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篇一:
近日,根据学校工作安排骨干教师示范课我决定执教“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这是我第二次执教本节课,通过再次研读教材,结合学情分析我认为要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就得解决这样几个问题:1。如何上好这个单元的起始课?2。如何理清思路设计这节课?3。学生在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难点在哪里?如何突破?4。如何用合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5。如何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神奇魅力?
“用字母表示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的起始课,本节课是小学阶段代数初步知识的起始,也是初中数学两大核心内容———“方程”与“函数”的开篇,标志着从算术学习到代数学习的转向。在第一学段中,学生接触过用“图形符号表示特定量”的内容,如( )、□、○等,初步积累了用符号表示数的经验;学生已经接触到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图形的边,周长或面积计算公式。本课的学习是让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学会用字母表示一个量和数量关系,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简洁性,发展符号意识。
正如数学教育家M.克莱因指出的:“在韦达、笛卡儿之前的数千年里,没有一个数学家认为字母可以表示任意数。”而历史上数学家们遭遇的困难往往会再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理解从“确定”到“可变”,从“一个数”走向“任意数”?
为达成以上目标,确定本节课教学着重体现以下三方面:一是让学生亲历用字母表示数的抽象概括的过程;二是让学生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既表示结果,也表示关系;三是用数学语言表示数学关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符号化思想。
为突破本节课教学重难点,设计以下三个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合作交流、探索创新来感悟“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环节一:突出“代”——初步感受两个数量一一对应的关系,展现符号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以母子的年龄为切入点让学生经历了不断根据儿子的年龄计算妈妈的年龄,等学生写的不耐烦而产生新的认知需求时,教师才一语点醒梦中人“你能不能用一个式子表示任何一年的老师的年龄”,让孩子们发现原来我们的计算过程一直在运用一个数量关系:儿子的年龄+30=妈妈的年龄, 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事物——个性化地用符号表示——学会数学地表示”这一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用字母表示数的经验。整个学习过程教师没有教,是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来经历了“代”与非“代”不可的数学思考,在非“代”不可的碰撞中,通过自我感悟由算式思维向代数思维飞跃。
环节二:凸显“系”——继续利用教材资源,进一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量之间的相乘关系。通过情境,建构符号模型体系。实践应用,体会符号的优越性。反思、内化与提升是引领学生经历探究过程的核心,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本内容,学生自主尝试探索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自学中内化、运用再进行反思。
环节三:感悟“变”——通过扑克牌情境渗透用字母表示确定的数,再通过例题1、2让学生充分经历、感受用字母表示不确定的数,这是一次对于教材重组整合的大胆尝试,理顺了字母作为变量表达任意数的抽象扩展结构,从而沿着理解的水平层次,帮学生拾级而上,让笛卡尔、韦达的代数思想在孩子们心中扎下了根,以此实现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教育价值:培养符号意识,启蒙代数思维。借助线段图体会:a+30随着a的变化而变化,它们一一对应,渗透了函数思想,给学生以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熏陶,力求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实践后,虽有遗憾,但带给我更多的是惊喜。惊喜的是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上能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思维得到碰撞,认知得到提升,思考得到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概念建构更加牢固。
通过本次教学尝试,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要深入解读教材,抓住本质。特级教师沈重予曾说过:“教材是执行课程标准与体现课改精神的载体,也是众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智慧的结晶,粗线条的阅读肯定是不行的。教材上每个章节的每一道例题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不仅如此,例题中的每一一个要求、问题,其背后都蕴涵着特定的意图。同样,各道练习题也有不同层次的要求与目标。”所以,对我们一线教师而言,要用好、用活教材,首先要认真解读教材,有自己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围绕目标去进行教学设计。
二、要尊重学生需求,以问导学。
“概念课”的概念很多时候我为了想体现让孩子自己感悟而得出的,总有-些遮遮掩掩。而现在的孩子接触信息和接受教育的途径非常多,所以他们对我们课堂上的“概念”总是“略有耳闻”,或者“道听途说”。老师要尊重孩子的需求,他们知道就让他们尽情说出他知道的,问出他还想知道的,或者是疑惑的。以此基于学生的需求展开教学,学生的学习会更加自然。当然引导孩子提问时,很多时候会局限在课题提问,学生会惯性的提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样式提问。所以除了根据课题提问,老师还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提问点。
