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读后感(精选6篇)

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读后感(精选6篇)
时间:2023-06-15 16:18

  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读后感 篇一:

  即使淋了雨,以后亦会知晓需撑伞——题记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话真说得又生动又真实,时间流逝,季老仿佛早已语重心长地向读者们灌输了“吃亏是福”的答案。

  每每面对从前吃过的亏,总认为自己的运气多么不测,更是再也不想去吃下次的亏,再遇到相同的情景时,心里不免产生厌倦。而季老在其书中终于教会了我。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季老儿时便是穷困的情况,只有半亩多地,用又苦又涩“红的”来维持生计。中秋节不容易所得的月饼母亲却一口也没有吃。“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

  若是多吃几天“红的”,便能多得这“永久的梅”之福罢。

  落叶飘零瞬间,孩子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似乎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曾吃过的那些“亏”,似乎再也无法吃到,曾经的福,似乎再也无法想象。曾经那些很难熬的日子,再也回不去。

  此刻,对儿子逝去母亲的追悔莫及,这是多少人曾经历过的。

  在《回忆我的母亲》中,朱德的母亲是一位勤劳能干,富有同情心的妇女。其爱子之切亦让朱总司令发出“但我现身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道母亲的希望”之叹惋。

  似乎世间之情就是如此,为见到日日思念的亲人,此时的他们一定愿意再吃一次从前那生活穷苦的“亏”,为了去感受那世间最纯洁的爱的福分!

  正值懵懵懂懂之季,无法去感受那“大亏”“大福”,这让我想起记忆中的一件琐事。

  那时尚小,只记得外公模糊的长相。记得有一次正值夏季,外公出去上集市,回来已是夕时。他将香瓜买来放灶台上撇开,只见里面有一大片是黑棕色的籽,其他几个亦是如此。外婆见了便高声啧道:“现在的水果商,总是耍这样花样,换来换去的,老头,你明天再去换几个好的回来。”外公便只是点着头答应,再后来并没有这事的记忆了。

  只是到了第二年夏季,后院长着长长的几条滕,叶下长的不都是那香瓜么?外公便眯起眼,不常有的得意笑笑。农民心肠好,有了这种情况,就昭告四邻:“今年你们的香瓜别买!”自此,我便常去后院摘了瓜,就用生了锈的小铁刀,一块一块的割着吃,慢慢的吃,要媲过水果店中的,不在话下。

  农民的“吃亏”智慧确实令人赞叹,这样的“亏心买卖”,在菜市场常有,但能做到“得福”的,我才只在外公身上领略过。

  香瓜又成熟了,不知道外公吃时会不会感到比我们更甜?

  这可能就是季老所说的“忍”吧,说到底,“吃亏是福”嘛!

  即使不论最至真至切的亲情,脱离生活中的小智慧,与邻舍、与左右、与亲戚,还与其他人,难道仍需“吃亏是福”的道理吗?

  至于人与人的关系,从季老那得出的结论便也无疑是“吃亏是福”了。“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

  倒放书本,喝起茶桌上的水,只见这宁静小馆的墙上倒也挂着一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虽不太懂赏析书字,但这也似乎营造了一种“忍”的氛围了。让人不由得想起唐朝张公艺的“百忍”的有名例子。似乎总在劝我“吃亏是福”的环境总能使我忍下、吞下,不必因小失大,失了朋友、家人和气。

  “吃亏是福”不也正是社交之道吗?解之之方,唯有消灭私心,不如吃些亏。

  若再论人需吃亏的缘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季老给读者所呈现的,便是“不完满才是人生”。

  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对己,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吃些亏并不是知己吃亏,人人吃亏之时,但这些福变不一样了。仔细一想,不肯吃亏的,先得“福”,再吃亏,大哲学家马克思曾说过:“愚蠢庸俗、斤斤计较、贪图私利的人总是看到自以为吃亏的事情。”当今社会这样的例子还算少吗?最过激的应已失去自由、失信法律了。反之,先吃亏再得福的,例如外公如此的,例如在学校里拼搏的青春,不也都是么?虽说学习不能说是吃亏,最多是苦,但吃的越多,“福”便是不太会错过那些青春的影子的。

  如此说来,不管是己还是人,都要谅解地去吃“苦”吃“亏”,不完满的人生总会得福。但却,江山终究是本无常主,“吃亏是福”是否为常有的规律?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脱离现在,从历史的镜子来看,“吃亏是福”似乎已成定论。

  中国历代的诗人、文学家似乎不倒霉则走不运。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如此之多之例,古今中外,再说也不在话下。二战时期的犹太民族被受压迫,却在那时层出不穷他们民族的伟人,发人深省。

  “吃亏是福”似早已是人文常情,“亏”与“福”早不需对立,只是交融。落叶零落之时,人总多离别;落叶飞舞时,来年土地将更沃。有何矛盾对立?

