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故事3一5分钟 篇一:
最近,我读了《红色经典故事》,其中我感触最深的是《小萝卜头学文化》,让我来给你讲讲吧!
《小萝卜头学文化》主要写了小萝卜头,真名宋振中,他常年都生活在狱中,缺乏营养,他长得头大身子小,所以牢中的人都叫他小萝卜头。宋振中的爸爸宋绮云和他妈妈徐林侠向狱方提出让宋振中出去读书,特务最终同意让宋振中每天上1楼的东北军将领黄显声将军教宋振中学习。爸爸宋绮云把树枝磨尖送给小萝卜头当笔,妈妈徐林侠把破布和棉花烧焦了放在碗里,兑上水当墨水用。白公馆的叔叔、阿姨每天省出一张草纸为小萝卜头做了几本练习本。每天早上,在特务的监视下,宋振中开始学习了。
有一天,小萝卜头看着黄显声将军手里拿着一直红蓝铅笔,他问“你的笔为什么不蘸棉花水就可以画出来?我的笔要蘸一下写一下,我们两个能不能换着用?”黄将军说:“可以呀!但是有一个条件,你要用俄语同我说上一两句话,我就可以送给你”。从此,小萝卜头更加努力完成黄伯伯的作业,每天睡觉前,他总是在床上背诵俄语,每天早上早早地起来,学说俄语。当小萝卜头能够用简单的俄语与黄将军对话的时候,黄将军就把那只振中渴望已久的红蓝铅笔送给了小萝卜头。小萝卜头十分珍惜这一只短短的红蓝铅笔,小萝卜头只是在完成作业的时候才用这只铅笔书写。解放以后,从松林坡特务警卫室的地下挖出了小萝卜头的遗体时,人们发现他的手里还握着一只已经腐烂的小铅笔头。
读了《红色经典故事》我收获到了:我们要传承红色精神,做一个爱祖国、爱家乡的人。我们要学习抗日英雄们的精神。
红色经典故事3一5分钟 篇二:
轻轻地合上《风展红旗如画》一书,我的心中涌动着一份自豪,一份骄傲,书中所表达的情感早已在我心中生了根,永远抹不去。
脑海里不停地闪跃着“八个红小鬼”的形象,他们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处于战争年代的他们和我们差不多大,甚至还比我们小,可是小小年纪的他们在打仗的空闲时间习文化、学歌舞、练杀敌,像唱歌、跳舞、打快板以及演话剧这样的事根本不在话下,他们常常到乡村去宣传共产党救国救民的革命道理,深受百姓的欢迎。但战争时期,危险随时存在,他们在宣传革命道理的同时,还要时刻提防敌人的偷袭,当紧急情况发生时,他们处变不惊,沉着冷静地指挥群众撤离,保护百姓,同时他们利用自己个头小、行动灵活的优势,与敌人巧妙地周旋,脱离了危险。
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的红小鬼们在战斗中茁壮成长,他们舍生忘死,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了美好的生活。
和那八个“红小鬼”相比,我们是多么的幸运,又是多么的幸福,我们的生活没有战争,没有仇恨,有的只是安静舒适的环境、幸福和平的生活……,但饮水思源,我们不能忘记无数的“红小鬼”这样的英雄们艰辛的革命之路以及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习爷爷在给少代会的贺信中强调,“新时代,少先队要高举队旗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团结、教育、引领广大少先队员做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我想,作为学校少先大队委的一员,一定要遵循习爷爷的教导,立志向、修品行、练本领,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成为一个真正的新时代“红小鬼”。
红色经典故事3一5分钟 篇三:
1948年12月30日的凌晨,她在西柏坡接收到了来自一位革命烈士生命中的最后一封电报。
“同志们,永别了,我永远想念你们。”
她就是苏采青,一名16岁的报务员。而那位发报者,他的名字叫李白。
当天凌晨,李白在自己的住所里,戴着耳机,盯着发报机。在他身旁的桌面上,放着国民党军队长江布防计划的电报稿。这封电报对四个月后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突破国民党防线起重要作用。“滴……滴……滴”在这单调的声音中,李白额上的细汗渐渐多了。他知道有叛徒告密了,领导也建议他不要发报,但他拒绝了。“电台重于生命,有报必发!”他说。他在用生命发这封电报。
苏采青赶忙记录了下来。当苏采青记录完后,耳机里却传出了三声急促的“v”字电码。这是事先约定好的警示信号,表示对方正处于危险的境地!
