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争做新时代追梦人征文(精选4篇)

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争做新时代追梦人征文(精选4篇)
时间:2023-05-12 06:37

  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争做新时代追梦人征文 篇一:

  “每个身影,同阳光奔跑,我们挥洒汗水,回眸微笑,一起努力,争做春天的骄傲,懂得了梦想,越追越有味道。”这首《我们都是追梦人》,仿佛描述的就是对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青少年追梦路上的真实写照。

  在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朴实而伟大的梦想。我也不例外,我的梦想是做一名教书育人的教师,这个梦想源于同是老师的妈妈,她让我明白了:教师好比花儿的园丁,而我们就是那祖国的花朵,我们与老师就好比鱼离不开水。就是因为如此,我便觉得老师是神圣的职业,为祖国的建设与美好的未来,培育祖国的栋梁。我会为此努力追梦,圆梦。

  同与我拥有伟大的梦想的人,不止我一个,还有一条屹立在东方的巨龙——中国人民。当第一声炮火在我国响起,当别国侵略军踏我国领土那一刻,激烈的战争号角就打响了。原本蔚蓝的天空霎时乌黑浑浊,看不到一丝光亮,炮火连连,空气不再清新,唯有一种让人喘不过气的痛苦。鸦片战争、九一八事变让无数中国人怀恨于心!为了抬起头,无数怀揣着梦想和英勇的英雄挺身而出。他们用自己的满腔热血谱写出了中国的新篇章!回忆昔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承载了千百年来祖先留下的智慧,还蕴含了中华儿女之梦。

  周总理在少年时,曾说了动人心弦的一句话:“为中华倔起而读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让许多中国人民吃饱了饭;“两弹元勋”邓稼先凭自己坚强的毅力和聪明的才智打破了外国对“中国自己没法研究出核武器”的看法;“天眼之父”南仁东带领科技工作者们建造出了世界上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天眼……如果,他们没有梦想,没有奋进的目标,我们如今的中国将会辉煌吗?不,不会!正因为他们有梦,才会追梦,更有可能实现梦想。

  然而,身为中华儿女的我们,身为奋进新时代先锋的我们,身为祖国栋梁的我们,应在这个花一样的年纪里,有梦、追梦、且拼尽全力圆梦。因为我们都是追梦人,都在努力奔跑——为了尽情拥抱美好的未来!

  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争做新时代追梦人征文 篇二:

  做志存高远的新时代追梦人,做勇于担当的新时代追梦人,做砥砺奋斗的新时代追梦人,做品德高尚的新时代追梦人。

  做志存高远的新时代追梦人需“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人生的航向。”理想是风帆,引领我们驶向人生的岛屿。他是2019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之一——齐俊桐,他从小就想穿着飞行服戴着头盔在蓝天翱翔,许多年来他一直努力着,但近视使他与梦想失之交臂,但他没有灰心,还想到让无人机飞上天。代替自己欣赏这世界的壮丽,为实现自己的梦想。齐俊桐不断努力,不断提高,不断学习,最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3岁时成为了中科院最年轻的博导和研究员。齐俊桐用自己的辉煌成就使祖国增添了光彩,也造福了人民。

  做勇于担当的新时代追梦人需“承担历史重任,担当时代重任。”担当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是检验时代新人的思想政治素养,道德品质和人品修养的重要标尺。她是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毕业生——张薇,她用一年时间做了许多令人终生难忘的事。张薇一路走来帮助了许多贫困生,使他们都能够学习,还捐献了热水器净水器以及书籍,同时开展了夏令营形式的活动。

  做砥砺奋斗的新时代追梦人需“诠释青春力量,勇于砥砺奋斗。”奋斗是幸福的,也是艰辛的、长期的、曲折的,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砥砺奋斗,奋斗是青春最为亮的底色。”

  做品德高尚的新时代追梦人需“打军道德根基,锤炼品德修为。”道德,是人们生活共同的行为准则与规范。人不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持。

  新时代的追梦人不仅是追梦人,更是能做到志存高远,勇于担当、砥砺奋斗、品德高尚的圆梦人,让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而奋斗吧!

