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征文3000字 篇一:
父亲离开我们的第一个“父亲节”
从来没想到父亲会离开我们,一直以为父亲是“世界上最高的山”。短短的10天,父亲就从住医院到火化……几年前,父亲也住医院过,一直以为他还会治疗好,还会像我们一样。
父亲在去世前,曾经和母亲说“也许,真的见不到孙子了。”每当想起这句话,我都泪流满面。父亲真的对不起您,因为我的爱情不顺利,让您的这个梦想一直没有实现。
11号早晨5点多,父亲说胸闷,喘的厉害……我和妈妈赶紧叫了999急救。走了几家医院,都没有空床,到了右安门医院。星期四住进医院,就住在“监控病房”,开始以为父亲,还会像以前只是暂时的,还是如前三年,住医院的状况的一样。还是各种检查,还是吸氧气,父亲也还是如平常和我说话,父亲爱吃萨其马,我还给他买了去,还有父亲平时爱吃的香蕉,爱喝的牛奶……星期六再去,父亲还抱怨过,有的护士,给他喂药的时候,很粗暴,强行灌下去……但看得出,父亲有点好转,我一到病房门口,他就从里面看到。星期天,父亲转到普通病房,我带去了妈妈煮的混沌,他吃的挺香,喝了些汤,但有些喘,比前几天喘的有些重,到晚上8点,父亲还催我赶紧走吧,“该干吗,就干吗去,别老往医院跑。”星期一,父亲又转回监控病房,几乎让我有些难以接受,一进去,父亲还是微笑地说“没事情,你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别老在这里待着!”父亲中午和晚上都吃的片汤,我问父亲,好点没有?父亲说“没事情,不想吸氧气了。”
星期天夜12点多,医院的杜医生,打了电话,说“父亲不配合吸氧气,让我赶紧去!”我摁了一个做出租司机的街坊家的门铃,她把我和妹妹送到医院门口,医院都没有电梯了,我和妹妹在夜幕中深一脚浅一脚跑上了父亲住的6楼,走廊昏暗的灯若明若暗。我们推开病房的门,杜医生正抢救,一看我们来了,马上就配合医生吸氧……父亲最疼妹妹,妹妹一说,父亲就很听话地吸氧。后半夜之后,父亲的气色渐渐好起来,我一直在病房门内与门外徘徊。天亮的时候,父亲说“麻烦了大家一夜。”白天守侯了一天,我一直到晚上才走。第二天和母亲一起看父亲,母亲嘱咐父亲多听医生的话,别老摘氧气罩。傍晚把母亲送回家,刘医生就打来电话,我赶忙赶去……凌晨1点,医生紧急抢救,父亲就进入昏迷状态,我赶紧给我的妈妈、妹妹和老姨家打电话。他们赶来的时候父亲已经没有了神志,只能够靠呼吸机来维持。
父亲昏迷了,把所有的亲戚都叫来了,他们哭了,我也哭了,我分秒不离的守侯着。父亲在17日,再次抢救,就这样离开了我们。我的手几乎都在颤抖,给他穿衣服的时候,我几乎是麻木状态,一边哭,一边给父亲穿衣服……短短的10天,父亲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这10天,是我有生以来,最悲痛的10天。
父亲生活在中国变化最剧烈的这71年,生于1936年,经历了日本占领中国、国民党的统治、新中国的建立、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他的故事和历史的感悟给我写东西予以很大帮助。
父亲年轻的时候,因为政治运动,被“发配”到黑龙江,一晃30余年。仅仅因为得罪一个同事被其当武装部长的亲戚遣送东北,而80年代父亲要求平反的时候,却被告之父亲档案里什么也没有写,是自愿去的东北……人生的这种闹剧一般的磨难转眼就将30余年的岁月磨干净,而等到落实政策的时候却发现原来历史上什么也没发生,这种无奈,也许是父亲一直无法向我们解释的。
80年代,父亲坐火车到北京找到那家单位,单位仔细查了一下,发现父亲什么罪行也没有,是以自愿的名字去东北的。父亲一直想讨回公道,却猛然发现自己是被“愚弄”了这么多年。原来一直重压自己几十年的子虚乌有的“罪行”,原来一直就是没有的。
父亲从城市来到一个陌生的农村,兢兢业业地务农。记忆中,父亲没有抱怨过,没有将命运的不公平与无奈,轻易表露过,更多的对未来充满希望与憧憬。父亲的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但对历史的喜爱与研究却是深刻地影响了我。从小父亲喜欢《岳飞传》、《杨家将》、《薛刚反唐》、《三国演义》……从他爱听评书,到影响了我也深深地喜爱上评书。因为喜爱评书而让我喜欢上了历史和文学。