在上海,李白已经被闯进来的国民党军队团团包围。他从容的把电报稿吞入腹中,嘴角扬起了胜利的微笑。1949年5月7日,李白在浦东戚家庙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年仅39岁,距离上海解放只有20天。
1958年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让很多人知道了李白的故事,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位苦苦找寻李白的苏奶奶。在综艺节目《故事里的中国》现场,苏奶奶又一次坐在了发报机前,发出了一封给李白的电报:“李白前辈,您期盼的黎明,到了!”
生活在这个伟大的祖国、奋进的时代里,我们幸福着自己的幸福的同时,更应牢记自己的使命与职责,上下求索,奏出属于我们的时代最强音——强国有我!
红色经典故事3一5分钟 篇四:
1952年9月17日(那时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朝边界上空,杨汉黄驾驶米格-15战机和飞行大队出航,突然见到4架敌机,从我机群下方对头冲来!敌机切入角度很隐蔽,并且已坡度左转,想搞突袭。
敌我相距仅400米,而我大队负重出征,外挂500千克油箱,正处于爬升状态。一旦遇袭,后果不堪设想。形势危急!杨汉黄来不急向上级报告,独自掉头,抛了副油箱追了过去。
他果断按下发射键,“砰砰砰……”一串红色的炮弹在敌机群炸响。
敌机吓得惊慌失措,连忙逃跑。杨汉黄在敌机300米处,在有限射程内,此时攻击有七八成的胜算!擒贼先擒王,他仅仅追着敌长机,但他看到身后有三架敌机包围起来。敌长机为了摆脱追踪使出浑身解数,花式翻滚。但杨汉黄完美复制对手的动作和飞行轨迹。身后的敌机只能苦苦追随,找不到开火的机会。杨汉黄抓住敌长机犹豫楞神的瞬间,三门机炮齐射,三道火舌同时撕咬……,转瞬之间,敌长机被消灭。
身后三架敌机看着自家长机被击落,恼羞成怒。复仇的火焰在燃烧,一场更激烈的搏杀旋即上演。
面对3机围攻,杨汉黄拼尽了全力,但终因寡不敌众。他的升降舵连杆被打断。战机失控,他被迫跳伞。
敌长机毁人亡,杨汉黄机毁人返,又保护了我机群,这是一场胜仗!
自愿军部队中,还有很多像杨汉黄这样的空战英雄。他们面对蜂群般遮天蔽日的敌机,以“空中拼刺刀”的精神、超凡的智慧、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一次次击落敌军战机。战争结束后就连美军也不得不感叹:中国空军视乎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世界瞩目的空中劲旅!没错,我们的空军是在战火中打出来的,勇于亮剑,不畏生死!我们战斗精神,代代传杨。
红色经典故事3一5分钟 篇五:
我的家里有一名老兵,他就是太姥爷,从我记事的时候起,每年放假去看他,他都会讲起老一辈革命先烈的故事给我听。
他说在东北流传着一首歌谣“满天星,数不清,东道边,出英雄”。讲的就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杨靖宇将军的英雄事迹,在抗战中他爬雪山,过草地,吃树皮草根,他不怕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值得我这代人学习。
