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场面描写仿写200字 篇一:
火中七月
一股带有杏花味的酒香被我嗅了,一声声带有浓重口音的吆喝声被我听到了,一幕幕人们拿着酒葫芦围火欢庆的人们被我看到了。
这是火把节!是火把节!是人们在孤独夜中相互牵手,共同取火的日子。在火光中照映出绯红的流苏,红润的脸颊和一颗颗团结的心。在这片广袤的喀斯特地貌上的人们,相互搂肩,踩着一样的鼓点,跳着相同的舞步,没有一个落下。再大的雨点扑不灭他们的满腔热情,再大的困难也分不开他们相牵的双手!他们就是这样一直牵着手,跳着舞不曾分开。这是一幅多么团结,和谐,壮丽的画面,一切痛苦,束缚,迷茫,困惑,焦虑,都在那热情的红色火焰中慢慢融化……化成点点火星在人们心中闪烁!
安塞腰鼓场面描写仿写200字 篇二:
音乐之声
舞台一片黑暗,带着几分神秘的色彩,观众默不作声,期待的眼光一同投到舞台中央,忽然舞台亮起来了抢眼的灯光……
音乐家们聚坐在一起,黑色西装泛着一种优雅的气质,手中的乐器被他们摆弄着,轻盈的音符缠绕在指尖,这是梦开始的地方……
百十种乐器的一起和声,小提琴悠扬回旋,钢琴坚硬清脆……这些声音碰撞到一起,形成了一支完整的优美乐曲——和声。仿佛高山流水,又好似波涛汹涌,一股脑地冲入耳中……
好一个和声!好一首乐曲!
安塞腰鼓场面描写仿写200字 篇三:
一群轻悄高挑的少女。
他们脚下弥漫舞台布景所制造的烟雾。他们轻盈得就像这云雾中的仙子。
手腕巧转,指尖轻点。
她们的头发在头顶束成高高的发髻。眉心的一点红,成了点睛之笔。
音乐轻柔地流动着。她们的动作与音乐融合得不留痕迹。乐声轻断,她们便定格成一幅画。
她们的动作是将她们化身为一个人,仿佛是同一个人的许多分身!
一个难度很大的翻滚动作,只用一瞬,便轻巧地完成了。站起身来,唯见步摇仍稳插在发间,丝毫不晃。
这让人无法不联想到:皇宫中,一群身披黄纱的少女,正嬉嬉闹着,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这么想着,清亮如水的乐声渐缓下来。她们的动作也慢下来。
音乐渐停,定格住的是少女曼妙的身姿和一抹清丽的笑。
安塞腰鼓场面描写仿写200字 篇四:
只此青绿
优美、平淡的音乐响起时,只觉得这支舞给热闹的除夕夜带来了一丝消愁,充满了违和感又毫无违和。
女孩们穿着青绿色的衣裙,画着淡淡的柳叶眉,发鬓如意般扎起。
裙摆飘舞间,衣裙如山水,舞姿尽显柔美,却又尽显坚毅,将那副《千里江山图》舞了出来,在舞蹈间将这幅巨作注入了王希孟作画时的坚持与后人欣赏时的惊叹。
那平淡的音乐,却舞出了山的气势磅礴,水的缓缓流淌,草木得随风摇曳……
乐声停止时,仿若又给整支舞染上了悲伤。悲伤一曲才子的陨落,悲伤这是他一生中唯一也是最后的“绝唱”。
安塞腰鼓场面描写仿写200字 篇五:
七月烈火
一片兴冲冲地人群。
他们面前是一座高大的柴山。他们激动得就像那座将要喷发的柴山。
无声的晚风吹起了呼吸的烟火,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袖。
他们的神情兴奋又平静。被禁锢在他们中心的柴山,静悄悄的,似乎从来不曾辉煌过。
但是:
看!
燃起来就热烈了,雄壮了,爆发了!
火苗似乎是瞬间钻出来的,“哗——”一声,水泄不通的人民广场,亮了!柴堆在光明中呐喊,人群在光明中呐喊。随即,激情的音符在炸裂,醒了!
七月熊熊的烈火,迸发吧!
安塞腰鼓场面描写仿写200字 篇六:
“咚咚,咚咚咚”伴随着紧凑的鼓声,汉子们的吆喝声,身披金甲的长龙向人群奔了过来。金龙穿梭在飘云之间,鼓点撞在人们心上。金龙灵活地凌空而上,金光闪耀在人们眼里,不得想到“甲光向日金鳞开”。那一刹急促的鼓点,使幽寂的夜晚之际变得燥热,使恬静的晚风立即变得热烈,使困顿的人群立即变得亢奋。人们的心跟随金龙穿梭于夜空之上,如此惊心动魄,活跃强盛,仿佛摆脱了痛苦与欢乐,生活与梦幻,在这茫茫一片的鼓声中自由穿梭。大起大落,波澜壮阔,金龙在喘气声中激烈地搏身一舞。
蓦然静了,又是寂静的夜,人们蓦然吐出一口气,爆发出一浪高过一浪的掌声,人们注视着汉子红润的脸,又是一阵掌声。有人吵闹着,有人高喊着,寂静的夜蓦然热闹了。
安塞腰鼓场面描写仿写200字 篇七:
月日醒,火,风和人
一簇簇堆叠的人们,茂腾着。
当地青年人,将漆黑如墨般的柴火集在空地上,形成柴山。
人们激动了,老人带着垂髫,围成外圈,年轻人在其中,跳动,喊叫。
火点着了,腾出几米高,风自由地轻吟着,吹偏了火焰的怒吼,却映衬着人们的狂放。
兴奋、亢奋、傍晚的空气挟带着七月的燥热——那是人们火烈的舞蹈。
默契一瞬而成,挣脱了束缚,冲破了羁绊,撞开了闭塞。
压抑在人们心头的劲,醒了!转动着,呐喊着,明悟着。
七月到了,火把来了,人转醒了……
渺远后,沉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