现在回到家,要用钥匙开门了,而以前只要摁门铃就有父亲来开门。猛然,觉得家显得空了,父亲走了,家里一直让我觉得很塌实的山,突然失去了。
父亲最爱收拾的花,在阳台沐浴着阳光,一个仙人掌还开了花……父亲却悄悄走了。父亲养花很细心,不像我想起浇水的时候,恨不得涝死,想不起来的时候,就要旱灾。而父亲把花照顾的很细心,小小的花都是郁郁葱葱,鲜花茂盛……旁边放的松土的小铲子,也不知道父亲是从哪里找来的。
父亲心细,家中像什么钳子、钉子、剪子之类的东西,要是找不到,一问父亲,肯定能够找到。家里吃包饺子,摘韭菜,剁白菜……都是父亲干的活,他细心,把韭菜摘的特别干净,白菜剁的很细。父亲放的东西,都是井井有条,他和我们的“乱”成为对比。
记得1994年夏天,父亲和母亲从东北回到北京的时候,我那天正好刚下白班,我们那时住的胡同的那种房子,妈妈从我家后窗户过的时候,就喊了一声“小建!”我一下窜起来,跑到街门口去接。父亲的衣服都湿透了,背了好多东西,妈妈在后边……父亲遗憾地说,“东北的房子和东西都卖了,什么也没有了。”看得出,父亲很吝惜那些在家里卖掉的东西。爸爸兴奋地说,回来的时候,在北京站,打不到车,结果遇到一个司机一听他们是东北回来的二话没说,就说回来的知青,没什么我来送,我以前也是知青。父亲每当回忆起这个司机的时候,还心存感激。
经历了坎坷与磨难的父亲,内心达到了宽容与豁达的境界。能够宽容别人,就宽容,能够不麻烦别人就不麻烦别人……即使他得病住医院,也告诉我们尽量不告诉亲朋好友,大家大老远地跑来,他说太麻烦。父亲最爱吃的就是萨其马,而他生病的时候,买来了萨其马,他已经吃不下去,以至医生问,怎么买的萨其马。父亲在农村的时候,最爱种菜,我们家前后的菜园子是全村种的最好的。父亲天蒙蒙亮,就收拾园子,家里的园子里的豆角、西红柿、黄瓜……都是结的又多又好……在帐子上爬满的豆角,我家都吃不了,而隔壁家,也都愿意到帐子上摘豆角,父亲也不计较,因为经历了人生的磨难的他,已经不在乎这种事情。
又到了父亲节,这是您离开我们的第一个“父亲节”,我一个人在大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在一个餐厅里要了一杯饮料,一个望着窗外,泪水却怎么也止不住。一个服务生跑过来问“先生,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我赶紧把泪水擦了一下“没什么,没什么。”
真的想念父亲,他就这样悄悄离开了我们。
父亲节征文3000字 篇二: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龙应台在《目送》里这样写到: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对于子女,可以先不追,对于父母,必须追。只有追上父母,才不会留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我的父亲是一位农民,没有什么惊天伟业,但他平凡的一生却值得我反复描写。父亲于1933年出生在辽宁省盖县,十一岁随父母从辽宁来到东北。只念过一年零三个月的书,没住过高层楼房,没坐过高级轿车,没去过繁华城市。最大的官是生产队长,去过的最大城市是大连,最大的使命是把八个儿女拉扯大。
我认识父亲是从童年开始的,五岁之前很模糊,六岁那年,生了一场病,躺在炕上时而睡时而醒,家里来了许多人,父亲忙前忙后,夜半了,家里仍灯火通明,人来人往。若干年以后才知道那天是我爷爷去世的日子。八九岁时,父亲在生产队当队长兼会计,每天早出晚归。夏天,无论多忙,都抽空回来给我和弟弟洗澡,看着我们入睡。冬天,用火炉给我们烤土豆片,用大铁锅给我们炒爆米花。父亲的脾气很温和,记忆里,从没打骂过我们,即使我们淘气了,惹事了,亦或是功课考砸了,父亲也会和我们亲近。这让我们很羞愧,为人处世渐渐平和,读书学习越发卖力。年末的时候,父亲总不在家,不是学习就是开会,有时出去三天,有时出去一周。父亲不在家,我们像丢了魂似的,坐立不安。熬到父亲归来的日子,我们早早到村头迎望,只要看见父亲的影子,便撒腿就跑,父亲呢,总不让我们失望,变戏法似的从兜里拿出各种小礼物犒劳我们。
