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800字 篇一:
叶水淇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宋濂的作品。文中宋濂现身说法讲述小时家里贫苦,却依然热爱学习,并且通过学习改变了自己,走上了成功之路。而作为当代学生的我们,不论生活条件、学习环境、教师资源都比宋廉好得多得多,我们的学习却没有宋濂优秀,究其原因正如宋濂所说不是因为我们天资不够聪慧,只能归于不够专心勤奋。
宋濂没有华丽的服饰,没有良好的学习条件,更没有专门的老师为其教学,谦逊的他一心扑在学习上,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以学习为乐,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
因此,为学首先需要的是一份对学问的热爱与执著,其次是一份“为”的行动与勤奋,最后是一份对学的专心致志。热爱常在,行动才能永恒。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不仅要学会“自助”,更要学会求助他人。宋濂和马君则正是善于求助,善于利用他人的帮助,才把握使住了成功的机遇,当然,只有“自助”,才会有“人助”“天助”。
在宋濂的时代,没有专门的老师为其教学,他就步行百里去请教德高望重的“先达”。他能如此,正是因为他热爱学习,以学习为乐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除此之外,他还刻苦勤奋,肯不远千里求学,反观我们现在,经济发展、国力强大,不愁吃,不愁穿,生活无忧无虑,家长对我们的生活是无微不至地关心,对我们的学习更是有求必应。我们不会受宋濂先生那样的苦,不必顶着穷冬烈风,顶着鹅毛大雪不远千里去求学,而是坐在宽故明亮的教室里,接受现代化的教育,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有什由理由不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有什么理由只想着吃喝玩乐?有什么理由不到苦勤奋?
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当时“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致使他“四肢僵劲不能动”,但他却“足肤皲裂而不知”。在生活上“无鲜肥滋味之享”,在太学“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而他却“蕴袍敝衣处其间”,他却“略无慕艳意”。因为他“中有足乐”所以“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对学习的热爱、刻苦勤奋,无一不值得我们学习。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我们在这个科技创新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机遇也在不断增加,但面对机遇,我们不懂得把握,或者说不能把握,根本上还是因为自身不够优秀,所以我们才要刻苦读书,把学习当成一种爱好,以学习为快乐,专心学,努力学。
热爱常在,行动永恒。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800字 篇二:
顾袁楚楚
当高温不再炙烤,当蝉儿不再鸣叫,妩媚的盛夏便渐行渐远,秋色在天地万物之间一点一滴开始弥漫。天气逐渐凉了,房间的的空调发出呜呜的声音,桌面上摊满书与试卷。窗外鸣笛声聒噪,宛如一根根利刺,扎破了深秋中令人室息的死寂。中考离我已不远了,备考的压力如滔天洪波向我席卷而来,将我的疲惫压在心底。
秋风悄至,捎来几分清凉,几分润泽,仿佛一条叮咚山溪,给我焦躁的心田带来几分安谧。我双眼无神地盯着被灯光照得惨白的课本。桌面上,课本随风舞动,书页随着风缓缓落下,停在《送东旧马生序》这一课上。
纷飞的思绪在这一刻停下,不禁想到了课文中的宋濂。
宋濂家中贫因,无书可读。他便向藏书之家借书、抄书。天大寒,墨都冻住了,手指也被冻得不可屈伸,却依旧抄书不止。苦于没有名师指导,就跑到百里外,执经叩问。虽然求学条件如此恶劣,但宋濂本着嗜学的精神,总能想办法克服。有位哲人说过办法总比困难多。宋濂便将这句话贯彻了到底。
手指翻动着书页,心中感慨万,正是宋濂心中这份对学习的热爱,才使他能够从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到最后,取得巨大的成功。我的心微微颤栗,脑海中,似有两三点画面逐渐清晰,跨过如流岁月,引我回到当年……三年前的秋季,夏末的暑气还未消散,我怀着激动渴盼心情步入初中校园,但平庸的成绩却给我泼上几瓢冷水。单薄的成绩单让我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自信,仿佛暑热散尽,只余下秋的萧瑟冷清。一次次考试失利,一次次辜负自己的期待,一次次躲在被窝中偷偷哭泣……然后这一切直到我认识了宋濂,我知道我不能放弃,宋濂就是一盏莹莹心火明亮我心,引我向前摸索。
是夜,天幕无星,漆黑寂静。房间内却被白炽灯照得惨白,刺目灯光下,我鼓起勇气,于笔记本扉页上,写下几个字:“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旦知。”一横一折的转折中,融进我决心改变自己的坚定;一撇一捺的蜿蜒中,描出我不愿辜负的青春激情!
六百年后的我们,优越的条件让我们不需要抄书,不需要长途跋涉,更没有寒冻之苦,我们却少了宋濂那一份勤奋与专心。春秋三载,初心不易,抚摸着书页上的字迹,暖流涌上心头。我重新挺直腰杆,扶正试卷,以笔代戎,于青春的无悔征途上,砥砺奔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