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000字(精选3篇)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000字(精选3篇)
时间:2023-02-23 09:21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000字 篇一:

  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却那段屈辱的历史,都对那段被活体实验被肆意滥杀的历史而愤慨!那就是中国抗日战争。有一本书记录了这段历史,明明白白,原原本本。这本书就是《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出自美国人斯诺之手,跨越世纪,经久不衰。一本书能够写的这么令人热血沸腾,这么为之震撼,这么真实,这么接地气,可见作者斯诺用心良苦。

  暑假看过《红星照耀中国》以后,我特别崇拜作者斯诺这个人。他能把这个和他毫不相干的中国的故事记录下来,并让我们看到这个故事,我们都应该感谢他。他让我重新认识了对抗日战争时期的理解。

  斯诺作为一个外国人,本身能够冒着生命危险穿梭与国民党前线和共产党权限已经很不容易,而民团的那些人就像对待别的人那样,为了外国人身上的钱财,不许把名声丢到外面去,要不是机警的少先队员及时发现。斯诺,这个外国人的生命就可能集集可危,后来斯诺安全进入苏岩共和国以后,一个少先队员要凉水,称呼出了问题,因此斯诺对中国新一代接班人的高度自尊,而深深佩服。

  当我看到就中国人民生活那样艰辛,又在战争面前,那样无奈的时候,我又被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深深地折服,因为没有他的带领,哪来现在祖国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安居乐业?

  当我看到国民党军对共产党军队以及党员无情绞杀的时候,暗暗佩服起红军战士,他们要多么顽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在国民党军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取得最终的胜利呀!

  没有他们的浴血奋战,怎么会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要努力奋斗,举好前人的旗帜,为美好中国注入自己的一份力量!

  当我看到坐在斯诺对面的老者说“杀的还不够”时,我看到了旧中国人民的铮铮铁骨;当我看到学生游行,不怕受伤,不怕砍头的时候,我又看到了那些爱国学生“拒绝内战,一致抗日”的义愤填膺;当我看到斯诺遇到的农民向他解释为什么人们对于红军的看法不同时,我又看到了农民对红军那发自内心的爱戴;当我看到红军条幅上写着“同我们一起打回老家去”的豪言壮语时,我又看到红军对于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心……

  当我看到杨虎城花5万元修建的巨石宅、邵力子的府邸、张学良私人飞机的时候,再反观被国民党军层层封锁线包围的红军,除了抢一些国民党军的空头投,以及村子里的一些农民主动送粮食以外,他们一无所有!住窑洞,穿草鞋,啃树皮……

  再看看现在的我们,不愁吃,不愁穿,吹着空调,拿着手机,无忧无虑的生活在祖国母亲的怀抱,而这一切若不是那些红军耐着严寒,受着饥苦,怎么会有这么舒服的生活?

  那个年代,有多少人渴求上学,因为家里穷,因为没学校,又是那样的无奈。如今,我们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却还不好好读书,实在是太不应该了!说什么我们都应该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000字 篇二:

  久闻德加·斯诺和《西行漫记》的大名,今日有暇得以看到,第一眼看到这本书时,红色的略呈灰灰的书的色调,立即给人以“红色”的感觉,更兼有历史的厚重感,仿佛书面上一直有历史风沙在吹,显示出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和对红色中国那份历史的把握。《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当时因为便于在“白色中国”发行才译成西行漫记的,坦率地讲,我更喜欢红星照耀中国这个名字,觉得更有中国革命的特色,更有力度,更有影响力和冲击力。

  今年有幸去延安等西北地区参观学习,所以对书中提到的很多景物都有直观印象,那是一个什么地方呢,时过x年了,依然属于欠发达的地区,同事们去一趟“面子上”都有反应,依然是一地干渴的黄土和太阳能晒开石头的缺水区。

  翻开书本,心就平静下来了,作者平铺直叙、娓娓道来他的西部之行,而一个个鲜活人物跃然纸上,一幅红色苏区斗争图浮现在眼前。作者运用欧美作家善用的描写的手法,以平视的角度,朴实的笔触给我们讲述着那段历史。朴实的语句却将东西方文学的区别体现的淋离尽致,当时这样的文章应该算作新闻或通讯了,而在今天就是一部传记了。

  朴实的语句却感觉别样而新鲜,外国人看中国的革命对每个读者和关心中国的人来说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我们还是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别样情景和人物的吧。

