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精选7篇)

幼儿园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精选7篇)
时间:2023-04-05 15:08

  幼儿园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篇一:

  秋季气温变化无常,早晚温差较大,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幼儿适应能力差,免疫力弱。因此,做好各项保健措施,加强对幼儿身体健康的呵护十分重要。这里有秋季幼儿护理小贴士,请大朋友们火速开启呵护模式,共同助力幼儿健康成长。

  秋季常见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指一组由细菌、病毒等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如:秋季腹泻、诺如病毒感染等。

  秋季腹泻往往来势汹汹,发病急,症状严重,病程在1周左右,发病年龄以6个月至3岁的宝宝居多。引起秋季腹泻的罪魁祸首主要是轮状病毒,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和呕吐,有些会发烧,有的还会同时伴有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状。

  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一般为24-48小时,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其他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多数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但诺如病毒排毒过程较长,病症消失两天后,仍具有传染性,免疫期短暂,可能反复复发。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幼儿常见传染病。临床症状以手足、口咽部发生疱疹为特征。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后亦会感染。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特征为发热和喉痛,在软腭的后部、咽、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周围有特征性的水疱疹或白色丘疹(淋巴结节)。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等。

  了解了这些幼儿常见的传染病,我们更要加强幼儿洗手环节及环境的日常通风、物品消毒。家长们不要带幼儿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体温变化。当幼儿出现不适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幼儿到正规医院进行确诊,以采取正确的方法及时对症治疗。

  秋季日常护理提示

  进入秋季,早晚温差较大,加上气候干燥,幼儿容易感冒和喉咙不适,需要家长多多关注幼儿的衣、食、住、行!

  衣:

  幼儿早晚应比白天多加一件衣服。对于好动、易出汗的幼儿,在其玩耍时可在其背后垫上汗背巾或玩后及时更换衣服,同时幼儿的鞋子应以轻便的运动鞋为主,少穿皮鞋。

  食:

  多让幼儿吃一些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尤其是含维生素A、C多的食物,它们对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有帮助。在秋季,大蒜、萝卜、生姜、韭菜都是可以增加幼儿抵抗力的食物。粥具有清火养胃健脾之功效,配合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共同食用,可以有效改善秋燥症状。

  住:

  虽然天气会逐渐变冷,但在家还是要保证一定时间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幼儿的被子需要经常晒太阳。

  行:

  秋季气温舒适,孩子的户外活动也会增多,提醒家长对于幼儿的活动要做到运动适量、动静交替,多晒太阳,增强幼儿的体质。同时,要注意休息,保证幼儿的午睡和晚上睡眠的时间和质量。

  虽然秋季传染病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让幼儿安然度过“多事之秋”,健康、快乐、茁壮地成长!

  幼儿园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篇二:

  夏秋换季常见传染病

  秋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常见的秋季传染病如: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流感等,很容易在抵抗力低的幼儿间传播蔓延,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与各位家长一起分享,希望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关注做好预防措施,保护幼儿的健康。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潜伏期3-10天,以发热、咽痛、咽峡部粘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伴有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传染性很强,传播快,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感染1-7岁儿童,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

  预防措施:

  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受冷,如身体不适应卧床休息,进行饮食调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摄入。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20多种肠道传染病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夏秋换季期,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大量繁殖,孩子很容易受到肠道病毒感染,引发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一般在39℃以下,常表现为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多数经对症处理后,可在7-10天内康复。

  预防措施:

  预防手足口病,孩子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减少孩子处于公共场所的时间。游乐园、室内商场、公共交通这些公共场所,由于人群密集,病毒密度相对较大,孩子很容易被传染。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病程一般为2-3天,是一种自愈性疾病,恢复后无后遗症表现。传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幼儿以腹泻为主要症状,成人以呕吐为主要症状;同时可伴有发热,头痛、恶心、腹痛畏寒等表现,严重者可能出现脱水,危及生命。

  预防措施:

  吃熟食、喝开水、勤洗手、拒绝垃圾食品。

  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咽痛和咳嗽,可有肠胃不适。流感能加重潜在的疾病(如心肺疾患)或者引起继发细菌性肺炎或原发流感病毒性肺炎,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