  再如此细想来,从身边的情谊,再到处世之道,上到圣贤,广到古今中外。

  是啊,吃亏是福,何必去厌恶那些记忆。不管现在看起来那些亏吃得是多么幼稚,甚至多么荒谬,坦然的去面对,即便让人笑话吃亏,不必在意。或许,看清楚自己的成长,也算是福罢。

  此事不必再纠结。

  立秋已过,接下来又会吃什么亏,得什么福。或许,时间会给我答案。

  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读后感 篇二:

  “未来不足惧,过往不须泣,只有时间才最懂人心。”未来的事儿不因害怕,过往的事儿是自己的一份经历。最近在读季羡林老先生的《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这本书,深有感触。正是这样的一位老先生,将自己大半生的经历与智慧,融进这本书中,让我明白了“岁月无言,但绝不会辜负任何一份努力,厚积薄发,终有回报。”

  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人类莫过于一颗渺小星辰,对人类来说,百年已是长久了,然而历史却不以为然。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这五千年的长河中,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何等热闹;云谲波诡,何等奇妙。秦始皇统一四方,修筑出令世界惊叹的长城。紧接着又登场无数名人,铁马金戈,血流成河。一直到了清末,帝制取消。这片经历沧桑的国土又承受了百年战火纷飞。最终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中国飞速发展。正是因为有着几十年如一日的沉淀、积累、创新,才有今日的成就。

  2022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杭州的亚运之年。今日中国杭州能举办亚运会,离不开多年的努力和积累。所以当机会来临,才能一举夺魁。季羡林老先生在书中曾表示,一个人生在世间,如果想有所成就,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才能、勤奋、机遇。而他认为自己所有的成就,主要归功于机遇归功于恩师的欣赏、提拔。但我认为,季老先生的成功也离不开他自己的努力。机遇是属于有准备的人,书中的他,在严寒之中,白皑皑的积雪铺满十里长街,而他仍在坚持研究上过的课。杭州亦是如此,凭着自己多年的积累和努力,抓住了机遇,获得了2022年亚运会主办权,成为继北京和广州之后,中国第三个举办亚运会的城市,杭州也成为世界各民族人向往的地方。

  此次亚运会以“中国新时代,杭州新亚运”为定位,秉持“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会理念,其中“智能”体现了中国杭州的科技水平,而“绿色”也展现了杭州乃至整个中国注重环保的发展理念。回顾历史,科技落后的清朝,洋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的土地被八国联军践踏,中国人最重视的“面子”丢的一干二净,人们逐渐醒悟——国家科技落后就意味着挨打。新中国成立后,大批科技人才纷纷漂洋过海回到祖国怀抱,他们不惧畏自己国家是“末班车”,克服各种困难努力跟上国外的科技脚本,当荒野戈壁上原子弹的蘑菇云腾起时,我们也踏进了科技大国之路。今日的中国也开始承担起大国的责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就是“环保”。季羡林老先生早在1998年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科技的发展给世界人民带来福利,然而跟着来的却是无穷无尽的气象灾害和自然资源衰竭。如环境污染、空气污染、生态平衡被破坏、臭氧层出洞等等,不一而足。杭州亚组委研究编制了一系列绿色环保标准,涵盖了绿色建筑、健康建筑、室内环境控制等方面,其中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技术导则的制定,成为国内大型综合性体育运动会场馆建设的首次使用。场馆建设注重场馆和生态的有机结合,富阳、桐庐、淳安等钱塘江流域场馆都把富春山水、千岛湖景等元素充分和场馆融合,既彰显杭州独特的人文底蕴,又保护了生态文明。今天,我们的祖国,在克服了重重困难和危机后,携手各国儿女,大踏步重走“丝绸之路”。领路走出亚洲,走向世界。杭州亚运会便是强有力的证明。我坚信我们的祖国会更加强盛!

