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妈的一切观后感 篇一: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这首歌我们从小听到大,也只有短短几句,却饱含了最真实也最温暖的情感。
《关于我妈的一切》这部电影,泪点多,也十分受欢迎,并不是因为演员当红,也不是因为情节突出,而是它击中了人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这部电影的语言十分朴实,情节也是人间常事,但就是这样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反而更令人感同身受。
影片中的母亲季佩珍是一个有多重身份的人,她是操心的妈,是贤惠的妻,是孝顺的儿,是敬业的师,也是“恨铁不成钢”操碎心的姐姐。她面对叛逆的女儿,面对得病的婆婆,面对赌博成瘾的弟弟,季佩珍从未抱怨过。女儿不听话,多陪陪就好;婆婆不听话,多哄哄就好;弟弟不听话,多劝劝就好。她永远那么积极乐观,永远那么积极向上。可再乐观的人也有不幸的时候,当季佩珍接到化疗结果时,她在笑不出来了。
而李小美,这个善良的母亲的女儿。她叛逆的心理,干不喜欢的事时的小表情,被妈妈问的没有隐私时的小情绪以及失恋的痛苦,无一不让少年少女们感同身受。但得知妈妈时日不多时,她不在叛逆,开始学着做饭,照顾母亲,甚至在刘玫的推荐下,剪了长发为妈妈做了假发。这个女孩前后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冲击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孩子在失去母亲的不舍与难过。
电影后段中,季佩珍去见了女儿李小美的男友,并以最体面的方式去劝他。而一回到家,她却收拾起的东西,面对愤怒的女儿,她含泪的说出那一句“宝贝啊,妈妈等不了了。”“妈妈希望你可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成为让所有人泪如雨下的金句,可谁又能体会到她说出这句话背后的心酸呢?
季佩珍这个形象是所有母亲的一个缩影,她们会担心孩子是否吃好,穿暖,是否过的好,也会在孩子犯难时本能的站出来维护她。而李小美又何尝不代表着我们这些少年少女们呢?为妈妈学习做饭,得知妈妈生病的担忧,以及愿意为她做一件事情,点点滴滴都是对她的爱呀!
同学们啊好好对待我们的母亲吧,她曾经也是个少女,却因为我们而变成了一个抗下一片天的“超人”,我们这些“小棉袄”,“军大衣”也该发挥作用了……子欲养而亲不待,每个人都会有一段时间的叛逆期,想远离一切家人的爱,因为被照顾得太好,又会嫌弃家人管太多,就像每天自然而来的阳光,当你习惯了沉浸在妈妈的爱中,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应当,
在还不能体会深爱的时候突然发现原来母亲爱得那么细腻那么深沉,瞬间长大的人都是失去了某些深爱之后的成长之痛,珍惜家人,深爱母亲,愿天下母亲都健康顺遂。
关于我妈的一切观后感 篇二:
看完《关于我妈的一切》,我开始思索妈妈是怎样的存在。——是"妈妈,我回来了”,是"妈妈我饿了”,是"妈妈我今天在学校……”,是"爸爸,妈妈呢?"。
对于妈妈,小时候,我们总有那么多的话要说,总有各种的事情要问。但是随着我们慢慢长大、妈妈渐渐变老,我们会嫌弃她们唠叨,嫌弃她们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思想落后。我们没有事情的时候,不会再粘着她们;我们有事情了,她们也不再是我们第一倾诉对象……仿佛,我们和她们脱节了。
直到,我们成家立业,才发现她们从未远离,而是始终在守望着我们。因为那时,我们在柴米油盐的琐碎中洗礼,才发现妈妈是永远的避风港,无私地把她们的生活经验分享给我们,想要替我们扛下所有辛苦,安慰在生活的烟雨中淋湿的我们。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影片中季妈妈是把最恒久的爱给予孩子、牵挂着孩子的一丝一发的最典型中国式母亲的存在,我也不能免俗,将来会成为妈妈,而我希望自己尽力地爱到极致,又能默默地静待花开。