所以,今年国庆节我来到了丹东宽甸天桥沟森林公园,迎着十月的朝阳看着不远处延绵起伏的高山,欣赏着自然风光,望着周边火红的枫叶格外耀眼,沿着崎岖陡峭的盘山路,踏着无数的台阶和木栈道,终于来到了杨靖宇将军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现在当地人民政府为纪念抗日英雄而塑造的塑像,他表现了后人对伟人的敬畏之情。放眼望去这是四平乡政府的旧址,它座落在天桥沟山脚下,有一座茅草屋,现已经过修缮,草屋长有十几米左右,我走进屋内,首先入进眼帘的是铁锅和一口木盖子,左手边是铺着席子的土炕,还有一张桌子,带着木纸的窗户,这就是抗日英雄曾经艰苦生活的地方,我不禁潸然泪下……。现在已成为毛丰美干部学校,实景课堂教学基地。
顺着小路向前走,能看到被誉为“长寿泉”的一口井,据说是以前“杨泉”是将军用来饮水的,我还用着叫轱辘的工具转着小铁桶打上一桶泉水,放进自己的水杯,喝着透心儿凉的泉水,感觉就能回想起杨靖宇将军当时饮水的心情。
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是他们老一辈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才有今天祖国壮丽的锦绣山河。
所以,我们新时代小学生也不能忘记自己身上的责任,保卫祖国人人有责,让我们他们的故事代代传承下去,让他们永远留在人民心中。
红色经典故事3一5分钟 篇六:
红色的国旗,红色的中国,红色的故事。在这些红色故事中,我最敬佩的是董存瑞。
想必大家都听过“董存瑞舍生炸碉堡”的故事吧?在1948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反打隆化城的战斗正式开始。那时的董存瑞已经长大了,他勇敢的带领战友炸毁了4座炮楼,5座碉堡,破坏了敌人的计划,顺利完成了组织分配的任务。连队发起了冲锋,准备消灭敌人最后一支队伍,可敌方猛烈的火舌阻挡了他们前进,部队几次试图接近,却都失败了,董存瑞看到许多人倒下,鲜血遍地都是,血流成河,他心中的熊熊怒火燃烧起来了,他挺身而出,粗犷的声音响彻天空,“连长,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炸了这座碉堡!”连长批准了,他奋不顾身地拿起炸药包,就往前冲,他像一阵疾风,很不幸他的左腿受伤了,但他仍然义无反顾地向前冲,终于冲到了桥底那,可是暗堡的底部离河床还是有些高度的,并且河道两侧护堤又陡又平滑,没有安放点,炸药包总是滑下来,他毅然做了一个决定,干脆用身体来作支架,他的身躯像一棵挺拔的松树一样,丝毫不畏惧,他的身影熠熠生辉,散发着中国人的不屈精神,他拉燃导火线“为了新中国!前进!”那一声响亮的口号,至今还在我的耳边回响。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胜利,牺牲时,他才十九岁,他虽然早已逝去,但他的英魂和精神却永远在我们心中。
红色的国旗,红色的中国,红色的历史。红色多么热烈,多么伟大!英勇奋斗的战士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怕流血、牺牲,用生命铸就了信念和坚持不懈!
红色经典故事3一5分钟 篇七:
金色,如火一般热烈,辉煌。而我外公的舅舅正是如此,他拥有灿烂伟大的一生,为后人带来了新生之火,希望之焰。他叫陈金。
其实,如果没有这次写作,我或许永远不会知道,原来我的身体里,流着一位英烈的血。那天,我打开百度,搜索“烈士陈金”词条。
“民国33年冬,陈金把古塘的进步青年秘密组织起来,成立‘五四读书会’,经常把游击区传来的《星火报》《曙光报》等拿给大家传阅。”屏幕上的黑字渐渐隐退。我开始想象,一个岭南山水滋养出的文风郁郁的才子,站在一群少年面前,谈救国家保民族,谈洒热血抛头颅……我太舅外公,在我的脑海中,化作一道金光,熠熠生辉。
