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辉煌读后感1000字大学生(精选10篇)

苦难辉煌读后感1000字大学生(精选10篇)
时间:2023-05-17 07:34

  苦难辉煌读后感1000字大学生 篇一:

  读史使人明智,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我通过《苦难辉煌》这本书重温历史,感受党成长的历程。

  《苦难辉煌》书写的是中国革命史中自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消息传入中国,至1936年西安事变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书中客观细致的还原了那段由苦难走向辉煌的历史,让我们重新去体验其中的艰辛。我们不仅重温了当时的历史,更是了解了各位领导人当时的活动心理及性格脾性,对这些英雄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熟知了一些起着决定作用,但是我们不熟悉的人物。那是一段多少人共同努力走出来的路啊。

  在这期间,各种政治力量在中国冲撞与较量,内部矛盾冲突空前尖锐,相互斗争的局面极其复杂,各派力量的策略转换与较量。这本书还原了当时真实的状况。如:率领工农红军,通过万里长征这一中国共产党人的炼狱,通过严酷的围堵,不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形成的地狱之火,使中华民族探测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深度和时代宽度,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中富史诗意义的壮举。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也由此成为了一只火中凤凰,从苦难走向辉煌。

  作者写这本书的初衷就是想告诉世人:“我们曾经拥有一批顶天立地的真人,他们不为钱,不为官,不怕苦,不怕死,只为胸中的主义和心中的信仰。”例如:1927年国共两党大比拼的两年,那时候,不论是叼着烟袋蓄着胡须的贺龙,还是已被打瞎一只眼睛的刘伯承,外表看上去是老农的朱德,都已经在国民党军队中拥有了显赫的地位,但他们都在惊涛骇浪中,清晰地辨认出了主流趋势,选择了跟共产党走,这显然不是一时兴奋。这是为什么呢?最有说服力的解释便是信仰,信仰是一个人为自己确立的精神选择,是一股贯通脊梁的气脉。所谓时势造英雄,表面看是一念之差,其实是无形的历史天平,筛选与剔除投机者。没有信仰,就不会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概。

  作为老师的我们也许不用让自己变成个伟人,但是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信仰。“教育必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育的技术而已。”老师的信仰要深入课堂做研究,用课例去研究,保持发自内心的学习热情,主动寻找学习的机会,找到自己,成为自己。辉煌往往与苦难相伴,只有历尽艰难,才能像凤凰涅槃,重获新生。我们的人生道路也是如此,教师的成长历程亦是如此。

  作为老师的我们更应该做到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用好历史去教育学生。接住先辈们的接力棒,跑好自己的历程,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做好历史的传承,促就我国的辉煌。

  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苦难辉煌读后感1000字大学生 篇二:

  《苦难辉煌》这本书描述的是我们党和军队早年的革命史,该书围绕着“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个命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解读。

  作者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解读,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角度告诉我们:中国红色政权的生存发展与不断壮大,既有其历史的偶然性,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偶然性是特殊的历史时期提供的一种可能,必然性是老一辈革命家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依然坚定信仰、不断斗争的结果。

  该书在写作方式上,突破了传统的教科书式写法,把中共的早期革命史放在了国际大背景下展开,把中国革命的命运同国际背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揭示国际社会的变化对中国革命进程产生的深远影响。作者在书中选用了大量珍贵的史料,很多史料都是以前未曾披露的,不仅客观翔实,更为难得的是,作者对史料的解读颇为新颖,有此甚至是颠覆性的,从而更加趋近于历史的真实。作者的文字风格也突破了以往同类书籍刻板、僵化、教条、枯燥的局限性,用散文的笔法进行创作,文采飞杨,激情洋溢,读来有种荡气回肠的史诗感。

  合上书本,掩卷沉思,回望历史,透过历史的烟云,《苦难辉煌》让我们相信,只有基于信仰的力量、信念的忠诚,经过凤凰涅槃式的苦难才能最终创造辉煌。正如书中所说,“你可以忘记工农红军纵横十一省区,征程两万五千里,一路硝烟,一路战火,可以忘记不尽的高山大河,狭道天险,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左跟右随,围追堵截,可以忘记革命内部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但有一点你将永难忘怀,那就是长征所展现的足以照射千秋万代的不死精神和非凡气概。”