父亲年轻时是一位美男子,他青年时期的照片,不亚于现代最帅的明星。油黑的头发,雪白的衬衫,柔和的目光。曾记得初二开家长会时,我和父亲先后发言,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掌声。当时我以为是我和父亲发言的内容好,谁知一位同学悄悄告诉我说:“你父亲很帅。”我听了,心情特别好,一路牵着父亲的手,真希望回家的路,长一些,再长一些。
父亲很勤劳。春天,在园子里种各种小菜,一有空就浇水,拔草,施肥,松土,菜园伺弄的像花园一样。绿黄瓜、紫茄子、红辣椒、黄倭瓜……自家吃不完,父亲就分给前后左右邻居。秋天,丰收的季节到了,父亲起早贪黑的忙。仓房里,场院里,堆满了玉米、黄豆、土豆、萝卜等。看着小山似的劳动成果,父亲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冬天也不闲着,领我们上山拾柴火,捡牛粪,储备一年的烧柴。下雪的夜晚,父亲给我们讲故事或他自己的亲身经历。等雪下大了下厚了,领我们到外面去堆雪人,我们欢乐的笑声在小院里久久回荡。每逢临村放电影,父亲就肩上扛着我手里牵着弟,我们围坐在父亲周围,感受电影带来的快乐,也感受亲情带来的幸福。回来的路上,父亲轮流让我们说体会谈感受。在父亲的熏陶和引导下,我们各个爱学习,爱劳动。上初、高中的时候,对父亲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父亲依然很忙,但不忽视对子女的教育。一到周末,就和我谈学习、谈理想、谈未来。告诉我如何为人处世,如何自强自立。我越来越觉得父亲是春风、是雨露、是依靠、是恩泽,是我生命里不可缺少的“阳光”,“空气”和“水”。走上社会以后,更深切的感受到父爱的细腻。记得九一年,正是写信的年代,我由于爱好文学,经常收到一些编辑部的信件。一个周五的午后,我下班回来,父亲拿出一摞信件,我接过来找一个没人的地方,不吃不喝的读起来。读完又奋笔疾书。吃饭的时候,家里人几次叫不动我,父亲默默地把饭碗端过来放在我身边。下个周五我又回来了,父亲没有给我信,我暗自纳闷:怎么这周没有信件呢?我静静地吃饭做家务,一切完毕之后,父亲才拿出信件。哦,我明白了,父亲不想让我空着肚子读信。九四年秋天,一个文友从外地来看我,走那天是周一早上八点的火车,正是我上班的时间。父亲问我:“是你送站还是我送站?”只这一句话,就可看出父亲心细如丝。每当想起这些往事,我就感慨万千,这平凡而伟大的父爱,用什么词来形容它都显得苍白无力。
成家以后,忙于家庭,忙于工作,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年老发白的父亲时不时骑着自行车来城里看我,有时送点园子里的蔬菜,有时送点树上的杏、沙果,有时送点小米、绿豆,我知道父亲送东西只是借口,他其实是想看看我过的好不好。有一年初冬,父亲来我家小住,见我忙的没时间买煤,默默地去煤场给我家买回一吨煤。当我下班回家,只见父亲正在吃力的往煤仓里运煤呢,煤灰和汗水交织在一起,脸上黑一道白一道,浑身上下黑乎乎的,此情此景,让我一下子就崩溃了。这就是我可爱的父亲呀,即使蓝天当纸,大海当墨,也无法写尽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父亲爱干净。从我记事起,每天都洗东西,有时候洗自己的白衬衫,白袜子;有时候洗我和弟弟的衣服;有时候洗家里的毛巾抹布。在父亲的影响下,我和哥哥姐姐弟弟们都从小养成自己洗衣服、床单、被罩。而且互相比,看谁洗得干净。父亲七十岁之前,一直自己洗。后来我们强行为他洗,他才放手。父亲七十岁之后,我每周坚持回家一趟,无论刮风下雨下雪。村里人一看见我拎着大包小包回来就说:“这孩子真孝心。”八十岁那年秋天父亲病倒了,在生病的最后四个月里,我回家的次数更勤了,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给父亲洗脸,擦背,泡脚,换洗衣服。父亲病重时,我衣不解带的服侍病中的父亲。父亲大便干燥,我想尽办法帮他排便,父亲动情地说:“多亏有你,否则我活不到今天。”每次有求于我时,说话都客客气气,常常令我泪不能控。我的老父亲呀,让我们三生约定:来生你还做我的父亲,我还做你的女儿,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