  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读后感 篇三:

  时间是最大的智者,将无穷无尽的智慧蕴藏在生活的角落,等待着有心人的寻找和发现。季老深知时光的秘密,他穿越了人生的风雨和苦难,将一生经历的缩影凝聚在这本书之中,是他人生哲学的精华。

  其中有走运与倒霉,做人与处世两则随笔,令我感触颇多。季老用自然清新的语言传递出质朴的人生道理。

  走运与倒霉不是绝对的人生状态,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会总是处于低谷,我们要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态度,无论是在面对人生的顺境还是逆境时才能处之泰然、从容不迫。在倒霉时要不断鼓励自己坚持下去,不必垂头丧气;在走运时,也要时刻谨言慎行、居安思危,不要得意过了头。保持平静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才能过上舒心,开心,顺心的日子。

  汉以后的所有文学大家,都是在倒霉之后,才写出了震古烁今的杰作。像李后主、韩愈、苏轼、李清照等一批人,莫不皆然,我就细讲一下其中的大文豪——苏轼。

  苏轼的一生,从少年时的意气风发到晚年客死他乡的悲惨境地,中间的几十年他在宦海浮沉,几经贬谪。但他从未意志消沉,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人生的各种苦难。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恰好体现出了他的这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春日遇雨,同行皆狼狈,苏轼却毫不在意,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人的一生仿若一年的四季,如何度过春夏秋冬,看出的是一个人对待生活的人生态度;人生又如水上行舟,如何应对顺流与逆流,体现的是一个人如何处理生活琐碎的人生智慧。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有坦荡的内心和从容的气度,像苏轼一样明亮豁达的活着。

  “做人与处世”用精简凝练的语句,围绕三对关系进行了阐述,这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环境的好坏,关系着人类的生存与兴衰。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共同的家园,但同时他也是无比脆弱的,需要悉心的保护和照料。自然界的包容是有限度的,如果只是一味的索取和开发,大自然就会反噬人类,人类将会自作自受;人与人的相处之道,莫过于两个字:真和忍,交朋友最重要的就是要以真情实意相待,绝不可弄虚作假。在吵架之时,也需互相容忍,退一步海阔天空,若双方都不冷静,必会因小失大,后果不堪设想;个人心中思想感情的矛盾,多半是源于私心杂念,诸葛亮就是摒弃这种欲望的典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将他的人生态度和行为作风展现得淋漓尽致。正是这样的品行,才足以使他名垂千史,被后世所尊崇。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与季老的跨时空对话无疑是一次独特的人生体验,为我在遭遇人生困难时照亮了前方曲折的道路。

  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读后感 篇四:

  “时间是让人猝不及防的东西,晴时有风阴有时雨。”时间总是那么神奇,无论经历多大的悲喜,它总能抚平内心的波澜,让你无悲无喜,回归平静。这也是季羡林爷爷给我的感受—温润、平和。这本书收集了季爷爷各个时期的散文,跨度长达70年,他言自己“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也正是时间,抚平了这位九旬老人。

  先前觉得时间庞大,纵观历史,100年内中国便自清朝开始,经历了辛亥革命、“洪宪称帝”、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直到改革开放。看啊,仅仅100年便能让一个国家发生巨变。经历过这些的季爷爷却不然,他将视线挪向了一个盛刮胡子刀架的塑料盒与一株南极的植物。塑料盒陪了他整整60年,是这位望九老人一生坎坎坷坷的见证人。一株不过几厘米的南极长城站的植物,每100年长1毫米,已有6000岁,中华民族的历史也不过上下五千年。朝代兴衰更替,上演了多少幕喜剧、悲剧、闹剧,这株植物仅在冰下忍耐着长了5厘米。原来,时间也可以被具象。它可以是季爷爷的塑料盒,也可以是我的毛绒玩具;它可以是南极的植物,也可以是溶洞下的钟乳石。它回答了九旬老人波折的一生,回答了孩子的童年,回答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至于用什么事物具象时间,由我们自己选择。我们可以选择短视频app,回答荒废的年华;也可以选择一张一张练习纸,回答那些奋斗的日子。从这些事物中,时间的确无声地回答了我们的生活。