  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2、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后)应立即洗手。

  3、打喷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

  4、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5、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6、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7、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轻流感症状。

  生活习惯好,换季少生病

  健康饮食,不喝凉水

  五谷杂粮、蔬菜水果、鱼蛋肉奶能够为身体提供必需的营养,只有合理搭配饮食,不挑食偏食,营养均衡,才能为身体打下好底子。

  注意卫生,勤洗手

  家长要引导孩子养成勤洗手的习惯,这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而且对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保证充足的睡眠

  常言道“春困秋乏”,秋天里人们常常容易感到疲乏,这时候保证充足的睡眠对健康十分重要。在居家的生活中,孩子的作息应与在幼儿园时差不多,做到早睡早起,中午进行适当的午睡来缓解困乏,晚上睡前可留一点亲子共读的时间,帮助孩子缓缓进入梦乡。

  积极开展体育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想要少生病,运动是绝对少不了的。运动不仅有益身体健康,对孩子的心情也会有积极的影响。

  家园配合

  1、

  请家长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在家督促幼儿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果孩子有发烧或呕吐等不适现象,请及时带幼儿到正规医院进行就诊,为了杜绝传染病在园内传播和蔓延就诊时让医生开诊断病历。

  2、

  请及时将诊断结果告知幼儿所在班级老师,幼儿康复返园时将诊断病例、及其他相关材料带到幼儿园交给保健老师,保健老师对幼儿进行检查确定痊愈后方可进班,如果诊断为传染病请在第一时间如实将诊断结果告知老师,不要瞒报、谎报,以免使传染病毒蔓延,影响其他幼儿的身体健康。

  秋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相信在家园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每一位小朋友能健康成长!

  幼儿园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篇三:

  呼吸道传染病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被细菌或病霉感染引起的疾病。传染途径是污染的空气、飞沫经呼吸道吸人或眼、鼻部粘膜直接接触病毒污染的手等。此类病常在冬、秋季发生或流行。

  预防措施是: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多做户外运动,加强锻炼;患病者不要到公共场所参加集体活动;不随地吐痰和擤鼻涕。

  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是消化道感染性疾病。

  1、菌痢:感染途径是用被细菌或其他致病微生物污染的手进食,或食用腐烂不洁的食物。此种病常在夏、秋季发生或流行。预防措施是:发现吐、泻病人要早隔离、早治疗;实行科学的粪便管理和饮水消毒;消灭苍蝇、蟑螂;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生吃瓜果,不吃腐烂不洁的食物;经常锻炼,增强体质。

  2、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多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临床特征:急性起病,发热,O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疱疹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愈后良好,不留后遗症。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它的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帅、手绢、牙杯、玩具、具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规模流行。到目前为止,手足口病还没有有效的预防疫苗,但只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手足口病还是可以预防的。三、预防措施教育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病从口入。

  3、教育孩子喝温开水,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不到无证摊贩、小店或饮食店买东西3。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去游玩,避免接触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4、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勤晒衣被。

  5、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情况,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6、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幼儿园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篇四:

  秋季传染病预防

  随着秋天的到来,各种病毒、细菌也簇拥而至,气候的变化会让不少小朋友不适应,感冒、腹泻也成为这个时节的多发疾病。新学期秋季我们不光要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同时还要做好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做好多病联防的工作,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与各位家长一起分享,希望家长们能关注做好预防措施,共同保护孩子的健康。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其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传播途径主要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

  预防措施:

  (1)科学佩戴口罩。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建议佩戴口罩。

  (2)学会正确洗手。外出回家后、饭前便后、触摸公共设施后、咳嗽或打喷嚏后等均要洗手。

  (3)做好居家清洁消毒。家中每天开窗通风至少三次,每次半小时;居室正常情况下保持清洁即可。

  (4)加强个人健康管理。家长在幼儿出现发烧、乏力、干咳或腹痛、腹泻等症状的,应及时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发烧尽量前往发热门诊就诊,切勿带病上班或上学。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力强,常呈地方性流行。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婴幼儿和老人易并发肺部感染。