世界上的感情千千万万,父亲给我的爱像阳光一样温暖,向海洋一样深广,像高山一样宽厚,是我永远依赖的山巅。无论是儿时的欢闹,年少的成长,成年的蜕变,中年的感悟……每一步,都有父亲的陪伴和关注。我知道,父亲是一颗大树,我是树下的一株幼草。风来了,父亲为我挡着,雨来了,父亲为我遮着。无论我如何感恩,回报,也不能抵达父爱的深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小草的一点绿意怎能回报阳光的哺育之情;子女的一点孝心又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时光匆匆如流水,眨眼间,又迎来了六月里的父亲节,在这样的日子里,我既骄傲又自豪。我骄傲我有一位伟大的农民父亲,我自豪我曾陪父亲一直走到老。
父亲节征文3000字 篇三:
父亲的微笑
“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每次听这首《父亲》,心里总会泛起阵阵涟漪,想起父亲那份无言又深沉的爱,想起那次的狂风暴雨,想起风雨中父亲的微笑。
清晨,阳光艰难地冲出云层,给大地带来一丝难得的光亮,几棵树孤零零地等待着什么,不久,天空阴云密布,雨滴在乌云上积聚着力量,仿佛随时都会倾盆而下。我坐在教室窗户旁,望着窗外发呆。“请同学们打开书”,老师的声音传来,我才赶紧把手伸向书桌里去掏书。“不对!”我几乎喊了出来,连忙抽出书包,果然,这是我踢球时背的书包——带错书包了!
“轰隆隆”,窗外狂风大作,积攒了几天的雨水一下子倾泻下来。树木被霸道蛮横的狂风吹得东倒西歪,豆大的雨点儿疾速下落,在大地上摔得粉碎,“啪嗒,啪嗒”的雨声迅速变成“哗哗哗”的雨声,我只能无可奈何地看着别的同学拿出课本。教室里的电风扇“嗡嗡”地响个不停,我更郁闷了。
忽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校门口,怀里像抱着什么东西,我一眼就认出了那是父亲。
“快去吧,拿把伞。”老师嘱咐我,我飞快地跑出去,背后是同学们羡慕的目光。
父亲全身都湿透了,头发被雨淋得一绺一绺的,雨水顺着脸上的皱纹流淌。看到父亲如此狼狈,我非常感动,关切地问:“你为什么不穿雨衣呢?”父亲嘿嘿一笑,答道:“着急出门忘带了,没事,雨不大。”说着,把怀里的东西拿了出来——一个被他紧紧抱着、褶皱的书包。
我的眼圈热热的,颤抖地接过书包,抬起头注视着父亲,父亲眼角抽搐了一下,但还是送给我一个暖暖的微笑,对我说:“没事就先上课去吧,我还有事。”说完,他又走進雨中,我目送着他,在他转身的一瞬间,我清晰又模糊地看见了父亲那关切的微笑,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悄然滑落。
父亲的微笑一直这样,淡淡的,充满慈爱,充满关怀,给我温暖,给我勇气,让我充满信心地扬帆远航。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5点半,天刚蒙蒙亮,父亲送我去上学。
天很冷,昨晚又下了一场雨,路上有些积水,现在都已经结成了冰,看上去像玻璃,平平的,亮亮的。
这条路不知走了多少遍,熟悉得我闭起眼睛也能知道有多远。父亲骑着自行车,很吃力,很艰难,我坐在后座上可以分明地感觉到他弓着腰,头努力地向前伸着,蹬一下,头一低,蹬一下,头一低。车笼头有些发花,父亲使劲按住,全身肌肉都紧张地绷起来。车子有些摇晃,我有些担心会不会连人带车摔倒在地上,禁不住往父亲身上靠了靠,抓住了父亲的衣服。但是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父亲顿了顿,深吸了一口气,他就像一名优秀的骑手,正在驯服一匹野马,左拐右拐,一直朝前驶去。