三、要注重学生体验,自然内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即使是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虽然具备了一些抽象概括的能力,但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作为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努力丰富学生对数学的感受和体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使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
就这样浅浅地教,让所有的孩子都能畅游在数学的海洋,领略数学的魅力。深深地悟,让所有还在都能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感悟数学的思想。
正如《整个世界都是教室》一文中讲到:“课堂是一种态度,把课堂打造成梦的样子,上一堂灵魂渗着香的课,每一间教室都有梦,课堂可以春暖花开,把每一个孩子深深吸引,在这里自由呼吸,每一种意见都很重要,给孩子最美好的东西,整个世界都是教室。”
五年级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篇二: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次上过课后,我总有或多或少的感慨与反思。针对自己《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谈一谈自己的反思。
《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代数知识的重要内容,是小学生们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在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对我们五年级孩子来说,本课内容较为抽象与枯燥,教学有一定难度。我认真思考了课程标准中关于字母表示数部分的目标要求,注意到在原有知识技能的掌握应用要求上,怎样“注重、强调让学生充分体验和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十分重要。所以我设计了试图让学生充分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的教学环节。
1、课的一开始,我试图用生活中的大量含有字母的例子引入《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下面的课题。但从实际的教学过程来看,似乎效果不是很理想。我课后反思、总结,发现这些例子虽然在表面上联系了生活,但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数学元素与内涵,没有为下面的学习作好知识上的联系。
2、字母简写的过程,知识点相当多。很多地方并没有开展探究的价值。在试教时我采用“自学”方式,但学生普遍理解有困难。因此,在教学方式选择上,部分环节我选择了以老师讲授为主,让学生通过有意义的接受来巩固认知,节约了教学的时间资源,优化了教学程序。但在具体处理时,个人认为还可以更讲究教学层次,更精当些。
纵观全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教学中应多注意,为再次教学打好基础。
五年级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篇三:
简易方程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的重难点。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方程的基础。这个基础得学牢固了。所以我比较扎实的备课,做课件都花了两个小时。
但是其中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是个难点。刚开始,学生们对于根据数量关系的陈述写出代数式这个知识点很困惑。比如a+30既表示爸爸的年纪,也表示爸爸岁数比女儿岁数大30的数量关系。
首先,他们要理解父女年龄之间的关系。我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出这一关系,即父亲的年龄=女儿的年龄+30。接着再改写成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后面的题目我都先让学生用语言描述一遍数量关系,再用字母去改写。学生渐渐能够理解了。
其次,学生不习惯将a+30视为一个量,常有学生认为这是一个式子,不是结果。而用一个式子表示一个量恰恰是学习列方程不可或缺的一个基础。所以,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我觉得可以用代入求值的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比如有当a=11时,a+30=11+30=41。多给a几个数据,求出a+30对应的值,使学生不断看到,用含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一个量。当用一个合适的数字代替字母求值,就可以得到一个具体的数。从而帮助学生初步感悟、适应字母代数,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的特点。
其实用字母表示数在之前的学习中有所渗透的,比如四年级有求图形表示数,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某一部分的值,比如将错就错法类型的题目,这些都是简易方程的铺垫。但是课堂上还是缺少了一些联系新旧知识的环节。所以部分学生学起来有困难。
看来这个知识点还是要有针对性的突破。
五年级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篇四:
《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代数知识的重要内容,是小学生们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在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对五年级孩子来说,本课内容较为抽象与枯燥,教学有一定难度。我认真思考了课程标准中关于字母表示数部分的目标要求,注意到在原有知识技能的掌握应用要求上,怎样“注重、强调让学生充分体验和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十分重要。所以我设计了试图让学生充分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的教学环节。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先扑克牌引入,让学生以轻松愉悦的心境进入学习新课之中,同时也为学习新知读写字母作了复习和铺垫,接着,让学生通过找规律等活动,感觉字母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时,我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写出某一个运算定律,比一比谁写得快,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体验到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比用文字表示有很大的优越性,使学生体会到了字母的简明美。
