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立场》读书心得小学老师 篇一:
儿童长宜放远量
初春,阅读《儿童立场》一书。
文中有两句话,我反复品味,唇齿留香:
“可能性是儿童的伟大之处。”
“看待儿童其实就是看待可能性,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人。”一句是成尚荣的,一句是范梅南的。是的,当我们站在人生终端回望时,会发现儿童时期只是人生的起点,只是生命的过程。“可能性”是对儿童的发现,对儿童的价值的洞见——儿童是目的,不是工具;儿童的价值是发展,不是功成名就。
发现儿童可能性的同时,如何看待现实性呢?我想现实性是基于当下,可能性是基于未来。两者并不矛盾,但不能只唯其一。只唯现实性,教育就陷入功利主义;只唯可能性,教育就陷入虚无主义。儿童教育要着眼可能性,着力现实性。
想起诗词中的两个儿童: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前一个是少年志气,后一个是悠闲可爱,各有各的形态,各有各的情趣。生活中缺了哪一个,都寡淡无味。让儿童成为儿童,是着眼可能性、着力现实性的第一步。
儿童是自由的,因此教师要给儿童自由的时间,作业需适量;
儿童是好奇的,因此教师要给儿童探索的机会,杜绝满堂讲;
儿童是游戏的,因此教师要给儿童游戏的支持,教学需设计;
儿童是幻想的,因此教师要给儿童幻想的空间,评价重过程。
儿童长宜放远量,用发展的眼光看儿童,我们会少一份急躁,多一份等待;少一份喧闹,多一份安静;少一份苛刻,多一份欣赏。
阅读时,一张一张书页像一片一片花瓣,我读着一页,花开一瓣,美丽了我的视野。万物复苏的春天,我与儿童立场在阅读中相遇,很是美好。
《儿童立场》读书心得小学老师 篇二:
翻开《儿童立场》这本书脑海中浮现的是一位年近耄耋的老人挑灯夜读、创作思考的画面;一位和时间赛跑的老人正追赶着年轻人的步伐不甘落后的画面;一位和蔼可亲的老者和孩子们一起蹲坐在地上交流的画面。这些画面是支持我看下去的动力,回味整个思想之旅最为触动的有两个观点:
一、谁真正认识、发现了儿童,谁就赢得了教育。
一次同学聚会,当和一个小学兼初中同学回忆小学时光时,她兴趣盎然,满眼都写着怀念和美好,回忆起孩童时的事记忆犹新,还提及那时老师经常让她做事,比如当小助手,出黑板报等,她对小学时的老师很怀恋。当我提及初中时光时,她表示无感,其实初中的老师还是很值得尊敬的老师,她说老师基本上都很少关注她,所以没有存在感。聚会之后,我时常会想起和同学的这番对话,孩子最喜欢的老师到底是什么样的?孩子最喜欢的班级是什么样的?孩子可能并不在意老师的名气有多大,班级有多么优秀!孩子真正在意的是自己有没有被老师关注,自己在班级有没有存在感。我也反思了自己在班级管理中有没有关注到每个孩子,是否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存在感,接下来做出调整,在反思中不断矫正自我。
二、良好教育应是促进儿童可能性最充分发展的教育。
每个儿童身上都有着无限的可能性,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学会如何去激发和充分发展这些可能性。记得那年四年级,自习课上,我身后的班长突然递过来一首他作的诗,我甚是惊喜,就读给同学们听,并鼓励孩子们踊跃的向班长学习。经我这样一渲染,同学们写诗的热情高涨起来,你一篇我一篇的递到我手上,我就一篇一篇的读,并乘势大肆的渲染,且自己也作诗助兴。教室里洋溢着孩子们的诗情画意,而我一直在乐此不疲的看着、读着……孩子们写诗的热情依犹在。这也许就是充分发挥儿童可能性的教育。
内心要住着一个小孩儿。
《儿童立场》读书心得小学老师 篇三:
假期间读了成尚荣先生的《儿童立场》,我突然间意识到自己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没有真正地认识儿童,没有将儿童当成一个完整的人。