  预防措施:

  (1)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亚型的流感病毒感染。

  (2)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3)节假日期间尽量少去人群聚集通风不畅的场所。

  (4)居家注意开窗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5)咳嗽、打喷嚏时要捂住口鼻,后清洁双手。

  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多数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因多发生在秋冬季,故通常称为“秋季腹泻”。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多数患儿还会伴随发热,体温在37。9-39。5℃。继之出现吐泻症状,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带少许黏液,无腥臭味,每天10次左右。一般可持续3-9天,平均5天左右,前3天症状最严重。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用流动的水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病从口入。

  (2)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吃生冷食物,不吃“三无”食品。

  (3)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勤晒衣被。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预防措施:

  (1)打喷嚏或咳嗽时要适当用纸巾掩口鼻,并应及时洗手。

  (2)儿童玩具或其他用品应经常彻底清洗。

  (3)减少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4)注意幼儿的营养、作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5)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应及时就医治疗。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

  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可预防的疾病,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为简单有效的方法。

  2、不要去人多的场所。在呼吸道疾病的流行期间,身体抵抗力差的朋友要尽量少去人员复杂拥挤的公共场所,出门的时候应当戴好口罩。

  3、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家中勤通风,勤晒衣服和被褥,平时要多补充水分。

  4、积极锻炼身体。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晒晒太阳。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冬季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人一生中可多次获得感染,但预后良好。诺如病毒传染性强,潜伏期相对较短,通常12-48小时,患病期和康复后三天内是传染性最强时期。以腹泻和呕吐为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

  预防措施:

  (1)生活中尽量喝温开水,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禁止生食贝类等水产品,减少餐厅就餐,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店。

  (2)流行季节,尽量不要到人口密集的场所活动,杜绝传染渠道,减少感染机会。

  (3)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饭前便后要洗手,勤洗手,认真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秋季保健小知识

  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做到平衡饮食,才能减少秋季发病。

  2、积极参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对病原菌的抵抗力。注意从小给孩子必要的身体锻炼,多增加户外活动,提高幼儿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3、少去公共场所和人群较为拥挤的地方,以免孩子被传染疾病,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

  4、注意卫生要经常保持室内清洁,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勤晒被褥、勤洗澡、勤换衣,勤洗手(七步洗手法)。

  5、合理安排作息,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6、不食未加工和不清洁的食物,不喝生水。

  7、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着要根据天气温度及时增减。

  8、要按计划及时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幼儿常见传染病。

  亲爱的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健康,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好秋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孩子的健康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孩子入园时请配合保健员晨检,及时与老师沟通孩子的异常情况,重视家园配合,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的防止传染病的流行。相信我们家园合作,定能筑起一道健康屏障,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儿园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篇五:

  金色秋季已经向我们慢慢走来,秋季气温由热转凉,昼夜温差也较大,孩子们的运动量和进食量都有所增加,秋季也是疾病高发时期。

  孩子秋季常见的疾病有:腹泻、伤风、扁桃体炎、感冒、肺炎、支气管炎、风疹、水痘、手足口等。请您高度警惕,时刻关注孩子的身体变化,做好预防。给您几点小建议:

  

  一、腹泻

  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潜伏期2-3天,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多数患儿还会伴随发热,体温在37。9-39。5℃。继之出现吐泻症状,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带少许黏液,无腥臭味,每天10次左右,一般可持续3-9天,平均5天左右,前3天症状最严重。因为总在秋季发生,因此称为秋季腹泻,实际上秋季腹泻多在9月到次年的4月之前都容易发生,做好预防极为重要!

