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精选2篇)

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精选2篇)
时间:2022-12-24 09:34

  202x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篇一: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没有产业兴旺,乡村振兴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定边地域辽阔,土壤肥沃,自然环境原生态无污染,昼夜温差大,农畜共生,非常适宜蔬菜的种植,借助自然禀赋,大力发展大漠绿色蔬菜产业,为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

  一、抓住机遇,统筹谋划

  2021年,全县蔬菜产业发展以贯彻执行党的十九大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宗旨,遵照全县农业总体部署,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揽工作全局,以“省级农业产业园区创建、3+X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千亿级设施农业工程”为重点,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实现了全县各类蔬菜播种面积17万亩,总产量58。74万吨,总产值9。467亿元。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契机,立足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及科技优势,规划“努力创建设施蔬菜优势基地、巩固提升露地蔬菜优势区、大力提高良种覆盖率、大力推广绿色高效集成技术、极力打造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蔬菜产业宏伟蓝图,力争到2025年,全县蔬菜面积稳定在20万亩,总产量达65万吨,产值突破11亿元。

  二、科技引领,科技引领

  2021年,全县蔬菜产业依靠科技支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与宝鸡综合试验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科院3家科研单位签订长期技术合作协议,建立产业技术指导员包村制度、建立标准园技术培训制度,累计进驻农业系统技术人员、企业外聘技术员368人,服务创业创新企业84个,组织蔬菜专家开展辣椒绿色生产技术课堂培训12场次,田间技术指导22场,累计培训908人,发放科技培训材料3000余份,提高了绿色发展理念、掌握了标准化栽培技术。

  科学规划“指南针”,科技引领“加速度”。设施大棚集雨补灌软体集雨水窖技术是国家科技部推荐的一种新型集雨补灌技术,旨在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服务农业节水灌溉,适应干旱、半干旱及山地丘陵区推广。十四五时期,定边县以“设施上山、设施进旱”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山旱设施农业,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设施大棚建设将全面配套集雨补灌基础设施建设,节水达60%左右,增产20%以上,为实现定边乡村振兴谱写新篇章。

  三、三产融合,提质增效

  2021年,全县蔬菜产业初步形成了集科技、生产、加工、物流、示范、服务等产业集群发展格局,现有工厂化育苗中心1个,育苗点20多个,建成烘干蔬菜生产厂1家,速冻蔬菜生产厂1家,辣椒腌制厂1家,规模化胡萝卜清洗厂7家,小型清洗厂10多家,果蔬包装厂6家,果蔬保鲜库560余门,拥有成熟农产品交易市场5处,固定运输车辆200多台,蔬菜营销公司和经营主体150多家,蔬菜经济人500多人,销售区域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

  走出乡村振兴特色路,打造农业发展新优势。十四五时期,全县蔬菜产业将继续深入推进生产、加工、科技、营销于一体的产业链构建,开发新产品、提供新服务,推动蔬菜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构升级,促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定边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四、注重培育,带贫益贫

  2021年,全县蔬菜产业发展注重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积极创新联农带农激励机制。截至目前,培育从事蔬菜产业的省级龙头企业2家,合作社115个,家庭农场150个,职业农民1000人次,采取股份合作方式带动农户1937户,订单农业方式带动农户9230户,“土地流转+保底分红”方式带动农户737户,集体资产量化入股方式带动行政村25个,带动就业农民3。75万人。带动贫困户集中创业1000多户,贫困人口3000人次,监测人口5人次,实现贫困人口年增收2000元。蔬菜生产核心区白泥井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7万元左右,高于当地平均水平26%。

  新型经营主体是产业发展的引领者和创造者,是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十四五时期,全县蔬菜产业发展将积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继续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为实现定边乡村振兴培育新技能。

  五、品牌建设,拓展市场

  2021年,定边县蔬菜产业加强产品品牌建设及营销,涌现出“一定牌辣椒”、“白泥井牌瓜菜”等区域品牌。截至目前,辣椒良好农业规范认证10000亩,绿色食品认证5000亩,定边辣椒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有机产品正在申请认证中,蔬菜产品品牌化进程加快。

  品牌能够提高销量和效益,形成稳定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形成良性的市场秩序。十四五时期,全县蔬菜产业将在打造更具价值的品牌上拓展新路径,建立品牌化、信息化、网络化、市场化营销体系,为实现定边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

  六、政策支持,措施有力

  近几年,县委县政府统筹各渠道投资,加大三农财政投入力度,每年投入增幅达到15%以上,设立3000-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业重大项目支持,对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产品加工、产业融合、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给予有力的政策扶持。同时,政府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及农户采用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参与蔬菜产业建设,实行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以地入股等弹性用地办法,政府大力支持,实现了蔬菜产业的朝气蓬勃发展,为实现定边乡村振兴打牢产业基础。

  202x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篇二:

  佳县赤牛坬村历史悠久,建村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以黄土高原农耕文化和传统民俗为主题,建成了陕北首家村办民俗博物馆,拥有四个展区、49间展室,总面积达1。68万平方米,馆内展品达3万余件,打造了国内首部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型原生态实景演出《高高山上一头牛》,每年出演可达170余场。赤牛坬村先后获得“中国美丽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等多项荣誉称号,也是全县2021年度唯一一个同时获得基层党建、美丽乡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五面红旗的村。