  时间,丈量我们来时的路。

  岁月从来不言,却见证了所有真心。

  “岁月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好的坏的都是风景。”岁月是时间堆砌起的堡垒。情经历时间的考验,此谓岁月。热情的印度一家,相见恨晚的日本女士们,温润祥和的章用一家,在季爷爷的生命中留下痕迹。几年过去,季爷爷仍感受着国际友人炽热的余温,老友的细水流长。

  虽没见过几个国际友人,但读着季爷爷的文字,不禁想起了小学时帮我止住鼻血的数学老师,多年未见的儿时旧友,热心为我指路的陌生人……打开记忆的阀门,惊异地发现这么多人在记忆中留了很久很久。《寻梦环游记》中说,人会死三次。第一次,心跳停止。第二次,人们来参加葬礼,怀念他的一生,他在社会上消失。第三次,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把他忘记了。死亡不是遗忘的终点站,遗忘才是。从现在开始,记住和珍惜身边的每一个温暖的人,让他们在世界上留得久一点,再久一点。

  岁月,见证路上的情。

  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读后感 篇五:

  岁月沧桑的树干上布满着大大小小的金黄色花朵,一只橘黄色的小猫正趴在那根树干上睡觉。瞧!拥有外橙内黄的翅膀的蝴蝶正在熟睡的小猫旁。没错,这就是《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的封面。我正是完完全全被吸引在封面的插画上,才决定探求其中的奥秘。

  何是用心交融

  我翻开本书的《箱根》,放眼望去,竟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便从头看了起来。季羡林与四名日本退休女教师用一句诗,两封信,一盒点心,一张合影来离别,恰似“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然而平淡无奇,普普通通,却是他们友谊的亮点;心有所向,身之所往,则是他们友谊的永恒。他们再过不久岂不是“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嘛。想到这,我脑海浮现一句话——她的泪也引起了我的泪,我们相对而泣。这句出自本书的《咪咪》。咪咪是季老的猫,后来遭到不幸,被赶出家门。季老怎能不担心难过,哎,这只从此无家可归的猫。他有时为了它,竟大半夜打手电找它。动物与人类,无共同话语,却能心与心的交流,互相陪伴呵护,这不就是季老与他的猫吗?

  看来无论人与人,还是动物与人,都能心与心交流,也恰似“换我心,为你心”,这不就是用心交融吗?这不也是杭州亚运会的一种精神吗?我忽然明白了我们申办世界运动会的意义所在。

  何为不畏挑战

  为什么要不畏挑战?原因很简单,为了人生的不完美。反过来,就成了“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句出自本书的《不完满才是人生》。什么是不完美?“人间万事不如意,得失悠悠看塞翁”是不完美。“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是不完美。那么有人是完美的吗?否。季老也曾遇上烦恼,可他在书中说过“要想前进,就是要想继续写下去,必须付出比以前大得多的劳动”。没错,不畏苦恼艰难,勇于挑战自我,这就是季老。我也曾放弃过,害怕过,可季老出现在我面前,我有什么理由不去重新挑战呢?

  挑战?苏炳添!对啊,他曾失败过,可并未放弃,而赛跑前的一分一秒对他来说多么重要,他不畏挑战!我相信即将到来的杭州亚运会一定有更多不畏挑战的运动健儿精彩亮相。我虽不是运动员,只是一名普通的学子,更没有理由去放弃!我要时时不畏挑战!

  何谓自信乐观

  当我读到季老写的《走运与倒霉》里的一句话“走的运越大,则倒的霉也越惨,两者之间成正比”。那做事应该怀着什么心态呢?自信乐观。大多数人害怕死亡,可季老为此写了篇《笑着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就是季老。他谈论自己的死亡,随意,自由,毫无痛苦。他能够说“我从不叹老,也不嗟贫”。这,是乐观。季老写下的《不完满才是人生》,无非是告诫我们,要自信坚强,不畏挑战。