关于我妈的一切观后感 篇三:
“听说神不能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
电影中的妈妈“季佩珍”是生活中千千万万个母亲的缩影,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妈妈的人设就变成了“任劳任怨”,然而我们好像忘记了妈妈在做妈妈之前也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她们也像我们现在一样,怀揣着梦想,有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也有着自己的热爱。只是妈妈在做了妈妈以后,在热爱和孩子之间,她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我们。
看电影时,开始的情节我的内心都是很平静的,直到她的女儿李小美说到:“从小到大妈妈什么事情都要管,什么都要安排,但是她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她不在了,我该怎么办……”。听到这句话我瞬间就破防了,这是我在这部电影里的第一个泪点,也是最大的一个破防点。我们好像已经习惯了身边的一些存在,因为习惯了,所以都忘了那是多么珍贵的一份存在。我从来没有想过也不敢去想,如果有一天我的爸妈不在了,我该怎么办。我的妈妈更像是我的姐姐,不管是学习、生活还是感情方面,我都会毫无保留的和我的妈妈说,我的妈妈会耐心的告诉我怎么去克服一些困难,用她的经历来告诉我应该怎么去释怀一段感情。我的爸妈一直以来把握保护的太好了,让我好像产生了一种我所遇到的事情都会有人去帮我解决。这种保护以至于让我来成都上大学快一年半了都仍然不太习惯,去年冬天我爸在微信给我发了一段语音,那段语音我收藏了,在我想家忍不住想要给我爸妈说我想回家的时候,我都会拿出来听。每一次听都无一例外地流泪,我爸说:孩子长大了就会要慢慢的离开父母,让我要学会独立,努力习惯。我爸妈给我说,他们能尽力满足我所有,能给我创造相对好的生活,但唯独不能陪我走完人生的所有路,所以我一直告诉我自己我要坚强一点。
我会泪崩,是因为我害怕有一天我会经历电影中的分别;
我会泪崩,是因为影片中的细节、台词、是那么生活化、那么熟悉;
我会泪崩,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害怕失去。
其实时间看似很长,实际却很短,长大和变老好像就是一瞬间的事情。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父母的爱是为了分离。永远有一个人为你撑腰,永远有一个人陪你长大,在未知的未来里,我们平平安安就好。
于亲人,愿我们都懂得“珍惜”二字。
关于我妈的一切观后感 篇四:
这是一篇迟来的影评。上周末的中秋假期,友人携其女友,与我共享一顿丰盛的江浙土菜大宴后,请我前往电影院,用抽盲盒的方式,选中了这部《关于我妈的一切》。
讲实话,若非友人盛情难却,我恐怕不会有太大的欲望,前来观看这么一部从宣传期,就把“给老子哭”这几个大字,硬塞到观众脑海中的亲情电影,一方面我本人更喜欢看轻松愉悦的电影,另一方面,华语电影的角色撕心裂肺,嘶吼痛哭的摁头式催泪方式,实在是让我感到十足的压迫感,反而忽略了这类电影温暖的部分。
或许是期待不高,反而能获得更好的观影体验,预想中浮于表面的压迫感催泪没有发生,倒是电影中细水长流,层层渐进式的情感推进,给了我意外的惊喜。
《关于我妈的一切》改编自韩国的一部高口碑电影《世界上最美的离别》,不过比起之前的韩影改编作品,本部影片从人物到经历上,都做了充足的本土化处理,家庭的关系和人物的处境,都具有了强烈的中国社会的特色,并将剧情矛盾点,聚集到了女性价值选择的表达,从编导层面来说,电影已经足够用心。