我回过神,继续阅读“在反扫荡战争中,陈所在的连队屡立战功,成为粤赣边纵队珠江二支队主力第三团的主力连队之一。”战场上,我的太舅外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五战五捷。我仿佛看见,他坚定的目光中,孕育着金色的希望。
忽然,我看见“民国38年2月,九江支队奉命从高坡东北侧追歼敌军,陈在战斗中牺牲,战斗结束后,支队领导在追悼大会上宣布追认陈金为‘模范指导员’”。一发子弹,射中了他,他睁大了双眼,眼前开始模糊,身上的剧痛涌入脑中,耳旁的叫喊,硝烟的气味,慢慢凝聚,变成了一团金黄的火焰。他倒下了,但他——我的太舅外公化作了天上的一颗闪亮的金星。
终于,页面拉到最底端,我的太舅外公的一生结束了。虽然他二十二年的短短人生,只定格在这几行字里,但他的伟大、勇敢与爱国之心,却成了我生活中的一盏金色的灯,其磅礴的力量,指引着我前行。
红色经典故事3一5分钟 篇八:
夜里静得出奇,就连一丝虫鸣、鸟叫都没有,在耀眼的灯光下坐着一位小姑娘,小姑娘手中捧着一本书《渣滓洞的故事》。讲的是在渣滓洞监狱中,各位共产党是如何顽强不肯交出党组织的信息,并有着为中国共产党随时牺牲的心理。
渣滓洞位于重庆西北郊区,西北郊区有一座山,山上浓荫覆盖,绿树苍天。每当风雨来临,林涛轰响,万籁齐鸣,像绵延不断的歌声和乐曲。古人因此将这座山称为歌乐山,而渣滓洞监狱就是在歌乐山的中央位置渣滓洞监狱曾关押了300名革命志士在这座人间地狱里。被捕共产党人面对反动派的严刑拷打,以压倒任何困难的英雄气概,打工无私的牺牲精神和始终如一的革命乐观主义,英勇无畏不屈不挠,用热血和生命诠释着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在书中,我了解到了许多的知识。比如在男牢中,共产党员有何雪松、蓝蒂裕、许建业,唐虚谷……其中令我最佩服的许建业同志,当他在刑讯室被皮鞭打时,没有交出组织;当他昏死过去,被迫灌下辣椒水时,没有交出党组织;当一箱子金钱摆在他眼前,还是没有交出组织而被枪毙的时候,只是大声喊了一句:“中国共产党万岁!”
看到这里,我眼泪从眼眶中争先恐后地滑下来,看看我自己,再看看别人,我自己动不动就发脾气,父母说我一句我就要顶回去,受了点小委屈就总是掉眼泪儿,中国共产党员不落泪,不背叛不投降,有问题想办法解决,我深深地低下了头!
所以,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加油!
红色经典故事3一5分钟 篇九:
天神赋予大自然各种各样、五彩缤纷的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粉色……想着颜色,知道每种颜色都有着故事。我与红色之间就有着许多好玩的故事呢。
描红
描红,是一种书写启蒙的方式。每个小孩子上学时都有过描红的记忆。我读幼儿园的时候,老师教我们学生字,那时候发下来的练习册上一半是描红,一半是空格,天真的我以为上一半是范字,于是只写满了空格。第二天,老师检查作业的时候,哭笑不得,好好批评了一顿。
红肿
我小学三年级时,既爱跑,又爱蹦。有一次,我跑步摔了,翻了个大跟头,腿上负了伤,又红又肿。同学们见了,跑过来关心我。手搓揉着红肿,耳边听着安慰,心里暖洋洋的,渐渐地红肿似乎不疼了,我对着同学们笑。摔倒怕什么,红肿疼又怎样,那是我儿时痛着并欢快的记忆。
红人
红人,招人喜欢的人。有一次,我参加了一次公益活动,接受了小记者的采访,上了电视,立刻成了班上的“红人”。一下课,同学们比八卦记者还八卦,过来问东问西,一遍又一遍,我都快被烦死了。我恨不得上课的时间长一点,下课时间短一些呀!