  

  二、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在每年的冬季和早春季节相对多发,以肠道传播为主,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幼儿园等地集体爆发。它的传播途径包括:人传人和经食物或水传播。

  其中人与人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包括摄入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或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而传播;食源性传播主要是通过食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进行传播,比如:餐饮从业人员感染了诺如病毒在备餐或供餐中污染了食物、食物在生产运输中被含有诺如病毒的物质所污染,其中,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和生食的蔬果类是引起爆发的常见食品;水传播可有桶装水、市政供水、井水等其他引用水源被污染所致。

  

  三、手足口病

  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犯5岁以下的孩子。夏秋换季期,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大量繁殖,孩子很容易受到肠道病毒感染,引发手足口病。其常表现为: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

  

  四、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前七天均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鼻塞、咳嗽。幼儿园的孩子和工作人员很容易被感染。

  

  五、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相对于手足口病,症状会轻很多,只在口腔出现水泡,也不会出现脑膜炎等并发症,这种疾病早期只是发烧,只有3~24小时后起疱了才能确诊。

  

  预防方法:

  1、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穿堂风,以免着凉,经常晒洗衣物及被褥,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

  2、不在人口密集、空气污染的场所长时间逗留,如大型超市、快餐店、游乐场所、影剧院等。

  3、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或擦净。

  4、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5、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回家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6、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每天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7、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机体免疫能力。合理膳食,增加营养。可以吃板蓝根、醋浸大蒜头等方法预防感冒。

  8、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每天保证有一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

  9、当身体不适时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必要时可以接种相应的疫苗。

  10、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去。

  11、如有发现传染病,要及时隔离治疗,以免传染病的蔓延。

  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关注幼儿健康,做好预防措施,才能保护好孩子的健康。

  幼儿园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篇六:

  预防秋季传染病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立秋一过,早晚温差逐渐加大,经过一个夏天的酷暑炎热和能量消耗,加上经常吹空调、吃瓜果冷饮,孩子很容易将夏季积下的“宿疾”暴露在即将到来的秋季。

  除了气温的变化,孩子本身的抵抗力也比大人弱,极易受到流行性传染疾病的侵袭,那么,在换季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少生病呢?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原名诺瓦克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该病毒具有潜伏期短、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传播途径多样、感染剂量低的特点,因此很容易在人群间造成传播。所有人都普遍易感该病毒。人体感染诺如病毒后产生的免疫保护持续时间短,因此同一个人可重复感染同一毒株或不同型别的诺如病毒。诺如病毒感染全年均可发生,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流行的高发季节。每隔2-3年还可出现引起全球流行的诺如病毒新变异株。

  诺如病毒感染的潜伏期通常为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

  诺如病毒胃肠炎一般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症状是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成人和儿童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症状有所区别,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诺如病毒胃肠炎一般为急性起病,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发病后2-3天即可康复。但对于婴幼儿、老人,特别是伴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诺如病毒胃肠炎可导致脱水等较严重的症状。

  预防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把好入口关,防止病从口入。餐前便后洗手,孩子的餐具、玩具定期消毒,家长也要注意自身的卫生。

  注意事项:

  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目前没有特效药,更不能滥用抗生素。

  发现孩子感染了轮状病毒,建议及时隔离进行观察和治疗,特别是二孩家庭,更要注意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5岁以下的孩子最易中招。

  夏秋换季期,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大量繁殖,孩子很容易受到肠道病毒感染,引发手足口病,常表现为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

  预防措施:

  预防手足口病,孩子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

  减少孩子处于公共场所的时间。游乐园、室内商场、公共交通这些公共场所,由于人群密集,病毒密度相对较大,孩子很容易被传染。

  上呼吸道感染

  秋季气候干燥,极易引发上火,而上火则是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的导火索,这是因为咽喉部干燥,孩子的抵抗力就会下降,这时若受到病毒的侵袭,就容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等症状。

  预防措施:

  根据天气变化及时为孩子增减衣服。

  让孩子休息好,多喝白开水,饮食以清淡滋阴为宜。

  流感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具有较强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

  其中造成人体感染且季节性流行的主要是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流感病毒的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的冬春季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季。

  预防措施: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勤洗手是预防流感传播最简单、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外出回家后、接触公共物品后、打喷嚏、擤鼻涕后、触摸口腔、鼻、眼睛前后、饭前便后等都应该及时洗手。

  流感患者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家里有人感染流感,建议尽可能隔离,尤其减少与孩子、老人接触。不得不接触时,可佩戴口罩,以降低感染风险。

  肺结核

  肺结核在我国是危害很严重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每个人都有可能被传染。引起肺结核的元凶是一种叫结核杆菌的细菌,它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

  肺结核是怎么传播的?