其实影片的故事线并不算复杂,就是讲述了一个身患癌症晚期的退休母亲,在得知自己已经时日无多时,积极改变思想,影响了全家人的生活态度的故事。没有复杂的故事线和情感波折,这种简单,反而能让观众感受到最纯粹的情感冲击。
比起韩式原版,本部影片切换了故事的讲述视角,选择从女儿的视角,将目光聚集在“我妈”,去看待母亲的人生。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巧妙的设计,毕竟如今的观影主力人群已经变成了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用儿女的视角去描述母亲的人生,更便于让观众代入情感,把母亲生命进入倒计时的不舍和恐惧,升华成了共情的体验;把一个得癌症的少数家庭悲剧,转换为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与至亲的离别,情感的浓度和打击面都事半功倍的提升。
是的,“共情”这两个字,正是我眼中,本部影片最成功的地方,与其用声嘶力竭带着观众去哭,不如引导观众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而共情的核心要素,就是徐帆饰演的“我妈”,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妈妈的形象,足以让大多数人在其中,找到情感的共鸣:
她经常忙忙叨叨,尽力操持着家里的一切;她经常手忙脚乱,但非她不可的生活,反而变得井井有条;她有一个在家当甩手掌柜的丈夫,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婆婆是令人束手无策的麻烦,更别提在大城市打拼,背井离乡的女儿,是情感的最大牵挂……的确,影片中的家庭过于戏剧化,过于脸谱化,甚至开场的压迫感也特别的强,妈妈对女儿过于“粘人”的控制欲,和女儿拿对母亲的反叛作为对自身状态不满的情绪出口的激烈言行,导致一开始,这对母女双双不那么讨喜,不过这些都是可以原谅的过度,比起同类型电影《你好,李焕英》的喜剧处理,《关于我妈的一切》走的是沉重的路线,所以前期的故事铺垫很长,直到二十分钟时,才稍稍透露出母亲身患绝症的主线剧情。
好在影片的剧情,随着母亲的病情进展渐入佳境,剧情矛盾很快集中到了主线脉络上:作为家里最孱弱的人,整个家庭的运转还是要靠这个女人,她告诉女儿,“不要把生命献给无知平庸和低俗”,让她正视自己温水煮青蛙般不如意的生活状态;她和丈夫演绎老夫老妻的浪漫,一方面帮助失意的丈夫重拾事业的信心,一方面为深陷情感囹圄作茧自缚的女儿做出“好的爱情”的示范;她把循循善诱哄奶奶的方法倾囊相授,他人做起来才知道这其中需要多少的耐心和坚忍,尤其那场剃光头的戏,眼里的脆弱瞬间转换成坚毅,角色很潇洒,观众很揪心。
看得出来,影片的剧组和演员,都在努力让影片变得更好,毋庸置疑,在情感的铺叙,和剧情点的设置上,都突出了一个“用心”。不过因此就说本部影片完美无瑕,当然也为时尚早。
毕竟在某些小细节设计上,还是让我在观影过程中,小小地出戏了几次。
比如母亲和舅舅的矛盾线,“长姐如母”,一生为不争气的弟弟费心费力,却获得了最心酸的结果。开场时,弟弟出场最剑拔弩张时,突然新闻里出现了一条南极科考船的新闻,让全场瞬间屏息凝神,观影后我们知道了这是为了前后文呼应,但这种强行插入和不符合生活逻辑的段落,会让人十分出戏,显得过于功能化和刻意。
其实我能理解导演的用意,但过于追求情感元素的饱满,反而导致影片的剧情,出现了情感绑架逻辑的粗糙,前文围绕母亲的角色铺垫了许许多多的矛盾点,结果在得知母亲时日无多时,全部“迎刃而解”,就显得有些刻意和突然,甩手掌柜的丈夫突然自责自己不关心妻子,叛逆的女儿突然对母亲产生依恋,好歹有顺理成章的解释,但恨姐姐入骨的弟弟突然在大年夜与姐姐无声和解,连老年痴呆,胡搅蛮缠找麻烦的婆婆,也突然有了慈母般的关爱,只能说面对国人思想里“人之将死”的敬畏,超越了一切事物发展的合理逻辑吧。