红榜
红榜,是学子的骄傲,光荣的记录。小学三年级时,我参加了学校的奥数比赛,幸运地和隔壁班同学一起拿了并列第一,上了学校的红榜,甭提那时我有多开心了,可以说如果我有一双翅膀的话,我要飞上蓝天自由欢快地飞翔,拥抱美好的一切。
红眼睛
红眼睛,是具有特殊意义的红。现在上五年级了,作业比以前好了很多。我常常做到十一点多才写完,早上又要早起,第二天,顶着一双疲劳的、布满红血丝的眼前去上学,被同学们说成红眼病,心里真是充满委屈。
红色,可以联想到很多红色的故事,我喜欢。
红色经典故事3一5分钟 篇十:
2021年,在建党100周年到来之际,我们学校举行了铭记党史,“激情的岁月,殷切的希望”为主题的报告会,特地请来了许多英雄楷模,他们讲述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革命事迹,故事非常精彩,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两个。
参加敢死队,是我一生的荣耀。
徐希芳爷爷以自己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切身体会,再现了那段枪杆子拼出革命的峥嵘岁月。他主动请缨加入敢死队,在战场上他英勇无畏,不怕牺牲,敢为天下先,创造了随队歼灭越军76人的赫赫战功。他曾被子弹洞穿腰部仍然坚持战斗,他甚至还被炮弹震晕过去。但他不放弃,不怕流血流汗,甚至献上生命,心中始终保持着革命的信念。在战斗之余,他还主动做敢死队的特别战地记者,用自己的革命热情记录下一个个珍贵的战斗瞬间。
是啊,今天我们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离不开这些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他们用青春和生命为我们唱响了革命的赞歌,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树立起伟大的民族信念,努力学习文化,将来才更有能力为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生命的礼赞,八子参军。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位质朴的老母亲,将八个儿子送上战场,自己却孤独终老。人生最悲痛的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老人却整整送了八次。她流泪痛哭,却不后悔,她很自豪自己能为革命胜利做出了一份贡献,很骄傲自己的儿子是革命英雄。
是啊,今日的太平天下也离不开革命先烈背后这些默默付出的伟大母亲们,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为革命胜利他们流离失所,甚至家破人亡,我们要向这些母亲致敬!
一百年的艰苦奋斗,华夏辉煌走向重生,这离不开我们身边的无数革命英雄,他们虽平凡,却有一颗伟大的心。今日的我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要心怀报国情,日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心向党,精忠报国。
红色经典故事3一5分钟 篇十一:
我的书架上有本红色经典故事书,书里面一个个红色故事,讲述在血与火的峥嵘岁月里众多中华儿女为革命胜利和新中国诞生做出的牺牲与贡献。里面每一个人物故事都深深打动着我,其中最令我为之动容的故事还是中国少年抗日英雄王二小。
王二小的故事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不论是在我们学校的课本还是课外书都有对这位小英雄的介绍,他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深深震撼触动着我的心灵。
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八路军都非常喜欢这个机灵的放牛娃,1942年10月25日这天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鬼子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羊就叫他带路,为了保护转移的乡亲,王二小临危不乱,佯装听话的将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当四面八方的枪声响起,敌人知道上了当,气急败坏之下,鬼子军官举起洋刀第一刀削去王二小右手的五个手指,第二刀刺向了王二小的胸膛把他摔在一块巨石上,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侵略者残忍的杀害了,牺牲时年仅十三岁。
王二小牺牲的消息传出,人民悲痛万分,把他埋葬在牺牲时的山坡上。还创作了《歌唱二小放牛郎》来怀念这位抗日小英雄。这首歌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这便是我们抗日英雄王二小的故事,除了王二小还有无数个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战士,像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正是有他们这么一群伟大的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我们今天幸福安定的生活。
