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语文作文 篇一:
今天上午第一节课,我们进行了趣味语文知识竞赛。
“叮呤呤,叮呤呤”上课铃响了,在走廊玩耍的我赶忙跑回教室,端坐在座位上。潘老师捧着一大堆试卷,面带微笑地走进班里,并说:“我们今天要进行一次趣味语文知识竞赛。”话音刚落,同学们就大声喊着:“耶!太好了!……”看到老师明显有点生气了,同学们又安静了下来。“试卷发下去,你们就不耶了。”老师严肃地说。
试卷发到手里,我急急忙忙看了看,我惊呆了。1——5题都是让写成语的,并且多数都是课本以外的,我会写的不多,可没办法,我只能会多少就写多少吧。
时间就像调皮的小孩,悄然无息地从我身边溜过,眼看着时间马上就要到了,我还有几个空没有填上,真急人!现在,我后悔了,为什么平时不多去读读书?我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呀!
“现在收卷。”在老师发出的`一声令下,我只好合上笔,遗憾地交了卷子。
下课了,许多同学都到操场去玩,而我却无心玩耍,傻坐在座位上,不知干些什么好。
下午,老师让我们同桌交换改卷子。我拿着同桌的试卷认真的批改。同桌考得不好,四十五分,惨啦!交换试卷时,我心里像揣了个小兔子,怦怦直跳。“天灵灵,地灵灵,希望我考好吧。”从同桌手里拿过试卷一看,六十二分!也够惨的!
从这次考试中,第一,我感觉到自己的课外知识积累的太少,平时读书太粗,懒于摘抄一些好的词语。
第二,太粗心,如眉飞色舞的眉,目字少写一横。对于音同的字辨别的不认真,考试时慌乱,写错不少,如甜言蜜语的蜜写成“密”。我以后一定要细心辨别,留心记忆。
第三,我要多记成语,特别是成语的由来故事,这次考试就出了不少。如纸上谈兵,毛遂自荐等。
这次竞赛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我以后要坚持做的以上几点,争取考出好成绩。
趣味语文作文 篇二:
(一)明代大画家唐伯虎从小聪明伶俐,最喜欢画画,读书也很用功。据说他少年曾在酒店里帮工,并利用空闲时间看书、画画,画出得意的画就贴在店内的墙上。有一天,江南大才子祝枝山到店里喝酒,见画很不一般,又得知是年仅十几岁的唐伯虎所画,就同当地著名画师沈石田再次来到酒店。沈石田先看了墙上的画,又把唐伯虎打量了一番,然后对唐伯虎说:“我有一条字谜,若你猜对了,我就收你徒。”唐伯虎很高兴地答应了。沈石田的谜语是这样的:去掉左边是树,去掉右边是树,去掉中间还是树。唐伯虎略一思索,便挥笔写下了一个字。沈石田一看,十分高兴,便收他做了徒弟,告诉我,唐伯虎写的是个什么字?
(二)《犹太五千年的智慧》一书中,称男人的一生分为七个阶段,一连用了七个比喻:一岁为王,众人围着讨好哄骗,一呼百诺;两岁为(),在泥泞中打滚厮混,自得其乐;十岁为小羊,或笑或闹,活蹦乱跳,天真烂漫;十八岁为马,长大成人,血气方刚,时时欲逞匹夫之勇;婚后为(),背负家庭重担,步履蹒跚;中年为(),为了养家活口,委曲求全,仰人鼻息;老年为(),返老还童,可惜无人理会。文中每个括号里都缺了一个字,每个字都是说一种动物。你认为哪一种动物符合不同年龄阶段男人的特性呢?把你认为合适的字填进去。
(三)下面几道题,做过的人无不说不可能得出这样的答案。你不妨来试试:下面几道题,做过的人无不说不可能得出这样的答案。你不妨来试试:1+1=1,2+1=1,3+4=1,4+9=1,5+7=1,6+18=1。怎么会这样呢?其实,只要我们给这些数字加上适当的单位名称,其结果就可以成立,完全正确。 1()+1()=1(),2(月)+1(月)=1(季度),3(天)+4(天)=1(周),4(点)+9(点)=1(点)(即13点),5()+7()=1(),6()+18()=1()。简单的数字游戏告诉我们,面对生活里那些看似不可思议的东西,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换一个角度思考,跳出习惯的思想圈圈,就会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使“不可能”变为“可能”。
趣味语文作文 篇三:
今天的作文课别开生面,要举行一场趣味语文大赛。李老师把这个消息告诉大家后,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盼着比赛快点开始。
讲完了比赛规则,李老师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我组一开始就拿了个好成绩,和六组并列第一。当我正在暗自高兴时,老师的“第二排起立”,使我突然回过神来,咦,不是要到我了吗!?我慌忙站了起来。这时,我的心里涌起了一种莫名其妙的紧张:万一我没答对而另一组答对了,我们组岂不是会失去第一的位子?我没敢再往下想。就在这时,老师发问到了我:“易如什么?”这次考的是带比喻的成语,以前遇到这类问题时,我总是会犹豫一下,可今天不知怎么了,好像被一种力量推着,我本能的脱口而出:“易如反掌。”“回答正确!”我轻轻的坐下了,心里顿时舒服了许多。
之后,又进行了几轮比赛,六个组的分数一直不相上下,直到倒数第二题结束之后,六个组的分数竟相同了。看来输赢就在于最后一道题了,这时,刚刚还喧闹的教室突然静的出奇,同时也多出了几分严肃。过了一会儿,老师出题了。他没有直接说出题目,而是先给我们讲了个故事:
“古时候,凶奴攻打京城前,写了一封信给皇帝看,信上写:天心取米。宫里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意思,皇帝只好张榜解惑。几天后,一个青年拿着榜文去见皇帝……青年在四个字上各添了一两笔交给了匈奴,匈奴看后立刻退了兵。问:青年添笔后成了什么词?”
同学们听完后,立刻思考起来,教室里更显严肃了。过了大概几分钟后,时间到了,有的同学说是“夫必敢来”,有的说是“失必敢来”,老师笑了笑说出了答案:“未必敢来。”没有哪个组的同学全对了,看来这次比赛也就是平分了。
获不获得第一并不重要,关键要在比赛中学到知识、掌握本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