  反观当下,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需要从中汲取力量,以坚定我们的信念,壮大我们的身心,从而在改革开放历史大潮中写出一部更加辉煌的历史画卷。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万里长征中那支疲弱不堪却斗志昂扬的队伍,背负起一个民族的希望?是沿途群众不断的兵源补充,更是沿途群众不断的供给保障!穿越历史风云,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能够发展壮大,从各种政治力量中脱颖而出,其中体现的是人民的选择。时至今日,中国共产党能够纠正自身错误而不断进步,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领导核心,其中更体现了人民的选择。

  从苦难走向辉煌,中国历史经历了百年的沧桑。正如列宁所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如果我们不能深刻地感触过去,又怎能获得腾飞的翅膀?如果我们不能亲身去触摸历史的厚重,又如何了解我党我军过去经历的苦难和今日取得的辉煌?希望我们在享受着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给我们带来的富足生活时,偶尔能够翻开历史看看,去充实一下心灵的空白,去缅怀一下无数先烈,如此才能获得继续前进的不竭动力。

  苦难辉煌读后感1000字大学生 篇三:

  近期单位团委给我们发放了《苦难辉煌》这本书,读了之后,我的内心被深深的触动了。这本书将历史用感人肺腑的文字叙述了出来,让人沉浸其中,仿佛看到了当时的场景,也让我真切感受到了那段艰辛岁月和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中国人民顽强不屈的精神和坚如磐石的信念,也感受到了我们伟大的党在革命炮火的硝烟中艰难生存、逐步成长,直至取得胜利所走过的艰辛道路和光辉历程。

  苦难,这是个谁也不愿意碰到的字眼。可是,一旦从苦难中涅槃而出,辉煌便也应时而生。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他们历经苦难,我们获得辉煌。

  这部书的作者金一南是一名研究国家安全战略、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的教授,是一名全国优秀教师。他不是文学家,但他用他厚重的笔墨把我们带到了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苦难辉煌》也不是在娓娓动听地叙述故事,而是在理性回望近现代中国一段最艰难曲折、最惊心动魄的追求史和奋斗史。

  在这部书中我看到了,共产党人领导的工农红军,正在进行着一场艰苦卓绝的抗争。他们在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点起星星之火,实践着中国革命的道路。其中长征是红军胜利的重要一笔。长征的军队是一支神奇的军队,他们徘徊于死亡的边缘,浴血奋战,不屈不挠。四渡赤水出奇兵,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水汹涌,红旗西风漫卷。一部可歌可泣的光辉历史,从此在这里拉开序幕。面对皑皑雪山,茫茫草地,他们没有退缩,没有彷徨。行走在这荒无人烟的死亡地带,走过去是一首蜿蜒的诗章,停下来就是一尊悲壮的雕像。如果说,红军战士凭着一腔热血,顽强斗志,托起了中国的脊梁。那么壁立万仞,坚忍不拔,则是中华民族的不朽灵魂。翻越雪山,走过草地,伟大的长征壮举,让世界瞩目,让鬼神低头。

  中国革命从来不是一场被看好的革命,中国共产党也从来不是一个被看好的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样从来不是一条两边鲜花盛开、中间铺上红地毯的道路。我们的党发展到今天依靠的就是党人的韧性,是那不屈不挠的坚韧,义无反顾的顽强,前仆后继的牺牲。他们每一次都是一路硝烟一路战火一路鲜血一路牺牲走过来的。红绿军正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转危为安,转败为胜,转坎坷为通途的努力奋斗中,熔炼出了最顽强不息与光彩夺目的生命力。它是不死鸟,它是火中凤凰!

  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回望中,英雄和伟人最终渐渐远去,但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的身影,更没有权利忘记他们用奋斗的足迹留下的一句话:一切都将过去,唯有真理永存;生命终将消亡,唯有信念永恒。叱咤风云的人物纷纷消失之后,历史便成为一笔巨大遗产,完整无缺的留给了我们。我们是幸福的,出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历史已经成为了历史,苦难也已经成为过去,那么享受了辉煌的我们怎么可以辜负了前人的期望!我们要创造美好的未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苦难辉煌读后感1000字大学生 篇四:

  近日,我通读了《苦难辉煌》一书,重温了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追寻了人民军队在历史重大关头慨然承担救国使命,突出重围,杀出血路,最终夺取胜利的历史轨迹。掩卷长思,感慨良多!