  1、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容易发生传播。

  2、结核菌通过肺结核病人咳嗽、咳痰、打喷嚏播散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

  3、与肺结核病人共同居住,同室工作、学习的人都是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有可能感染结核菌,应及时到医院去检查排除。

  4、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免疫力低下者、糖尿病病人、尘肺病人、老年人等都是容易发病的人群,应每年定期进行结核病检查。

  肺结核有哪些症状?

  咳嗽、咳痰超过2周,出现咯血或痰里带血丝是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此外,胸闷、胸痛、午后低热、夜间盗汗、全身无力、食欲减退或体重减轻等也是肺结核的常见症状。

  预防措施:

  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时,应避让他人、遮掩口鼻。

  肺结核病人不要随地吐痰,要将痰液吐在有消毒液的带盖痰盂里;不方便时可将痰吐在消毒湿纸巾或密封痰袋里。

  肺结核病人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必须去,应当佩戴口罩。

  居家治疗的肺结核病人,应尽量与他人分室居住,保持居室通风,佩戴口罩,避免家人被感染。

  肺结核可防可治。加强营养,提高人体抵抗力,有助于预防肺结核。

  “换季就生病”像个魔咒一样,在夏末秋初之时常常出来“骚扰”孩子,那么如何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减少生病的概率呢?

  除了做好预防工作外,家长们不妨帮助孩子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强健的体魄来抵御疾病的侵扰。

  健康饮食,不喝冰水

  五谷杂粮、蔬菜水果、鱼蛋肉奶能够为身体提供必需的营养,只有合理搭配饮食,不挑食偏食,营养均衡,才能为身体打下好底子。

  虽然已经是立秋,但“秋老虎”还是会让孩子大汗淋漓,这个时候,许多孩子喜欢端起一杯冰水就往肚里灌,由此引发的受凉、腹泻、感冒不在少数。对此,家长不能掉以轻心,不论是在家还是外出,都应为孩子常备凉白开水,天气冷的话就备好温开水。

  注意卫生,勤洗手

  孩子喜欢用手探索这个美妙的世界,这个过程中小手会沾染各种细菌病毒,必须注意及时清洗,否则容易引起疾病。

  家长要引导孩子养成勤洗手的习惯,这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而且对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保证充足的睡眠

  常言道“春困秋乏”,秋天里人们常常容易感到疲乏,这时候保证充足的睡眠对健康十分重要。

  在居家的生活中,孩子的作息应与在幼儿园时差不多,做到早睡早起,中午进行适当的午睡来缓解困乏,晚上睡前可留一点亲子共读的时间,帮助孩子缓缓进入梦乡。

  积极开展体育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想要少生病,运动是绝对少不了的。运动不仅有益身体健康,对孩子的心情也会有积极的影响。

  疫情当前,也请您配合

  配合做好摸排工作

  近期非必要,家长不要带幼儿外出,不与来自中高风险区的人员接触。如特殊情况必须外出,请务必做好个人防护,及时报备,并如实告知班级教师。有到过疫情地旅居史的幼儿及家长,请立即向社区、老师报告,并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第一时间到附近核酸采样点进行核酸检测,做好居家隔离。如往返其他中高风险地区,幼儿家长要如实报告班级教师,做到不漏报、不瞒报、不谎报。

  配合做好健康检测

  配合老师做好每日幼儿及家长的体温检测与上报。如家人或孩子出现体温≥37。3℃,或有发热、腹泻、呕吐、干咳等疑似症状的,请及时就医,并将情况如实上报班主任,不隐瞒,谎报病情。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积极接种新冠疫苗

  为了幼儿个人健康,请家长带孩子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按时依次完成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文明上网,不信谣,不传谣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不随意散播他人隐私,不信谣、不传谣,关注权威渠道发布的相关疫情信息。

  做好收取快递前后的消毒

  收取包裹时要全程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戴手套,尽量选择无接触式交接,拆包裹前选择正确的消毒方式进行消毒,处理完包裹,及时进行手部清洁。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

  立秋之后,暑去凉来,各位宝爸宝妈们要根据天气变化和孩子的身体状况,提前做好各项预防保健工作,另外与此同时,也请不要忽略对新冠疫情的防护哦,请认真遵守当地各项防疫措施哦!