本节课还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
1、对学生的关注度还不够。
2、课堂设计问题略为细腻,缺乏大问题意识。
五年级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篇五:
《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代数知识的重要内容,是小学生们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在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对我们五年级孩子来说,本课内容较为抽象与枯燥,教学有一定难度。我认真思考了课程标准中关于字母表示数部分的目标要求,注意到在原有知识技能的掌握应用要求上,怎样“注重、强调让学生充分体验和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十分重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新课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①老师猜一猜学生的年龄?11、12岁、13岁……②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年龄?28、35…… ③老师告诉学生老师的年龄比你们大18岁?让学生推导出,学生1岁时老师的岁数是1+18;学生2岁时,老师的岁数是2+18;学生3岁时,老师的岁数是3+18;…学生10岁时,老师的岁数是( )+( )…学生20岁时,老师的岁数是( )+( ),此时学生通过具体的量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一个规律:老师的年龄一定是学生年龄+18。接着我让学生抽象出学生a岁时老师的年龄一定是a+18。让学生明白用字母表示变化着的数,是用字母表示数的实质性知识。学生也从中明确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接着让学生说说当a表示15时,a+18表示多少即学习根据具体的字母所表示的数,求字母式子所表示的值,让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有更进一步的认识。由于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一种关系,又可以表示一个量,对小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课堂上我极力体现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具体形象到抽象过渡。但是在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探究的过程中参与率过高。
数学课本是学生了解世界的窗口和工具,数学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窗口让学生主动地去接触、使用这个工具让学生在读课本的过程中接受信息,并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去解读这些信息。任何学习都是一个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学生的学科学习离不开学习主体与课本之间的交互作用。当学生知道用字母可以表示加减的数量关系,但还不知道用字母也可以表示乘除的数量关系时,我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学课本。学生在自学中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掌握新知。我只是针对普遍性的问题只是进行了引导,以学生的力量自己来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主体作用。
在练习的内容的设计上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实际问题中逐步加深。
在练习的形式上是形式多样。有填空、判断、诵读儿歌等。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景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做数学”的乐趣。
这节课中也有很多的不足,在让学生猜年龄的时候,学生只关注自己的年龄长了几岁,老师的年龄也长了几岁,而对老师的年龄比学生大了几岁的数量关系关注的不多。在这个地方用的时间比较多。另外,在组织学生用字母表示乘法算式简单表示法时,教师的引导不够到位,还有个别学生没有掌握好。这节课不理想的地方还有待于改正。
五年级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篇六:
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起步。在算术里,人们只对一些具体的、个别的数量关系进行研究,引入用字母表示数后,就可以表达、研究具有更普遍意义的数量关系。可以说,学习代数就是从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开始的。
对于五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从具体事物的个数抽象出数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而由具体的、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而且,在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工具,从根据要求列出含有字母的式子,这又是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它将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而在教学实践中,即将要学的用方程解题时格式非常重要,因此往往在教学时会特别强调格式。可是从学生的后续学习来看,我慢慢发现,其实在教学这一部分知识时,老师要注重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也就是说要加强对学生的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训练,也就是写代数式的训练。因为这是列方程的基础。所以,一定要向学生强调并反复练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让学生明白以往学习的所有数量关系在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中都能用到。
如:存钱罐里有C元,倒出2元,一样的要用减法求还剩下多少钱,有3个这样的存钱罐,每个C元,一样的用乘法来求一共要多少钱。让学生在这样的大量的练习和强化中,知道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数量关系和以前是一样的,只是现在所用的符号不一样,其实,从广义上来讲,字母是一种符号,数字也是一种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