  赤牛坬村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中心,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乡村旅游发展态势良好,人才队伍日益壮大,乡风文明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基层组织不断夯实。

  一、抓产业振兴,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只有产业振兴,才能增强乡村吸引力。围绕产业振兴这一关键,一是抓旅游经营促增收。全村兴办了农家乐26家,货摊4家,游戏娱乐7家,其中脱贫户17户,每年农家乐户均收入在2万元以上,最高收入达6万多元,通过发展农家乐增收致富。二是抓旅游务工促增收。全村约130余人参加实景剧《高高山上一头牛》的演出,每人每场可获得25元的报酬,年演出场次达170余场,每年可增收4000多元,景区还为脱贫户优先提供后勤、环卫、临时用工等就业岗位32个,年人均工资1。5万元。三是抓农特产品销售促增收。充分发挥村内养殖、加工等合作社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销售农副产品。去年,累计销售红枣、小米、绿豆等土特产12吨,创收达7。2万元。四是抓旅游投资服务促增收。2021年接待游客2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90万元,村集体收益达70多万元,每年将承包费的50%用于村民分红,其中45户入股村民,户均分红1。5万元。

  二、抓人才振兴,促进能人返乡创业。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让更多优秀人才、能人返乡,投身乡村振兴建设。赤牛坬村能从一个普通的沿黄小村庄发展到今天的国家3A级景区、民俗文化村,靠的就是人才、能人在发挥作用,这个能人就是众所周知的原市人大副主任高永东,他把全部的精力、心血投入到赤牛坬的乡村旅游事业,一年四季无论寒冬酷暑,在赤牛坬的角角落落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身体力行,参与景区的规划、建设,用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今年省财政厅领导来赤牛坬调研,看到赤牛坬发展的现状,惊叹的问到:“打造赤牛坬景区至少得上亿的投资吧”,高主任回答:“从2009年开始打造,十三年的时间投资不到三千万”,省财政厅领导连连摇头,真不容易啊。这也充分说明,人才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至关重要作用。随着赤牛坬旅游事业发展的不断壮大,也吸引了一批年轻人返乡创业,当前有高根强、高向阳等十几个本村青年投身乡村旅游发展,同时,市农商行审计中心选派了一支乡村振兴工作队驻进赤牛坬助力乡村振兴,镇党委、政府也下派了一名年轻公务员驻村协助赤牛坬乡村旅游发展,为赤牛坬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三、抓文化振兴,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文以化人、文以载道,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为提升群众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村民文明程度。一是建立村级图书馆。图书馆于2019年建成,面积达150平方米,可容纳60多人同时学习,藏书三万余册,内容以陕北文化为主,涵盖了政治经济、人物历史、文学作品、红色革命等八个领域的书籍。自建成以来,已成为群众茶余饭后的主要活动场所,群众在领略陕北文化的同时,提高了知识水平,丰富了文化活动。二是开设道德大讲堂。通过开设道德大讲堂,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等宣讲活动,每月举办2-3期,每年至少开展道德讲堂30多期,受教育村民达2000余人次。为确保大讲堂持续开展,建立学习积分机制,参加一次得一个积分,一个积分兑换五元,对积极参与法制教育和政策学习的村民按次进行积分奖励,通过道德大讲堂不断提高群众文明程度,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四是抓生态振兴,促进宜居绿色发展。

  生态振兴,就是要实现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打造山清水秀的乡村风光,建设生态宜居的农村环境,让农村更像农村。赤牛坬坚持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村组和农户整体联动,制定了赤牛坬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村组道路硬化率达到了100%,对村内破旧房屋和窑洞改建翻修,统一更换了窑檐,粉刷了门窗,垒砌了围墙,铺装了院落及入户道路。建成垃圾填埋场1座,配备垃圾桶200余个,户内均实现卫生厕所普及,配备有环卫人员10余名,划片管理,确保村内环境整洁干净。绿化总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对村内的旅游步道、交通要道和村组道路实施绿化全覆盖。下一步将持续提升赤牛坬宜居环境建设,争取将赤牛坬打造成为榆林及周边城市的后花园、休闲度假区、宜居康复疗养地。

  五是抓组织振兴,促进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离不开党组织的引领带动。一是加强班子建设。坚持选好人、用好人、培养好人的原则,选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较上届降低5岁,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二是加强党员管理。村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近两年新发展党员2名,培养积极分子8名,进一步充实了后备力量。三是加强阵地建设。村级阵地服务功能健全,设有书记办公室、会议室、调解室、便民服务中心等功能室,方便群众办事。四是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创新推出“党建+旅游”工作模式,全面助推民俗文化旅游业发展,设立党员游客引导岗3个,党员示范商户2户。2021年赤牛坬村成功创建为“五面红旗村”,支部书记工资每月增加2500,其他两委成员每月增加1500元,极大的鼓舞两委班子的工作激情。通过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更加有效、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新机制。

Copyright © 2018 www.dwz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动物作文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2014531号-3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