在小的时候总能听见一些长辈给我们指导,他们经常说;“我走过的路比你吃过的盐还多。”他们把自己的阅历当成经验传授给我们,有时候偏执地认为自己才是正确的。在步入学校成为老师之后我发现自己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因为自己是大人,觉得自己可以“指点江山”;因为自己是老师,觉得自己莫名的“优越”。但是往往儿童的世界架构得更加丰富多彩。他们眼中,世界是神奇而又梦幻的,而我们眼中山是山,水是水,我们总是以一种看透世界的本质的眼光进行审视。长大意味着获得,长大同样意味着失去。我们走的路越多,失去的东西也就越多,小时候的天真在岁月中悄无声息地消失,而这些东西在儿童的世界里熠熠生辉。
很多时候,我的自以为是,我固有的认知一不小心就会打碎孩子的多彩世界。在执教的一学期中,无数次因为孩子们“离谱”的答案让课堂出现卡壳而无言,我总是认为“他们连这些都不懂”,实际上他们都懂得,只是他们的视角往往游离于冷冰冰的知识。在新的学期我会仔细倾听他们的每一份答案,多思考,多认同,而不是急于纠正。
大人总是自诩自己能明辨是非,认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在某一次过马路时,有一位家长骑着电瓶带着孩子。明亮的红灯警示着众人,而这位家长却加大了马力冲到了对面,孩子的声音着急地传来:“妈!这是红灯!”未竟之语想必是:你怎么能穿红灯呢?“红灯停,绿灯行”多么普通的一个规则,普通到有时候大人觉得没有车就可以忽略红灯,但是在小孩子的眼中,规则必须要遵守。这样看来,儿童才具有最完整的人格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护他们这种坚守的力量,让他们成为一个有力量的大人。成尚荣先生在看见汶川地震中孩子们勇敢坚强的表现也曾感叹:“那些天真烂漫的儿童,平时平凡得像小草,但危急时刻,却表现得如此坚毅和刚强,用稚嫩的双肩担起灾难,担起道义。”
希望在今后,我能够真正地认识儿童,认识我们班一群完整的孩子们。
《儿童立场》读书心得小学老师 篇四: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让黄瓜成为黄瓜,让茄子成为茄子,让辣椒成为辣椒,每个生命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健康、最完美的教育生态。”成尚荣先生真是一语道破真谛!
“把儿童当成儿童。”这句话初听似乎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的特点是单纯、好动、喜变、好幻想、好尝试,却又缺乏判断能力。在他们的成长中,心灵是自由的,快乐的,但同时他们又在不断的尝试中,表现出缺点,甚至犯错。但孩子的“过失”不同于成人的“犯错”,不是存心,而是无意。而正是在改正一个个缺点和错误的过程中健康的成长。在教育的常态中,我们往往不顾孩子的真实需要,以成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标准去要求孩子,演绎现代版的拔苗助长却浑然不觉。
就像不少老师总希望学生对自己要毕恭毕敬,言听计从。仔细想想,可能吗?老师,千万别真把自己当成孔夫子!因为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不是老师逼出来的,是发自学生内心深处的,不是当面爱你一万年,背后恨你一天天。虽为师生,尊重却是彼此的。有了彼此间的尊重,师生之间总会发生点好玩的、有意思的事。这些事未必与成绩有关,但一定和教育有关。
上学期一天下午,我去楼上别的班级上课,被他们看到了。他们追着问:“老师,你为什么要去别的班上课?”我笑道:“你们成天‘气’我,我决定’抛弃’你们,重选班级。”他们中有人嚷嚷:“老师,你要敢选择其他班级,我们一定把你‘捆’回来。”我乐了,大声说:“你们胆子也太肥了,连老师都敢明目张胆‘威胁’?”哈哈哈哈,一阵笑声,他们一溜烟儿地跑了。
其实,哪能换班级呢?不过逗他们玩玩而已,顺便拈量拈量自己在他们心中是否有一点分量。只是,多次的“亲密”交流后,我才发现——他们的世界和我们脑子里的世界真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还不全力以赴让自己“变成”他们,我们又怎么能理解他们以及他们的世界呢?不理解他们,也不理解他们的世界,教育又该何去何从呢?