我们要学习王二小的精神,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勇敢的应对一切,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低头。做一名对国家有用的青少年。
红色经典故事3一5分钟 篇十二:
我被《红色少年的故事》书中的英雄人物深深感染:视死如归的刘胡兰,大义凛然的李氏姐妹,机智勇敢的王二小——他们为新中国的成立奉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狱中小烈士”宋振中,“神奇女交通”潘香风,“红色小歌仙”张锦辉——他们死守党的秘密,笑对敌人的酷刑,视死如归;保护牛草的何运刚,英雄之花努尔古丽,护林英雄赖宁——他们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护集体的财产……
“有志不在年高”是我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触。红色少年们虽然年纪小,但战争的洗礼,灾难的袭击已经让他们有了大人的成稳,勇敢和机智。在敌人面前,他们利用自身的优势——人小,不会受到敌人的怀疑,一次又一次地躲过了敌人的追捕;而在灾难面前,他们并不因为自己年少而胆怯,相反他们勇敢的挺身而出——看到这些红色少年的故事,我不禁想起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的以林浩为代表的少年英雄们的事迹,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少年英雄的代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在被一个个,一代代的少年们英雄感动的同时,我更为他们而骄傲。我骄傲我们华夏子孙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少年英雄辈出;我骄傲我是华夏的子孙,我是少年的一分子。谁说我们是温室里的花朵?谁说我们是被宠坏了的一代?想想自己在各方面的努力,看看周围同学的执着认真;想想伙伴们在赛场的挥汗如雨,看看同学们在苦难面前的齐心协力,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我们现在生活在繁荣富强的新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们不用为衣食发愁,我们不必提心吊胆地生活,我们是幸福的,无疑也是幸运的。但我们有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要有时间紧迫感,行动起来,在有限的时间里,像红色少年一样,脚踏实地,肩负使命,为祖国灿烂辉煌的明天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红色经典故事3一5分钟 篇十三:
说起两万五千里长征,身为中华儿女的子孙,莫不被红军战士们百折不挠、不畏艰险、视死如归的精神所折服。毛主席的那首《长征》,更是豪迈地给予踏过雪山草地的战士们高度评价。但是,其中的艰苦又有谁能想象得到呢?
记得学过一篇课文,名为《金色的鱼钩》。讲述的是一个炊事班的老班长,带着三个受了伤的年轻战士,行进在漫无边际的大草地中,刚开始,还有一袋青稞面,可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就吃完了。饥饿与疾病压迫着他们。后来老班长在一次洗衣服中,得知附近水塘里有鱼,便将缝衣针烧作鱼钩。不久,士兵们吃到了新鲜的鱼汤。在后来,一位士兵觉得很奇怪,从来没有看见老班长吃过一点鱼,在一次偶然中,他看见老班长正在艰难地吃他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和草根,他惊呆了……终于,草地走到了尽头,瘦弱的老班长,为了给士兵打打气,便又拿着鱼竿去钓鱼,准备给士兵们煮鲜鱼汤。可是,这一走,老班长就再也没有回来了。士兵们去寻找,最后在水塘边发现了晕倒了的他。士兵们知道老班长是饿晕的,便分工煮了一碗鱼汤给老班长。可老班长推却了,说留给他们吃,好让他们有力气走出大草地,不久,老班长就与世长辞了,士兵们痛哭不止。走出大草地后,士兵们将那枚鱼钩珍藏在博物馆里,直到今天……读完后,我才明白这金色的鱼钩,是那位老班长善良、无私、舍己为人的伟大品质。老班长这个瘦弱的形象,散发着无比璀璨的精神光辉。
我想,在那声势浩大的急行军中会有多少个那样的老班长呢?一样舍己为人,无私奉献,只求百姓们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如今,他们的祈盼已一一实现,现在轮到我们这代人,建设强盛、富饶、和平的中国。我相信,长征精神,会永远激励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畏艰难、奋发向上、勇往直前、自强不息!