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缺陷,但就像文章开头说的那样,这部影片整体上,是给了我特别的惊喜的,其核心便是:影片想催泪,不再依靠角色夸张地表演和情绪决堤般倾斜制造出的悲情气氛,而是透过角色的普通的行为和平静的语言,让观众产生共情,从而产生出催泪的效果。显然这样的催泪更高级,也让观众更加心甘情愿。
这也正是我的标题:角色越不哭,观众才越想哭。
回忆整部影片,除了父亲两次在医生和妻子面前捂脸抽泣,以及女儿的几次默默流泪外,好像再没有太多流泪的场面出现,而在几个强烈的情感宣泄点上,角色的处理,都是平静而微笑的,这种观众与角色的情感反差,更显得感动。
影片中被观众公认的最催泪片段正是这样的处理:因为发现怀孕,主人公选择成为一名母亲,放弃了自己南极科考的梦想;生命最后的时光,她重回曾经的研究所,诉说着自己关于梦想的前半生,回忆着意气风发的样子。当女儿发出疑问:“你一直为别人而活,你觉得值吗?”她笑着回答道:“这是我的选择啊,但是你不一样,妈妈希望你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含笑释然地说出“这是妈妈的选择啊”时,情感的分量,让观众无法抵挡,明明角色很平静,可在观众群体中,却掀起了惊涛骇浪。那份对母亲天然的依恋和直面死亡的勇气,都足以提供丰盛的共情体验。
而我心中的催泪高潮,其实是影片的最后,爸爸和妈妈依偎坐在海边,母亲问起父亲今后什么时候会想起,这一段影片照抄了韩版:“在每一个吃到好吃的、吃到难吃的东西的时刻,在每一个入睡和醒来的时刻……”
配合着许亚军老师假装平静,实则哽咽的语气,让这段台词变得极度戳心,这段长长的排比式回答,细致地解释了失去一个至亲至爱的人,对我们的生命到底意味着什么,那一刻,无论是否有着共同经历的观众,都会感到心头的重重一击。
什么是催泪?简单来说,催泪就是珍惜和失去在矛盾中此消彼长,最终溜走或者团圆的情感历程,在影片中,这种矛盾,正是生与死,以及家庭的互相理解。
影片中,主人公用强硬的手段“掌控”着一家人的生活,做着为他们好的事,却让家人间的隔阂不断加深,弟弟、丈夫、女儿……仿佛全世界都不理解他所做的一切,其实也好理解,毕竟没有人能做到完全的感同身受,自认为对她好的事情,可能成为别人的负担。
“我又不是你。我找的男朋友让你失望,工作也是在混日子。我不是什么编导,我比不上你吹的那些牛批!我就是个废材。”
“你不是这样的!你是一个有追求的孩子!”
“我就是这样的,我从小到大就是这样的。我努力也是为了逃脱你,我不喜欢这个专业,不喜欢这个工作,全都不喜欢!”
“你不喜欢啊?妈妈一直以为这是你的梦想,为了你能考上,我花了好多心思。那,你喜欢什么呢?咱们现在一起努力,还来得及!”
隔阂、误解、压抑在泪水中得到了宣泄,至此,也拉开了家人和解的序幕。
她去女儿的工作现场,为女儿发声:“姑娘,你要是喜欢就好好举着那块牌子。要是不喜欢就丢了它,无所谓的。”;
浪花轻拍堤坝,海风拂过发丝,她问丈夫:“是医院不让你再拿起手术刀,还是出了事情之后你自己不愿意了?”她不再干涉丈夫的选择,而最终在急诊科逃避多年的丈夫也终于再次拿起了手术刀。;
除夕之夜,她将存有老宅售卖后的存款的银行卡包进了给弟弟的红包。万家灯火漫天烟花,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姐弟两同坐桌边,这个浪子终究也掩面痛哭。
一切都“还来得及”,亲情的重聚、各自的未来,都还来得及去珍惜、去追求。
无论如何,《关于我妈的一切》完成了它的初衷:感动、催泪,但直白的剧情和设计,确实也给了观众不真实的感觉。好在,它的出现,还是让我对华语电影产生了巨大的信心,毕竟它们明白了一点:
角色越不哭,观众才越想哭。
关于我妈的一切观后感 篇五:
由徐帆、许亚军及张婧仪主演的《关于我妈的一切》包揽了中秋档期所有泪点。尽管片中的妈妈季佩珍是多数妈妈的缩影,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追问女儿每天的行踪,安排相亲,有点碎碎念,有点掌控欲,甚至有时候特别烦人……但是有一天,假如这个人突然不在了怎么办?