  历尽艰难,不畏艰难,才能如凤凰涅槃,重获新生。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弱小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也很少有人想到,那支被迫长征,几近于弹尽粮绝,跋涉于雪山草地中的疲弱不堪的队伍,正背负着这个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但中国共产党力挽狂澜,最终让新中国扬眉吐气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它不是天赐良机,而是来自千千万万战士的英勇献身,他们的生命仿佛一道道光芒,照亮了曲折却光明的前途。在最困难的时候,在前景最黑暗的情况下,让共产党人看到革命胜利的希望,懂得信仰的力量。这用苦难汇聚成的强大力量,在艰难困苦中唤醒了一个灾难深重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强,在一穷二白中撑起了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日益繁荣昌盛。

  而今,昔日战场硝烟尽散,一个伟大时代的宏伟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会是上面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外向型企业,突如其来的疫情是帘子布公司从未经历的大考,我们面临着市场形势低迷、库存压力大、生产成本高的实际困难,必须做好长期过“苦日子”的思想准备。但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共产党员,他们坚守信仰、不忘初心,应变求变抓机遇、化危为机谋发展,积极发挥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体职工守岗位、鼓干劲、树信心,全力“抢时间、夺损失、保全年”,以实际行动答好“抗疫情、稳经营、保安全”这道“必答题”!全体职工凝聚成磅礴力量,战胜“苦难”,迈向“辉煌”,在这幅宏伟画卷上描绘我们帘子布人的绚烂色彩!我想,这或许是公司党委推荐这本书的初衷和意义吧。

  作为公司维修厂保温工段的一名普通青工,我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为自己注入坚守信仰的力量,即使力量微薄,也是汇成汪洋的水滴。迄今,我已经在保温一线工作了八年,保温作业环境艰苦,没有四季更替,只有三伏酷暑,就算寒冬腊月,单薄的工作服也会被汗水浸透。可是,每当我感到辛苦,感到委屈,我都会提醒自己,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党旗下宣读过的誓言,和《苦难辉煌》中的革命先烈一样!即使他们经历了艰苦卓绝的磨难,先烈们也从未轻言放弃,生活在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中的我,又有什么资格灰心丧气呢?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越发明白越是在公司困难时期,我越要拿出共产党员的气概,坚守信仰,斗志昂扬,迎难而上!我不怕过“苦日子”,只要能省下一分钱,企业就增一分利,就算是普通员工,我也要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跑好属于自己一程,创造自己的精彩,助力公司战胜“苦难”,迈向“辉煌”!

  苦难辉煌读后感1000字大学生 篇五:

  最近,无意间在网评推荐中看到一本名为《苦难辉煌》的书著,作者是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金一南,讲述的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那段错综复杂、跌宕起伏却又壮阔恢宏的历史进程,带着对这段中华民族几度沉沦却不屈于现实的革命史实之偏执,乘着多年来鲜有的阅读热情,我将此书快速的通览了一遍,只此一遍,虽未逐字逐句细细研磨,但却足以在我心中掀起阵阵波澜,对比今时之生活,不免有太多之感慨涌现于心。

  书中内容我并不想过多赘述,总体而言书名《苦难辉煌》已较为准确的表达了本书之内涵,所讲述的正是共产党人在极度的苦难环境下,历经艰险和挫折,最终在苦难中一步步走向辉煌,全书内容几近真实的还原了历史的真相,没有掩饰弱小,没有隐藏背叛,没有略过失败,没有贬低对手,有的是共产党人在不变理想,永恒信念的驱使下,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鲜血中不断成长,用伟大的目标,伟大的行动,获得了伟大的胜利。历史的长河默默的流过百年,伟大的理想和信念一直在不断的传承,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背景,不同的阶段发挥着光和热,其依然是我们最深的根最真的魂。