  “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这是对周恩来同志的描述。

  “我开始有一点点懂得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这样长期地、这样毫不妥协地、这样不象中国人地进行战斗。”这是作者对中国革命的初步认识和认同(当然像中国人地战斗我们不知道是一个怎样的战斗)。

  “在我看来,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这是对伟人毛泽东的描写——是一个喜欢憨笑的人。

  从他的记叙中也让我们看到了极为难得看到的、很有点神秘色彩却极为悲壮的西路军的有关资料。西路军的很多故事、当然也包括很多女红军战士惨烈经过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在中国革命史上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当年的残酷是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而那种信念、意志也令我们不能望其项背的。如果你感受过西北的风沙,有幸、有缘你可能在宁夏、青海依然能听到当地百姓将一种树叫“红军杨”,折断树枝略呈红色的液体慢慢地渗出来,百姓们说那是当年红军的鲜血,每一节树枝中间有一个非常规则的、鲜红的五角星,百姓们说那是红军当年头上的红五星。这个故事是我听来的,我们无须去分辩真假,而那段悲壮、惨烈的历史却是真实的,至今放在档案里、在百姓中间口口相传,而经济仍欠发达或者说贫困的当地百姓对红军的那份感情言语间听来让你落泪,你是男人也会的。

  让我们铭记那段历史吧,珍惜今天所拥有的,跟一位美国人——斯诺一样深爱这片红色土地或者说更爱这片土地,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000字 篇三: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根据1936年在陕北的3个月的采访写成的,语言真挚而又幽默,不太像一本刻板的历史书。它第一次向外人包括西方世界、“白色世界”阐明了“红色世界”的由来,描述它是什么样子的,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最早、最详尽的报道。这本书在当时的世界引起了轰动。从此,共产党人打破了国民党的政治封锁,昂然站在了世界的政治舞台。

  书中的故事既熟悉又陌生。通过对毛泽东的三次采访,宣传了共产党的抗日和建国主张。斯诺还通过自己的笔,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共产党领导人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陕北土地贫瘠 ,苦寒缺水。共产党人却没有抱怨,人们依然生活得有声有色。共产党与红军一面战斗,一面生产,还建立各式各样的学校,帮助落后的陕北农村摘掉“文盲”的帽子,浓浓的军民情谊,读来使我感动。

  相反,南京政府与军阀们不顾民族的存亡和人民的死活。山河破碎,“剿共”依旧;饿殍千里,地主们却守着富得流油的粮仓,微笑着看着农民的死去;军官们冲锋在后,逃跑在前,视兵如同奴隶。南京政府空顶着“国民政府”这张羊皮。

  共产党的领导人怀着救国的热忱,渴望能够挥师北上,阻挡日寇的铁蹄。毛泽东在破旧的窑洞里、昏暗的油灯下满怀激情地对斯诺预言“(抗战的持续时间)取决于中国人民统一战线的力量……日本终将被打败”,蒋介石还在临潼向张学良、杨虎诚高谈“攘外必先安内”,行政院长汪精卫则忙着四处兜售“中日开战,中国必亡”的奇谈怪论。终于,1936年12月12日,枪声惊醒了国民政府大员们的美梦,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了。

  国共两党在一种匪夷所思却又理所应当的方式下又重新言好,中国人民团结在一起,一致对外。从此刻起,中国已胜,日寇已败。共产党的预言成真了。

  我曾经在杨家岭感受延安,偏僻的西北小城,干涸的延河,荒凉的黄土高坡,我一时还不能体会到延安的内涵;今年春天,我按照书的指引重走了一段长征路:我坐在混浊并不宽阔的赤水河畔,体会四渡赤水用兵奇巧;我站在遵义城头,聆听那座小楼名流千古的决定;我行驶在石棉大渡河边,体会历史波涛的汹涌。暑假,我又来到若尔盖草原,感受“魔毯”上艰难跋涉的身影……

  再次翻开书本,我热血沸腾。我触摸到先辈们救国的梦想,望见那颗红星的璀璨。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终于,红星照了整个中国。

  有人说,现在是“繁华乱世”。内有深化改革矛盾重重,外有强权的步步紧逼。我们更应高兴先辈们的旗帜,在红星的指引下,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早在x多年前,毛主席在六盘山上预见了新中国的开国盛典。苍龙已缚,红星已照耀中国;长缨在手,红星何日照向世界?

Copyright © 2018 www.dwz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动物作文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2014531号-3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