父亲这样送我上学已不是第一次……
同样的一段路,同样的一辆车,同样的时间,同样的父女。多少次,迎来晨曦,歪歪斜斜地穿梭于狭长的街道之上,这辆锈迹斑斑的脚踏车见证了小镇的变迁;多少次,头顶明月,曲曲扭扭地来往于学校与家之间,这辆历经风雨的“老爷车”注满浓浓的亲情。多少次的修理,多少次的挣扎,汗水、幸福洒满一路。
“欣儿,冷吗?”父亲喘了一口气,拉回我满车的记忆。
本想说“爸,你冷吗?”可刚要张口,寒风注进我嘴里,把我的话冻了起来。“噢,不冷,唔……”
“你这丫头,还不冷?连话都说不上了,快!靠到我背上!”父亲用命令的口吻对我说,话语中容不得半点反驳。我乖乖地团了团身子,靠紧父亲的背,将头挨上去。父亲的背很宽大,好舒适,给我一种安全感,一股暖流传遍全身。不记得什么时候,也许不知有多少次曾经贪婪地趴在这张宽大的背上嬉闹、看书、听故事、睡觉……现在我长大了,父亲的背有些驮了,他背不动我了。
“丫头,靠紧点,风大了,挽住我的腰,别掉下去。”父亲的声音又扬了起来。
唉,真是的,父亲总是把我当小孩看待,人前人后,有时也不顾场合。但这回我一点也不恼,我喜欢这种被呵护的感觉,我愿意被他整天地唠叨,“欣儿,多吃点。”“欣儿,学习紧张,注意休息啊。”“欣儿,冷了,多添点衣服。”“欣儿,快,东西收好了吗?要迟到了。”“欣儿,挽住我的腰,别掉下!”父亲愿意这样每天不知多少遍地重复他那些话,父亲愿意把他的欣儿挂在嘴边,父亲愿意。即使耳朵生出老茧,我也要掏干净,享受属于我的温情。
“欣儿……”
父亲赠给我的东西好多,但我不知道,我能回报给父亲的有哪些?每天来回地骑在这条上学放学的路上,熟悉得闭起眼睛也能想到沿途的风景,但这风景永远也看不烦,想不厌,因为那是熟悉的爱的风景。
如今,才知道等待
我一直不喜欢等待。
我讨厌等待时的无趣与枯燥,久等不至的焦虑、迷茫与在等待中挥霍的时间。等待是如此令人厌烦,所以我几乎从不等待。
前几日,学校进行了体育长跑测试,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便心血来潮要去夜跑。父亲不放心我,便执意要跟着。父母总是这样,永远跟着我前进的脚步。
夏夜的晚风中夹杂着草木的清香,深吸一口便可拥抱整个夏天。我调整呼吸,慢慢向前。
开始时,父亲离我不远,细碎的脚步声使人心烦。我加快了步子,耳畔的风声代替了脚步声,扑面而来的都是夏日的气息。我的世界中父亲的身影暂时缺失,取而代之的是整个夏日的美好。
不觉到达了终点,停下飞奔的脚步,才念起父亲已被我甩开许久。我不想等待,便转身回家,却在不经意间瞥见了那个身影。
那是父亲奔跑的身影。
他的背有些歪了,在昏黄的路灯下更增加了几分疲惫,他的脚步有些拖沓,不时用手抹去额上滚落的汗珠,双臂用力摆动着,整个人看起来十分狼狈。
我不由地停住了离去的脚步。
身影由远及近,我听到父亲沉重的脚步声与喘息声,我看见父亲紧锁的双眉。
父亲在努力追赶我,追赶我不愿等待他的、我成长的脚步。
曾几何时,父亲也是那样的高大,他总是跑在我前面,却永远在终点等待着我到达他的身边,与我一同走向家的方向。而我长大了,他追不上我离开他的成长的步伐了。我的不等待让他只能尽力追赶,却仍追不上我的背影。
我知道我应该等待。
父亲的身影更近了,最终放慢了脚步停在我身边。他拭去额前的汗珠,有些惭愧,又有些力不从心地说:“唉,女儿长大了,我追不上喽。”只是普通的话语,我听了心中却十分酸涩,父母原已追不上我的脚步。
我知道我一定要等待。
我们向家的方向走去,父亲许是累了,步子有些慢,不覺落在了我身后。我停下步子,等到父亲与我并排,再迁就着他的步子向前走,走得有些慢,但很稳。
我知道我学会了等待。
等待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份尽力向你奔来的亲情。等待不是枯燥,是对心态的调节。
等待从不是敷衍的迁就,是对那份不远万里也要尽力奔向你的情意的感恩。
昏黄的路灯下,父女俩迎着晚风并肩向家走去,走得很慢,很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