  世上永远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放之世界、放之历史,没有牺牲、没有挫折、没有跌宕的美好从来没有真实过,任何的开始总是有伴随着许多的不确定,唯一确定的,是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之于国,这个世界总是列强横行,利益至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往往能最好的解释这个复杂世界发生的一切,这与百年前的世界其实并无本质区别,弱肉强食比比皆是,今天发生在中东大地的悲剧和不幸与过去积弱积贫的中国并无二致,残垣断壁、尸横片野在提醒着我们,世界依然是残酷的,只有理想和信念可以帮助人们在黑暗中永不放弃,虽然很曲折,也许会失败,但那是唯一。之于企业,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消费升级、产业升级、市场升级,一次次的磨砺与考验,伴随的是残酷的淘汰和衰落,剩下的只能是更快、更强者,唯一永恒的仍就是那最初的信念。之于个人,人生路漫漫,有无数的可能与希望,悲欢与离合,婴孩的啼哭仅仅维持了刹那间的相似,便各奔东西,经历千万种可能之后再纷纷回归于尘土,但身后留下的却不尽相同,心中的信念与理想所描绘的是全然不同的一生,理想的方向便是人生的方向。因此,之于一个国家、一个集体或是一个人,理想和信念往往是这纷繁世界唯一需要坚持和传承的,把千千万万个不同的你我,汇聚在一起,凝结在一起,向着一个共同的理想信念前行,纵有千难万险、纵然崎岖险阻,但只要坚持,苦难必将走向辉煌,历史还在继续,信念依旧传承,伟大中国梦终将指引我们走向新的更大的辉煌。

  苦难辉煌读后感1000字大学生 篇六:

  《苦难辉煌》深刻地剖析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恢宏壮阔的历史进程,清晰地再现了一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依靠坚定的信仰,引导中国革命历经磨难挫折,最终走向辉煌胜利的历史画卷。翻阅了这本书使我真切地感受到近百年来中国人民苦难中挣扎、觉醒中抗争、自立中图强的道路是如何走过的。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坚实迈向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的必然。通过阅读,有以下几个体会:

  1。对党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以大量事实背后的事实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偶然与必然。很多党史知识是一般的教科书上没有的,是金一南先生从大量的珍贵文献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如鲍罗廷对蒋介石走向国民党权力巅峰的所起的作用;又如九一八事变背后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策划过程。这些细致的史实让我对民族苦难与党的英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历史偶然中的必然有了更坚定的信念。

  2。对苦难有了更切身的体会。辉煌永远与苦难相伴,在苦中生,在难中长,那一个个鲜活的身影时时涌现眼前,让我感受到信仰的无穷。伟人也没有先知先觉,靠的是自己的信仰支撑着他们在苦难中前行。书中这样评价:“毛泽东不是先知先觉,却以最大的历史自觉来到转折点。没有句句是真理,只有步步实事求是。”《苦难辉煌》里叙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与非凡,毛泽东作为这个党的领袖的伟大与非凡,并不在于那种充满佛光神意的被神化的计划或者预言,而在于它的实践。不屈不挠的、百折不回的实践。”革命总是在无数挫折、转折中一步步走向胜利。金一南则在书中写到:“你可以忘记工农红军纵横十一省,形成二万五千里,一路硝烟,一路战火;可以忘记不尽的高山大河,狭道天险,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左跟右进,围追堵截;可以忘记革命队伍内部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但这一点你将很难忘怀,长征所展示的足以照射千秋万代的不死的精神与非凡的气概。

  3。对金一南先生的作品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苦难辉煌》是第一本把中共早期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解读的书,是第一本用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历史的书,是第一本可以作为大散文欣赏的历史图书。以往习惯于网上、微信、博客上的阅读,与书本比起来总觉得是碎片化的知识。通过对书本的全文阅读,感觉原有的历史知识能更系统的组织起来,对一些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的很多观点和结论是金一南先生通过大量的文献材料分析得出的,他这种博学研究和对历史的科学分析方法,值得我们党校教师学习,需要我们在实践工作中去应用。

  苦难辉煌读后感1000字大学生 篇七:

  两个星期之前,我们党支部的钱老师和纪老师推荐我们自己看了一本名字叫做《苦难辉煌》的红色书籍,让对共产党的历史不太了解的我对共产党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苦难辉煌》这本书描述了我们共产党经历了无数苦难最后走向辉煌的艰辛历程。1921年,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齐聚上海在嘉兴南湖的一艘小船上,宣布的共产党的成立。起初中国的革命期间,各国看好的都不是刚刚建立不久的共产党而是稳稳掌控大权国民党,可是为什么最后会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带领中国人民开始新生活呢?