  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争做新时代追梦人征文 篇三:

  “我们的新时代,日新月异,绽放漫天的光彩……”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国经过时光的洗礼,岁月的沧桑,终于迎来了这个欣欣向荣的时代。

  紧跟着时代的步伐,我们的生活条件也在逐步提高。如今在农村里,农民们不再低着头、弯着腰,辛辛苦苦地耕作,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井作机器。这样一来,既省时,又省力,工作效率可提高了不少,而人们也都住上了小洋楼。这不,今年回老家我突然发现,我家的三间小土房不见了,变成了宽敞明亮的三层楼房。走进屋内,你可以看见雪白的墙壁明亮的玻璃窗,屋顶挂着大吊灯。更令我高兴的是家里做饭不用抱柴禾烧火了,只要用手打一下液化气的开关,再用火柴一点,又蓝又大的火焰就跳出来了,用它烧开水只需要十分钟,用它还可以烙大饼。看着这三层小楼房,奶奶高兴得合不上嘴,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线,满脸的皱纹也好像都笑开了。奶奶见人就高兴地说“头几年,咱队里一个工只有几角钱,别说盖楼房。就是像样的瓦房咱也盖不起啊!如今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包产到户,农民劳动稳定,收入一年比一年多,要不俺家怎能盖上三层楼啊?这可都是党的政策好啊!城市里就更不用说了,整洁的柏油马路上,各种车辆来回穿梭,马路两旁,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到了夜晚,华灯齐放,一派繁华的景象。人们也都有规律地学习、工作着,生活愈加多彩。

  我们的科技也随着新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在今年的1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五号送入预定轨道,卫星发射成功!这一切都牵动着中国人民的心,不少中国人都为此心潮澎湃。这次卫星发射的成功,向世界表明:我们中国通过几十年经济繁荣带来的财富和国力的提升,使我们的科技又迈出了新一步。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也不甘落后。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我们在学习的大海里畅游,吮吸着知识的甘露。我们是这条新时代道路上的接班人,我们将心怀责任和自信将它走下去!也许,我们现在还是在祖国庇护下的一朵朵花,但总有一天,我们会成长为国家的栋梁,民族的骄傲!

  美好新时代,又一个个故事挥手展开,我们应该学习文化知识,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努力描绘祖国新的蓝图!

  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争做新时代追梦人征文 篇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题记

  当我还只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小男孩时,父亲时常用孟子的这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来教导我。父亲还告诉我,人不能有傲气但也不能没有傲骨。从那时候起,“自强”这一词就已经在我的脑海里根深蒂固了。

  中国如同一束光,在将要熄灭的时候,它总能重新发出耀眼的光芒,这一切,都因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自强不息。

  人,不能一直抱怨着生活对自己不公平,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所以只有自己的自强不息,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自强不息,在遭受挫折时,努力去克服;自强不息,在遇到困难时,迎难而上;自强不息,即使身残体弱,傲骨不屈。

  “能力者必有其骨也”。自强的力量是强大的,历来多少成功人士因为自强不息而点亮人生华彩,就拿吴有训先生来说吧:

  1897年4月26日,吴有训出生在江西省高安市荷岭乡的一个名字是“石溪吴村”的小村庄。吴有训7岁时进入家塾学习。12岁的时候,有一位从云南缺任归来的族叔,受族人之托,办起了一所新式的私塾。这位族叔是一位比较新派的人物,不但精于文史,也兼通数理。之后,带着一身泥土气息的农家子弟吴有训,先到县城,后到省城。

  这一身泥土气息的农家子弟吴有训非但没有因自己的身势自卑,反而发奋图强,努力学习,在将来为祖国做出贡献。

  在吴有训的心里,他始终是一名中国人。“最伟大的胜利就是战胜自己”,就算遇到大风大浪,吴有训也没有退缩,鼓起勇气,扬帆远航。人要拥有属于自己傲骨,乘风破浪、披荆斩棘。

  1926年,吴有训以《康普顿效应》为题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获得了博士学位。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后的吴有训,虽然他作为康普顿的助教留在芝加哥,明明能留下来深造一番,但回国心切,谢绝了康普顿的恳切挽留,毅然放弃国久优越的工作条件和待遇,于1926年秋天回到了中国。

  1927年,康普顿因为发现和确立康普顿效应这项工作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中,吴有训亲身参与了发现和确立康普顿效应这项工作中期以后的大量实验验证工作。但是由于吴有训回到中国了,所以没有与康普顿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吴有训没有因为此事而沮丧。1936年4月,吴有训被哈莱自然科学研究院推举为该院院士,成为第一位被西方国家授予院士称号的中国人,吴有训的努力得到了诠释。1977年11月30日,吴有训在北京地安门东大街的家中去世,享年80岁。

  作为科学家,吴有训凭借着中国民族的精神——自强不息,用一生的拼搏与努力为国家和人民做了不朽的贡献。吴有训先生以国为家,无时无刻都怀着一颗救国、爱国之心。摆脱落后,追求国家的崛起就是吴有训毕生的愿望。

  心怀祖国,一往无前,发奋图强,自强不息,这是我们应当学习的精神,缅怀科学巨匠,传承有训精神。

Copyright © 2018 www.dwz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动物作文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2014531号-3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