退休前的季佩珍是名中学教师,这份职业里埋藏着她曾经的美丽梦想。在心仪的事业与抚育子女之间,她选择了牺牲前者,尽管子女到了青春期叛逆、任性甚至仇恨她,也无怨无悔。她的付出不仅仅是一个孩子的吃喝拉撒,还有一个繁琐的家庭。季佩珍有个患阿尔茨海默症的婆婆,时刻依赖她,不停制造麻烦;有个因工作失意有些消沉的丈夫,事事含糊逃避;最让她不安的是,感觉“女儿最近不对劲”。她像个侦察兵一样,嵌入女儿的生活,调查女儿的恋爱和工作。女儿都成年了,她还喜欢和女儿在一张床上睡,像小时候那样抱抱拍拍。以至于女儿回到家没两天就要逃离,在北京的出租屋丢下妈妈去“出差”。
女儿的反抗、疏离、母女关系的僵持与修复,是整个故事的主线之一,像多数母女那样相爱相杀,非常真实。另一条主线则是季佩珍刚刚退休,还没能喘口气,就被查出罹患肿瘤,医生推断她的生命大概还有四个月。四个月,于她首要的不是对死的恐惧,而是一个母亲能为女儿做些什么,一个妻子能为丈夫做些什么。即便面临生命的迅速枯萎,她也要面含笑容地去安排她力所能及的一切:让女儿断绝与渣男的爱情,放弃备受煎熬的工作,告诉女儿,路走错了还可以重新选择。
妈妈是世上最温暖的人,但不是所有的妈妈都能陪孩子走很久的路。“你是故意气妈妈吗?”这是多少母亲面对孩子叛逆抵触时说出的一句既无奈又无力的话。这部影片在拍摄时,阅“星”无数的导演赵天宇曾为徐帆的深情演绎落泪。徐帆坦言:“孩子会觉得不管我回不回家,妈妈就在那儿,但反观妈妈,只会觉得我可能没有那么多时间陪孩子了。”她的换位体验更使她对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所有观众都能在这对母女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在妈妈的一切里,有她关爱的所有人,唯独没有她自己。她为孩子放弃了去南极科考的机会,也只是笑笑说“那是妈妈的选择”。她静静地离开了,女儿背负她的鞭策,终于成为了想要成为的人,丈夫也终于战胜心理障碍,重新走上了手术台。以爱成就爱,以责任唤醒责任,这是一个家庭最深沉厚重的力量。愿天下所有琐碎的、唠叨的、喋喋不休的妈妈,都能健健康康。
关于我妈的一切观后感 篇六:
在这部电影里,奶奶得了艾尔兹海默症,记不清楚亲人的样子,儿子是一名主治大夫,因为一次手术失败受挫,而打击自信,内心留下了阴影,从此不愿再上手术台,每次回到家总是带着一副丧丧的面部表情,奶奶喜欢吃柿子,拿着柿子边吃边玩儿,吐的满地都是,妈妈一边收拾一边轻声安慰,像对待一个孩子一样耐心细致。
当剧情中的妈妈得知自己得了胃癌晚期,身为医生的丈夫说了句:都这么久了,我竟然不知道!
而女儿因为感情的问题,一直让妈妈操心,从老家跑去北京看病的同时也要抽空看看女儿的实际情况,女儿想要自己的独立空间,而妈妈总是担心自己的女人被骗,两代人不同的出发点看待问题,其实本质上都是为了更幸福的生活。争来争去都是为了同一件事。
直到妈妈做完手术,癌细胞开始在盆腔里扩散,化疗的负作用使得妈妈的头发一直掉,对于那么爱干净,喜欢美的妈妈来说,连最后的一点尊严也要被迫拿掉。果断剃了光头。只为多活一段时间帮女儿在婚姻对象上把把关,怕女儿因为跟自己赌气而选错人,误了终身。
自己病成那样还是想着女儿的幸福,主动找女儿的交往对象谈,这种行为被女儿视为管太多,但妈妈平静的说了一句:我的时间不多了。
女儿再也绷不住了,跑出家门,那一瞬间,她长大了…
说了一句:妈妈病成那样心里想的依然是我。
过年了,妈妈一家人在等舅舅回家吃饭,舅舅早年因为吸毒被妈妈强行送进戒毒所,出来心里一直怀恨在心,而妈妈一句重话也没说,只是把老家房子的钱给了舅妈,怕她跟着舅舅受委屈,因为内心对于生活丧失信心,所以决定破罐子破摔的舅舅,直到知道了自己的姐姐胃癌晚期,才肯回家一起过年,一进门低着头像个犯错的孩子一样坐在座位上,看到自己的姐姐端上来热腾腾的自己最爱的饺子,吃了两口,说了句:你也吃!