  我认为首先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民心。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不足百人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是什么力量支撑着那支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长征的疲弱不堪却斗志昂扬的队伍,背负起这个世界上最大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其中原委,最值得人们重视的,正是当时中国共产党雄厚的群众基础。两万五千里长征是靠着人民群众的源源不断的人力的补充,靠着人民群众的精神支持才走出了“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气势。也正是在人民的支持下,国共内战才会结束的那么迅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

  其次就是共产党的良好的行事作风和先进的思想。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能够纠正自身错误而不断进步,所以才会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的良好作风唤醒了沉睡的东方巨龙,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思想让炎黄子孙重新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树立了要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定信仰。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至今,一直发扬着各种精神,从开始的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到现在的大庆精神和航天精神一直引领着人民的进步。是中国共产党让苦难深重的华夏儿女重新焕发出昔日上邦大国的胸襟与气度,乐观积极,豪迈大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路上阔步前行。

  从《苦难辉煌》中,我们了解到我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今天、明天乃至后天,我们依然面临着人民的选择!我们将以攻坚克难的勇气、续写辉煌的业绩、甘当公仆的情怀来继续赢得人民的选择。除此之外,别无他途。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努力为党和人民干一番事业。

  “人类的历史何其漫长,个人的生命又何其短暂”,我作为新一代的学生党员,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党内的先进思想,以自己的进步去带动周围同学的进步,让自己作为沟通人民与党之间的桥梁,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自己最大的奉献。

  苦难辉煌读后感1000字大学生 篇八:

  断断续续用了两个月时间读完了《苦难辉煌》,这本书是当代作家金一南创作的纪实文学,记录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错综复杂、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15年的心血铸就成了这本恢弘之章。

  这本书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张国焘分裂中央,却连一个警卫员都不愿意跟他走。但实际上,这些都是在历史的大潮中沉淀下来的。因为历史没有假设,在书中的章节中,张国焘在红军内部过半的部队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对于张国焘的不同意见,谁也没有把握,谁也不知道他会带走多少部队,但正是红军队伍中有朱德、贺龙这样信仰坚定的人在工作,才没有让张国焘成功的分裂红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历史中那些错误的人和事,不管之前有多少功绩,都会灰飞湮灭在历史的今天。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位伟大领袖的生命中有三个影响一生的9月9日——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毛泽东第一次实践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但却被清乡队抓住准备押送处死,就在距离民团200米时,他跑到一个长满草的水塘才得以逃脱,集建党建军建国于一身的伟大领袖,就差点儿让民团的清乡队解决了;1935年9月9日,面对张国焘的手下逼迫其南下,幸而有彭德怀一直在身边保护,才得以安全离开;1976年9月9日,他与世长辞。

  伟人的一生就像一本书,有那么一些辉煌,也有那么一些曲折,还有那么一些险些让章节终结的片段。在今天看来少了一些惊险,多的是人们谈论的传奇。其实毛主席的三个9月9日不正是我们党风雨兼程走来的这段历史的缩影吗?

  外国的月亮一定圆吗?虽然现在“madeinChina”已经非常普遍,但至少很久很久以前,我们都习惯于用外国的制度、产品、人等来造句,比如你看人家国外的什么什么东西就是比国内的好,人们总是迷信于外国,殊不知外国也有残次品,外国也有假冒伪劣。人们所熟知的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他只是一个军校刚毕业的学员,分配到总参谋部。虽然感觉很荒唐,其实荒唐的背后,是当时中国革命的曲折与缺乏自信,这是革命需要交的学费。时过境迁,现在去看那段历史,感觉平静如水,而今天谁又能理解当时是多么的暗流汹涌。

  两个月看完了《苦难辉煌》,让我感触很深。让我对那段历史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思考设想。正如哲学中的“事物的发展是螺旋上升的”。又有谁能想到,如今拥有9000万党员的大党,当初没有武器,当初还需要一个外国刚毕业的学员做顾问,当初被围追堵截。

  辉煌的背后是苦难,也正是历经苦难才凤凰涅槃,获得新生。

  苦难辉煌读后感1000字大学生 篇九:

  打开书卷,一个个伟大的时代画卷在我的眼前徐徐展开,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历史烽烟中、峥嵘岁月里,无数革命先辈在救国救民、民族独立的道路上舍生忘死。合上书卷,从苦难到辉煌,历史告诉我们,革命道路不是从辉煌走向辉煌,从胜利走向胜利,而是从无数的失败中走向胜利。中国的百年沧桑,浓缩了一个民族从屈辱到腾飞的全部过程,是历史的一瞬,也是时光的永恒。

  《苦难辉煌》是一本把中共早期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以两万五千里长征为主线,讲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们在每个历史重大关头突出重围、杀出血路、最终夺取胜利的历史足迹。书中金一南先生说,“我们曾经是奴隶,否则不会有从1940到1949中华民族的百年沉沦。我们也拥有英雄,否则不会有从1949到2050中华民族的百年复兴”。纵然,历史已逝,但却让中国人民永恒铭记。