成尚荣先生认为对儿童的教育,开宗第一,便是理解。儿童告诉我们教育的起点,儿童让你拥有儿童视角。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儿童成为最好的自己,让教师成为最好的“儿童”。
深以为然。
《儿童立场》读书心得小学老师 篇五:
读成尚荣《儿童立场》这句文字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当下的教育最为极端的心理是期望太切以至揠苗助长,甚至要表现的是:儿童过于忙碌。”我想教育应该慢一点,因为成长是缓缓而行的。
成长是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在当今社会中间很有影响力,很多教育机构招生都会使用这句话,这句话充分迎合了家长和老师“急于求成”的普遍心态。恨不得孩子一夜之间“学有所成”、“功成名就”。卢梭说:“教育儿童必须符合其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否则会导致不良后果。”知心姐姐卢勤也说:“在成长中,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错失良机,该干吗干吗,按规律行事就能心平气和。我最怕优秀的孩子成为成人的代言人和影子。有关专家调查过,真正早熟的孩子没几个成才的。别弄什么神童,别弄什么小明星,他就是个孩子。
孩子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特殊的意义。就像一粒种子,要经历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直到成熟的过程,每个阶段都不可或缺、不能被外力所左右。要让孩子在每一个过程中都留下自己鲜活的印记,每一段经历都是一幅值得回味的风景。这样,生命就鲜活起来,人生也就因此而辉煌了。作为老师我们也该思考怎样的教育的理念、方法、手段适合孩子。
我想教育应该顺应孩子的成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规律,每个人成才的年龄是有差异的,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式或一个标准来培养和衡量一个孩子,更不能过早地促使孩子成人化。饭不是一次吃下去的,它要一口一口地来。允许孩子犯错、失误,只有经历了挫折磨难,孩子才能真正长大。要做到这一切,老师要学会耐心地等待,不要让孩子因尽快地成长而付出惨重的代价,甚至将孩子的一生幸福毁掉。“心急是吃不了热豆腐的。”让孩子拥有自我、拥有个性,真正拥有童年美好的时光和幸福;让孩子做好童年时代的美梦,做孩子应该做的事情。
有时孩子的成长在我们看来,就像蜗牛一样缓慢,我们跟在他的后面,越想越气,气到极点时,我们就会失去所有的耐心。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我们甚至忘记了看路上的风景,一心想的只是怎么教育他,以实现在即的期望,却忘了有一种教育叫“等待”——等待他慢慢地成长。一定要记住,孩子毕竟是孩子,他的成长是有曲线的,有时是高峰,有时是低潮,同时孩子的成长是需要一定周期的,需要我们用艺术的技巧和足够的耐心去对待。
慢慢教育,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和养料,让他缓缓成长。他从不记笔记,但是当老师讲到他未涉猎到的知识时,他会聚精会神的倾听,积极动手完成老师布置的实践作业。其中有一次我让同学们回去制作一辆小车,这个孩子给我、给我们都带来了巨大的惊喜——他制作了独一无二的小车。了解之后,我才知道这个孩子不管在哪个科目上他都不记笔记,但是他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所以我在想虽然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必要的,但是有没有个例、或者能不能让孩子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呢?难道记满笔记本的方式才是唯一正确的方式吗?不,我觉得让孩子们学会选择,主动思考才是给予他们最好的礼物,就如书中所说“要让儿童沸腾起来,是要让他们的情绪和思维高涨起来”。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工作的内容是教书育人,我们工作的对象是孩子,该怎样教育孩子,怎样对待儿童是我们终生思考的问题。当孩子的行为出现了偏差,我们应当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介入是我每一次教育行为发生之前都要思考的问题。所以当我一看到成尚荣先生的《儿童立场》一书,就立刻被它吸引,立场是我们教育行为的第一步,只有正确的立场才能引导我们做出正确的教育行为,这本书的立意可谓是直指教育问题的核心。“教育是为了谁?是依靠谁来展开和进行?又是从哪里出发?”只有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的教育才有意义。成先生在这本书里指出,一切教育的核心都应当是围绕着儿童本身的,发自内心的尊重孩子,赏识孩子才有资格去谈论教育的技巧。