红色经典故事3一5分钟 篇十四:
看红色经典,讲英雄故事,说起英雄,我最先想起的是邱少云,对于邱少云想必大家都很了解,但我还是要讲一讲。
1951年3月,邱少云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连队接受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是消灭盘踞在平康和金化之间的三九一高地的美李匪军,把战线向南推进。
10月11日夜,部队组织500余人在敌阵地前沿潜伏,他所在排潜伏在高地东麓距敌前沿阵地仅60多米的蒿草丛中。潜伏前,邱少云向党支部递交了人党申请书,写道:“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10月12日12时左右,美军盲目发射燃烧弹,其中一发落在他潜伏点附近,草丛立即燃烧起来,火势迅速蔓延到他身上,燃着了棉衣。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他放弃自救,直至壮烈牺牲。反击部队在邱少云伟大献身精神鼓舞下,当晚胜利攻占了391高地全歼美军1个加强连。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厅中,有一支普通的钢枪。它的枪托已被烧成了炭黑色,但枪身却依然完整。这里还展示着一块巴掌大小的军衣残片,曾经紧贴在烈士的胸口。烈火虽然吞噬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却留下了一个伟大的名字:邱少云。
除了邱少云,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的英雄。虽然我们不用像他们一样奔赴战场,但我们应该学习“对党忠诚、严守纪律、顾全大局、勇于担当”的少云精神。
革命先烈们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不畏艰难险阻、爱国爱党爱家。作为身处和平年代的新青年,应以革命前辈为榜样,时刻激励自己,将他们的精神继承发扬,不忘初心和使命,争做新时代好青年。
红色经典故事3一5分钟 篇十五: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书籍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书不但能增长我的知识,而且还能开阔我的眼界。读书时,我就像一条小鱼在书的海洋中畅游。
在我的书架中,红色书籍占据了一席之地,幼儿园时,我就听到爸爸妈妈讲雷锋的故事、刘胡兰的故事、王小二的故事。于是,我常常去图书馆阅读红色书籍。
从读的红色故事中,我认识了无数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赴汤蹈火的志士仁人,革命先烈形象活生生地浮现在眼前,我似乎一下就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岁月,似乎又看到了英勇的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奋战沙场的情景。有英名长存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奋力堵枪眼,刘胡兰英勇就义屠刀下,还有我们学习的课文《金色的鱼钩》中没能留名的老班长和《丰碑》中的军需处长等革命先烈。是呀,从嘉兴南湖上的一次秘密会议,宣告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一往无前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此后28年间,近2000万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前赴后继,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那是栏杆拍遍,易水悲歌的呼号,是折戟沉沙,慷慨起义的悲壮,是铁马冰河、枕戈待旦的苦战,是红旗漫卷、所向披扉的豪迈……这些谱写出中华民族从苦难中百死后生的壮丽诗史。
在二十一世纪生活的我们,读红色故事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继革命先烈遗志,努力学习,建设祖国。
让红色故事伴我成长,让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为我们壮行,苦练本领,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尽一份力,让我们的国家屹立于世界之巅。
红色经典故事3一5分钟 篇十六:
最近,我看完了一本红色经典小说一《闪闪的红星》,心中很受感触,心情也久久不能平静。为了使我更深刻理解那个年代,妈妈还特意给我找了这个电影观看。“红星闪闪放光彩……”。当这首熟悉的旋律响起,妈妈心情特别激动不由的跟着哼唱,妈妈说这是她小时候经常看的,我也应该多看看,很有意义。
而我不论是在观看书或是电影时,完全沉浸在少年英雄潘冬子的世界里,觉得自己就是潘冬子,也想成为一个战士。完全理解冬子想成为红军的那种迫切的心情。而那颗闪闪的红星是冬子爸爸留给他的,他当作宝贝一样放在口袋里。每当冬子遇到困难时,他就会从口袋里掏出这颗红色五角星,看一看脸上就有了的笑容,就什么都不怕了。当我看到冬子妈妈为了掩护乡亲们撤离而壮烈牺牲时,我眼睛含着泪,心情很沉重也非常痛恨大土豪胡汉三,而冬子却变得更加坚强。在群众的教育下,他懂得了革命的道理,也快速的成长了起来。当看到后来他机智勇敢帮红军带情报,化盐为水躲避敌人搜查,把敌人运粮船给弄沉,破坏了敌人的搜山计划,他沉重冷静的应对胡汉三,并最终报仇,看的那叫一个痛快。最后冬子终于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将闪闪的红星带在自己的帽子上,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红军战士。