  苏俄在中国最早看好的是吴佩孚而不是孙中山。斯大林在中国最早看好的是蒋介石而不是毛泽东。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没有人相信,这个小小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也很少有人想到,那支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疲弱不堪的长征队伍,正背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部希望。各方都力图破解,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其实正如书中所说,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天赐良机,而是来自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英勇献身。同时,历史记载的非完全客观性决定了历史是相对的,该书以平凡人的视角客观审视开国领导人。毛泽东一生四次败仗,两次发生在四渡赤水,遵义会议后又差点丢掉前敌总指挥职务。吴奇伟穷追红军一路,1949年10月1日却立于开国大典的观礼台。没有句句是真理,只有步步实事求是。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中国共产党人不屈的民族脊梁,让中国革命在失败中吸取了先进的理论,结合中国的实际,找到了一条成功的道路。苦难”与“辉煌”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辉煌”来自“苦难”,回顾我党的历史,正是无数的苦难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成功,我党的成长过程正如凤凰浴火涅槃重生。书中所说,“物质不灭,宇宙不灭。唯一能与苍穹比阔的是精神。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参加收获。这就是民族脊梁”

  新时代新气象,新征程新作为。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不能深刻感触过去,怎么能获得腾飞的翅膀?《苦难辉煌》这本书,就是要告诫我们新时代共产党人,要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义无反顾地接过革命先辈的接力棒,跑好属于自己的时代征程,当好历史的传承者和创造者。

  苦难辉煌读后感1000字大学生 篇十:

  近期,读了苦难辉煌一书,颇有感慨。

  “作始也简,将毕也钜”,这是一本站位高远、立意深邃的好书,作者把我党的发展史抗战史放在国际舞台的聚光灯下解读;战争的进程放在历史长河中考量;把人物的个性特点和对比放在事件中凸显。读来既让人眼前一亮、心头一振,也引发人无限的思考。

  通篇讲到了许多历史人物,有的历经苦难最终彪炳千古,有的出身显赫却又遗臭万年,英雄与枭雄,忠诚与背叛,一个个人物形象灵动鲜活。而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张国焘和徐海东的故事。

  1935年6月12日,张国焘率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会合,红四方面军拥军8万,红一方面军兵力不足3万,张国焘依仗自己枪多兵众,悍然要求重组党中央、军委和重新进行人员分工。9月5日,他公然违抗党中央北上决策,率兵南下,准备另立中央。

  同样是1935年,时间来到了10月19日,中央红军挥师北上,长征到达陕北的吴起镇,历经各种磨难,兵力仅剩7200余人,当时,在陕北当地发展起来的的红十五军团,由于没有经历长征,兵力大约也是七千。会和后,军团负责人徐海东马上把整个军团军队的指挥权上交中央,由毛泽东指挥,为刚刚结束长征的红军注入了坚强的血液。

  两则故事,时间相近,情景相似,结果却大相径庭,不得不说对比鲜明。

  后来,张国焘加入了戴笠的军统。向自己昔日的战友举起了屠刀,1948年,他追随国民党去了台湾,1949年又移居香港,1968年,移居多伦多,到1973年因为中风被送往当地的养老院、无人问津,最终于1979年12月在养老院冻死。

  建国后,徐海东被授予了大将军衔,排名第二,仅次于粟裕。毛主席评价他:“对中国有大功之人”。

  今天再来重温这两个故事,依然发人深省。我觉得,这两个人物的对比,把“党性”这个词语诠释地淋漓尽致。有的人入党,把个人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有的人入党,把一腔滚烫的热血无悔地献给了党的事业。

  最近热播的《人民的名义》里,陈岩石老检察长讲了一个“只有一天党龄”的故事,其中一段话震耳发聩:在战争年代,我们党员争抢的是背炸药包,是前仆后继去牺牲,奋斗牺牲是我们共产党员的特权。如今呢?我们一些党员干部争的是什么?权与钱!是“前腐后继”。

  习近平主席说: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力量源泉!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更要坚守理想信念,把学好党的理论当成自己一生的事业,把传播党的主张当成自己永远的工作,把干好党的事业当成自己一生的追求,争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共产党员。

Copyright © 2018 www.dwz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动物作文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2014531号-3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