眼泪顺着脸颊流进嘴里,就着饺子,心里也不知道是什么味道了…
其实幸福真的很简单,就是一家人平平安安的和和气气的,有事好好说话,没事儿的时候相互理解包容,虽然生活在鸡零狗碎的烟火气中,可依然要懂得身边人是最需要被在意的。
细细想想自己,这些我就没做好,我妈一唠叨,我就不耐烦,觉得她说的不对,总想反驳她的观点,而没有细细体察她的真正用意也是为了让我好好的,碰上这么不让您省心的儿子,也是难为您了,对不起啊!
现在看来,您是一位负责的好妈妈,而我是最差劲的儿子。让您担心了!
关于我妈的一切观后感 篇七:
2021年9月21日下午我看了《关于我妈的一切》,在电影院中,很多人都是哭着看完的。当然我也没能例外。感觉导演的目的就是:全都给我哭。电影中妈妈的角色功能太过强大了。令人望而生畏,是畏惧和敬畏的那种感觉。
影片一开头,一个白色的气球在青岛上空漂浮。配着旁白,介绍这个妈妈的职业---地理老师!她即将要退休了。妈妈忙着照看灶台快要溢出的汤,丈夫在看着报纸,连灶台也不搭理。她要照顾家里神经兮兮的老人,遥控远在北京的打工社畜女儿,叮嘱她要好好休息。女儿对这种无微不至的问候生厌,急忙以地铁信号不好,挂断了电话。这种失去自我的付出,真的值得吗?
上完这职业生涯的最后一节地理课,她就要退休了。可能因为我也是一老师,所以看到电影中的学生和教室画面会觉得很熟悉。不怎么认真听课的学生,语重心长地教育学生,以后要去看更广阔的世界。如果不能到达,那就学习,增长见识之类的云云。
还有一个嗜赌成性对姐姐怀着仇恨的弟弟。这个妈妈的角色心里该多强大,才能承受这些。
整部电影看完之后,我才看明白,这个妈妈为了生下女儿放弃了去南极科考的梦。哪怕她已经拿到了录取通知书。这个情节与影片开头的那个白色气球呼应,与后面在退休宴会上的电视画面形成照应,更是影片结尾处,那个在弥留之际看到年轻的自己在放飞气球时的线索。
其实从影片的角色来看,前期这个妈妈的角色对女儿的控制欲太强了。不讨喜。她引以为傲的女儿,是什么样的?这个女儿知三当三,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摆脱这份控制。女儿讨厌妈妈所做的一切。就像歌词里说的那样,一个要飞向天空,一个牵着线好痛。后期这个妈妈患重病无法救治了,作为观众的我们才明白,这份深沉的爱。
母女和解,丈夫也悔恨没有早点发现妻子的病情,那个患病的奶奶似乎也不折腾了,弟弟也选择和姐姐和解了。可这一切不是都晚了吗?人之将死,这一切才得到和解。晚了。电影后半段泪点集中。也许有人觉得电影的情节很狗血。可谁又能否认生活不比电影更狗血?
人生一瞬,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绝不能后悔!
如果有一天我做的选择与电影中的某些地方相似,请你不要后悔!
同事建议我把我的故事写成小说,因为我现在的遭遇比小说还曲折。
历夏27遭,我才明白,以前我经历的艰难真的不过如此,往后我会很难过。因为从理性的角度看,我的选择得不到支持。可那份感性让我没办法选择放弃现在。你的心理承受能力比你想象的更加强大。照顾好自己,你还有家人!