儿童的本质是自由。但这种自由是建立在规之上的自由。经常遇到家长说:我们的孩子只要快乐就行,学习成绩好不好无所谓。这是不对的。成先生在书中指出,学习和勤奋并不矛盾。我时常告诫我的学生要勤奋,并学会“玩”。人要快乐,但这快乐,如果是建立在勤奋之上的快乐,如此便能让自己的快乐更具意义。
我想,最好的教育,就是帮助孩子发现星空下他选择的路途吧。我身处的启蒙教育,是带着孩子见识浩渺星空,并悄悄地领略那一颗让他注目良久的繁星,鼓励他踮起脚尖伸手够一够,不必急于上路,而是跟他一起振奋他们每一个独特的选择,如此而已。
《儿童立场》读书心得小学老师 篇六:
“教师是谁?”这是一个极为普通又不寻常的提问,说其普通,是因为我们可以不假思索地予以回答,而且心底会涌起一股真情;说其不寻常,是因为这一提问涉及教师的专业身份,充满着深刻地意义阐释。《儿童立场》一书中,把教师定义为成人世界派到儿童世界去的文化使者。
我们成人不太愿意到儿童世界去走一走、看一看。心里想着:我们就是从那时过来的,孩子单纯的想法,我们最懂。其实这种想法就直接阻挡了我们去真正的了解孩子。把孩子的想法变成“我认为”、“我觉得”。《儿童立场》这本书中提到了我们不仅要了解儿童,走进儿童世界,还必须引领儿童。任何放弃对儿童的引领都是错误的!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就有一些让我们头疼的孩子,今年我的班上就有一个这样的孩子,刚接手的时候,就知道他成绩很差,后来经过辅导慢慢发现他的基础真的薄弱。印象最深刻的是上学期,我教学第二单元的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时候,先复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发现他的商竟然是倒着写的!我瞬间就懵了。工作这么多年还没出现过竖式计算中商是倒着写的,但凡这孩子上课听一点,也不会这样。这是算理和运算顺序一点没学会啊!我想如果这个都不会,刚学的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肯定不行啊,数学如果计算不行,解题思路清晰也没用啊!那他的数学就完啦!所以每节课后我就给他一点点的复习,庆幸的是这孩子不懒,应该是之前成绩一直不好,自己自卑,慢慢地知识落下来了。后来只要他有一点点进步,我就当着全班的面表扬他。所有的孩子都知道以前不写作业的他现在不仅写作业了,还完成的很好。慢慢地他的数学成绩就从不及格到六十多,七十多了。还好我没放弃他!
使者也是会遇到麻烦,有这样结果欣喜的麻烦,也有过程漫长的等待。相信每个班级里都会有这种制造麻烦的调皮鬼。常常这样的调皮鬼制造的故事也多。我的班里就有这样的一位女生,是的你没听错,是女生!她有男孩子一样的性格,特别活泼。听说一年级就让老师头疼,每一学年结束,老师都会感慨:终于不用带她了!就是这样一位女生,刚开学就要做我的劳动班长!我欣赏她的口直心快,决定让她试一试,可是班级的孩子立刻阻止我:老师,她是最脏的!老师,她每天都扔纸屑!老师,她的抽屉最乱…我迷茫了。我该怎么办?让她当,其他孩子不愿意,不让她当,看她的兴致很高。后来我还是决定让她试一试。我和班级的孩子说人是会变的,现在是四年级了,你们更懂事了,她也会更懂事的,不妨给她一次机会,尝试一周。一周的时间里,大家一起努力。
就这样,一周的时间不长,听到报告她的声音却最多,“她又上课讲话!”“她又打人!”“她又…!”,课间没有她闲着的时候,我还尽力在全班面前维护她的形象,不过当真是扶不起的阿斗。只能让她做一颗特殊的豆苗了!可能有的孩子懂事的就比较晚。就这样她在我班里一个学期了,有时课间我会找她聊天,她也能像个小大人一样说的一套一套的。虽然她还是制造的麻烦多一点,但比起开学时候的无法无天,已经进步太多了。不能指望她立刻改正,只要她慢慢的往好的方向转变,我们就慢慢等待。
其实对我们最大的考验就是和调皮的孩子相处。阿莫纳什维利说:“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已经爱得入迷,谁就能获得自己的职业的幸福”。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创造故事、创造文化,将知识转化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