  每当我重温本书的《笑着走》与《走运与倒霉》时,我都会告诫自己,凡事都自信乐观。这又让我想起了一位了不起的杭州运动健儿,李盼盼,她是杭州市唯一一名参加冬残奥运动员。天生需要依靠轮椅生活的她,生理障碍却无法阻挡她铿锵的步伐,她能够说“老天就会支持,我能行!”。

  “一团焜耀的光辉还留在我的心中”,就这样,我关上了书,满脑子都是季老的名言和一些为国争光的运动员精彩画面,我觉得他们是一体的。

  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读后感 篇六:

  “当时只道是寻常。”

  季老先生说这是一句非常明白易懂的话,却道出了几乎人人都有的感觉。所谓“当时”者,指人生过去的某一个阶段。处在这个阶段时,觉得过日子也不过如此,是很寻常的。过了几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回头一看,当时实在有不寻常者在。

  似乎人人都有回忆往昔然后感叹万分的经历。比如说我:上小学时学业较轻松,活动时间很多。当时只道是寻常,以为以后的生活也能这样轻松。可是上了初中以后,学习的任务慢慢变重了,作业也越来越多,自由休息的时间已经不到从前的三分之一。这时想起小学时丰富多彩的生活,甚是怀念。但只能感叹自己的无忧无虑的童年已经过去,责备当年无知的自己不懂好好珍惜。然后又一次埋进书堆里。我并不怎么觉得学习任务重的日子很幸福,我觉得很平常,甚至天天想着玩,但爸爸很羡慕我们有整段的时间来全心全意地学习。他说:学生时代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什么杂事都不用考虑,管好学习就可以了,“所以你们呀,要好好珍惜现在的时光!”爸爸常常这样提醒我。

  抬头望向窗外,看到雨点落在栏杆上,溅起水花,细细的小水珠在台灯灯光的映衬下飞起又落下。我不由得愣住了:一朵朵水花溅起,但这些水花都不是我看到的第一朵了。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只有一朵水花,这朵水花是唯一的、独特的,不会再有与它一样的另一朵水花了!我又联想到最近听广播听到的一段话:“其实看起来相似的每一天都是不同的,时间掌握着一切,今天会发生什么,那就看你的了!”当时只道是寻常,其实看似寻常的每一天都不寻常,都是独一无二的。

  第十九届亚运会将在杭州召开。生活在杭州,我们一天比一天更期昐它的到来。可是由于疫情的再次严重,亚运会延期了将近一年。

  对于全国人民来说,期待的时间变长了,但兴致依旧不减,亚运会能在杭州召开是可喜的,是令人自豪的。这对杭州城来讲定是一个不寻常的机遇和经历。我们等待的每分每秒注定是不寻常的。

  对于运动员来说,平时的练习也许是枯燥的,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也是寻常的。但是看似寻常的练习都是不寻常的,因为它们为日后亚运会上的精彩积蓄力量,为成功奠定基础。正是有了平凡的练习,才会有以后的胜利,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成功,但是每一次成功都是努力与拼搏的成果。延期对他们而言又是一个新的考验,训练的时间变长了,对手也有更多的机会超过自己。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一刻也不放松,拼搏到底。我们期待着他们的成功,而他们在成功之路上流下的每一滴汗水和每一个脚印,都是独特的,都饱含了运动员们坚持不懈、拼搏到底,积极进取的精神。每一次努力都是宝贵的,值得珍惜。若干年后,他们如果追忆起当年的辛苦拼搏,也许会觉得大不寻常吧。

  当时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对于季羡林老先生来说,当时是1948年与胡适之先生的第一次见面。对于李清照来说,当时是年轻时与赵明诚在一起的恩爱生活。但相同的是:在当时,当事人都觉得很寻常,但之后回忆起来,甚是怀念。

  这时如果也有人问我:“你认为现在是寻常呢,还是不寻常呢?”我不知怎么回答,因为我虽然知道每分每秒都不同,但相似的每一刻给我寻常的感觉。也许我的想法和季羡林老先生一样:到了若干年后说:“当时只道是寻常。”

  如果这又是一个安静的、适合静下心来学习的下午,那么让我们好好珍惜并利用吧,如果这又是一个令你满怀期待的早晨,也好好珍惜吧。不要当多年后追悔莫及,唉声叹气责备“当时只道是寻常”。

Copyright © 2018 www.dwz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动物作文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2014531号-3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