我非常敬佩潘冬子和他的母亲,而冬子其实只是像我一样大的少年,他的母亲在敌人的威胁下坚强不屈,就是被烈火烧死也不屈服于敌人,而冬子也始终坚定不移忠诚于党和革命。
而我现在在做什么呢?吃饭有时挑食,学习有时嫌累。我认为我们应该多看些这样的英雄故事,在吃不饱,穿不暖的那个年代,前辈们不怕困难,不怕死,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我们生活在和平安逸的年代,怎么可以浪费粮食,不思进取呢!这些英雄故事,我们要永远铭记,并有责任让它代代流传。时刻提醒着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红色经典故事3一5分钟 篇十七:
浓浓的箭眉底下,是坚毅的双眼,右眼角顺着太阳穴裂开一道12厘米长的伤口。但他,没有时间为了这个伤口而停留,更没有理由为了这个伤口而停留,因为,他是我们汫洲义不容辞的“硬骨头”……
1945年的一个夜晚,寂静的夜空被一声响亮的啼哭划破——汫洲又添了一个男孩。他的父亲叼着烟卷,轻轻地抚过这个男孩的手臂:“这娃儿,是个硬骨头啊!”男孩停下了哭,用那含着泪珠的,仿佛很认同的双眼,注视着他的船民父亲。
后来,他长大后,也像他的父亲一样,在海上工作,不过,他要更出色些,因为他是在为共产党工作。他尽职尽责的做好他能做的每一件事,一条条管道,一个个阀门,一颗颗螺丝钉的位置,好坏他都烂熟于心。
1965年8月6日,无数子弹在海面炸开磨菇云。整艘船上的船员带着惶恐尽自己最后的力量去拼搏。眼看着船长从他面前倒下,他毫不犹豫,毫无畏惧地冲到最前线操控船的方向。“砰……”两颗炮弹沿着太阳穴打穿了他的额叶,脑浆滚滚溢出,迷糊了他的双眼。他忍着巨痛去检查他熟悉无比的每一条管道,每一个阀门,每一颗螺丝钉……
终于,他发现了一个指甲盖大的阀口,也就是敌人一直用来攻击我们的“突破口”。他已经顾不了那么多,用他自己的身体去堵住那个口,来保障这艘船,来保护这些船员,来守护这份最后的希望。
这一年,他二十岁。在这样的青春岁月,他用他的“硬骨头”敞示他的忠心。
如今,他拖着伤病的身躯,一字一句地告诉年轻一代海军他的殷切希望:“一不不怕苦,二不怕死,发扬革命的硬骨头精神!”他是这样希望的,也是这样践行的。
他,就是麦贤得,他是我们汫洲的“硬骨头”,更是我们汫洲的红色骄傲!
红色经典故事3一5分钟 篇十八: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当星期一升国旗的时候总会听到这样一首激情澎湃的歌曲,当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放声歌唱,热血澎湃,铿锵有力。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有一天,我和妈妈一起走进南山烈士陵园,听听先辈们的英雄故事。
走进烈士陵园,展柜里陈列着革命抗战时期先辈们遗留下的物品,有军服、书信……,墙上挂满了当时留存下的珍贵照片。当我们驻足在每一幅照片前的时候,讲解员阿姨就会给我们诉说当时的故事。我们祖国先烈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是先辈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着殊死搏斗,他们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拼死杀敌。听到这些,我不禁潸然泪下。是他们把对国家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作战斗中同敌人拼杀的精神力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以摧枯拉朽之势,宣布了蒋家王朝的灭亡,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先烈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时刻,抛去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宝贵的生命无私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祖国大好河山。听着这些故事,我不由得肃然起敬,他们的辉煌业绩,将永远载入史册,万古流芳。
2020年是不平凡一年,当我们国家面临新冠疫情和国际社会的双重压力,又是这样一群逆行者冲锋在前,为我们挡风遮雨,没有你们的负重前行,哪有我们今天的岁月静好。
妈妈告诉我,当我们坐在教室里,奔跑在操场上,欢歌笑语。不要忘记,正是因为有了革命先辈无私的革命精神,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和平环境。我们要不忘历史,继往开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听着这些,我暗自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用我的实际行动来回报我们的革命先辈,回报那些默默为之付出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