  幼儿园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篇七:

  传染病预防知识

  秋季天气干燥,由于孩子皮肤娇嫩,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抵抗力较弱,容易引发各种疾病。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与各位家长一起分享,希望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关注做好预防措施,保护孩子的健康。

  常见疾病

  发烧

  儿童感冒发烧是小儿内科常见疾病,多数感冒患者没有高热及全身症状,只有发低烧、头疼、不舒服等感觉。儿童感冒发烧对人体有利也有害,发烧时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这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的痊愈。因此体温不太高时不必用退热药,只需密切注意体温变化,当体温超过38。5度时,就要给宝宝吃退热药了。从理论上说,感冒是自限性疾病,即使不吃药,只要多喝水,护理周到,大多数孩子一周左右就可自愈。不过,小宝宝对疾病的耐受性较弱,病情变化迅速,所以,即使是轻微的发烧,也不能掉以轻心,对于感冒发烧的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短,多数在18-72小时,有的甚至仅几小时,起病急骤、传播快、发病率高,常可引起暴发流行。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

  主要症状是:急起高热、畏寒、显著乏力、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疼不适等,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秋季腹泻

  引起腹泻的病源主要是病毒和细菌,有许多种病毒感染胃肠以后都可以引起腹泻。

  例如,轮状病毒、肠腺病毒、诺瓦克病毒、星状病毒等。

  人类轮状病毒是引起秋季婴幼儿腹泻的专指的是轮状病毒性肠炎,有的孩子可能每年秋季患一次腹泻,一般首次感染症状较重,再次感染时症状变轻,而有免疫缺陷的宝宝也会症状比较重。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由轮状病毒所致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病原体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发病高峰集中在秋季,故名婴儿秋季腹泻。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

  主要症状:潜伏期3~10天,以发热、咽痛、咽峡部粘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传染性很强,传播快,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感染1~7岁儿童,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

  传播途径:以粪、口、接触、短距离空气飞沫传播,易感人群:多见于3~10岁儿童,常发于夏秋季。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潜伏期为3-6日,传染期为7到14日。隔离期为10日。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自限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以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特征性表现,中医名称为“痄腮”,“民间取之谐音”还称为“炸腮”。

  主要症状: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前驱期症状,少数患者可有肌肉酸痛、头痛、食欲缺乏、全身不适、畏寒发热等症状,1~2天后出现腮腺肿痛,体温达38~40C,1~3天肿胀达到高峰,4~5天后逐渐消退,症状的轻重个体差异较大,一般成人症状比儿童重。

  潜伏期14-28天日,患者在腮腺炎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

  如何预防传染病

  家长朋友们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卫生,要经常保持室内清洁,开窗通风,使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要勤晒被褥和换衣裳,少带小孩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加强食品卫生,注意餐具消毒等等

  2、合理膳食,日常膳食中,除吃适量鱼、肉、鸡、蛋外,应多吃些乳、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婴幼儿必要时要吃点鱼肝油和钙片。

  3、充足睡眠,保证幼儿充足睡眠,既有利于小儿生长发育,又可增强免疫力。

  4、加强室外活动,让孩子到室外活动,能得到日光照射,吸进新鲜空气增强幼儿造血及免疫功能。

  5、计划免疫。要按计划及时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小孩子常见传染病。

  家长配合

  请家长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在家督促幼儿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果孩子有发烧或呕吐等不适现象请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就诊,为了杜绝传染病在园内传播和蔓延就诊时让医生开诊断证明。

  请及时将诊断结果告知幼儿所在班级老师,幼儿病好入园时将诊断证明带到保健室交给保健老师,保健老师对幼儿进行检查确定痊愈后方可进班,如果诊断为传染病情请在第一时间如实将诊断结果告知老师,不要瞒报、谎报,以免使传染病毒蔓延,影响响其他幼儿的身体健康。

Copyright © 2018 www.dwz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动物作文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2014531号-3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