这相遇,那离别都成就值得珍藏的故事。
最后,生活会一直很苦的。祝你我都健康。
关于我妈的一切观后感 篇八:
印象中令我落泪的电影不多,泪奔就更少,所以《关于我妈的一切》无疑会成为自己最新的置顶影片。影片主人公是一位普通母亲季佩珍,事业中,她是一位刚刚退休的优秀地理教师;家庭中她是侍奉痴呆婆婆几十年的好儿媳,是替丈夫、弟弟、女儿事无巨细大包大揽的典型中国式妇女。她努力让家庭井然有序,让家人幸福,然而世事总差强人意,她摩拳擦掌准备大展身手,可偏偏刚刚退休的她被查出了癌症晚期。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光,她的家人才顿悟珍惜,开始改变人生轨迹,然而,子欲孝而亲不待,没来得及表达的爱最终都化为遗憾,成为毕生之痛。
影片中,让我潸然泪下的第一幕是女儿小美赌气离家返京,妈妈忍不住步履艰难地追小美。这一幕让我联想到自己遇到各种不如意时,不止一次把爸爸妈妈、公公婆婆当成坏情绪的撒气桶。回想起来是那么愚昧、那么不懂事。即便无限包容我们的是家人,我们也要懂得温柔以待,因为我们所有的出发都是为了小家和大家的和美幸福,切莫不分远近亲疏、本末倒置。
影片中,让我最难忘的一幕是女儿小美驾车一路出错,季妈妈用语言和行动告诉她:“”错不要紧,调头重返正轨就好”。表面上季妈妈是在说驾驶,其实是在讲做人做事。看清了就果断决策,不要自欺欺人。错了就迷途知返,不要一错再错。尤其对待感情,当你反复想问个究竟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有答案了。要做值得的事,爱值得的人。
影片中,让我最受感动的一幕是季老师一家三口在海边跳舞。幸福哪有那么繁复冗余!小时候,《谁是最可爱的人》就告诉过我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你就在最深切的幸福之中”……
如果用两个字概括我观影后的所有感受,那便是“珍惜”。珍惜质朴、真实的烟火气息,珍惜绵长、温暖的亲情、友情、爱情,珍惜泱泱中华今日来之不易的安泰生活。
关于我妈的一切观后感 篇九:
第一次在学校看电影,一百二十分钟的电影,整整哭了一百分钟。报告厅很黑,周围不时响起抽泣的声音。大家可能是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季佩珍。
电影中季佩珍的处境,完全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凄惨。一个女人,却肩负着那样的重担:婆婆患老年痴呆,智力像小孩一样,需要照顾;女儿北漂,生活颓废还爱上了已婚男人;丈夫医生,对家中事物不太操心;弟弟赌博吸毒,因被她举报入狱而一直记恨她,向她“讨债”……她的生活已经够凄惨了,面临退休,退休宴也被弟弟带着收债人给搅和了,但她一直是正直且乐观的,她没有喊过累,也没有因为生活太艰难而变得沮丧,反而一直是乐观的、从容的。她也感染了许多人。
因为内心强大且理智,她在确诊肿瘤四期时,内心虽然是害怕难过的,但她绝不消沉,她仍然会继续季佩珍的生活,照顾一家老小,鼓励女儿,鼓励丈夫,鼓励婆婆,当然,也鼓励弟媳。
“姑娘,要是不喜欢就扔了它,无所谓的,不要把生命献给无知、平庸和低俗,你年轻轻的,你活得积极一点行不行啊。”这句话是剧中的一个泪点。一个癌症四期的妈妈,面对女儿的沮丧和消沉,她仍坚持强大,并要求女儿也要强大,因为她害怕六个月以后,女儿一个人照顾不了自己,过得不好。
像所有妈妈一样,季佩珍也曾是少女,也有理想,她的理想是去南极科考,为此,她努力考证、坚持放探空气球,然而当去南极科考的机会与女儿的平安出生形成抉择时,她选择了女儿。就像季佩珍难过时,婆婆对他说的那样,“佩珍,你的打起精神来,打起精神来!”,谁的生活不是一团糟,对我来说,这部电影不禁让我感受到了母爱,也让我学会积极乐观的活下去。
有理想、敢实现,不喜欢的牌子就扔在一边,我们可以选择我们想要的人生!谢谢你,季佩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