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精选13篇)

家乡的风俗(精选13篇)
时间:2023-04-01 14:03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一:

  八月十五月儿圆

  屈天韵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八月十五,无数诗人留下思念;八月十五,无数诗人写下名句。八月十五,就是中秋。

  那年中秋的下午,来到奶奶家。踏入房门,奶奶正做着月饼。奶奶将小团馅料放入压扁的小团面团里,包成了一个球形,再用模具压出花纹,月饼就做完了。一个,两个,三个……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月饼出现在盘子中央。看着,我也和奶奶一起做着月饼。“蛋黄馅的、红豆馅的、五仁的、莲蓉的……”奶奶自言自语着。“哎,豆沙呢?豆沙去哪儿了?”小弟听见了,从屋里探出头来,脸上一副心虚的笑容,嘴边……哎,那是……豆沙?”你竟然偷吃!”小弟吐了吐舌头,跑走了。

  奶奶将月饼放入了预热好的烤箱,每五分钟涂一层蛋液。“叮!”反复几次后,烤箱发出声音,奶奶把月饼拿出来,香气立刻四散开来,布满了房间。

  晚上吃过饭,我们坐在窗边。天上的圆月散发着柔和的光芒,月光洒在了湖面,洒在了树上,中秋节特有的美好,像月光,洒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头。大家围坐在桌旁,桌上摆着下午做的各个口味的月饼。咬下一个豆沙馅的月饼,月饼皮中间夹杂着豆沙,甜美的味道在舌头上跳着芭蕾。软软的甜甜的,一使劲,它才不情愿地从你的牙上脱落。咽下去,那独特的味道回荡在你的嘴里,让人忍不住还想再吃几个。朦胧的月光下,奶奶给小弟讲起了故事。

  相传,后羿娶了一个叫嫦娥的妻子。有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王母娘娘赐他两颗药,吃一颗,可以长生不老,吃两颗,可以成仙。后羿将药交给嫦娥保管,却被蓬蒙看见了。三天后,后羿去打猎,蓬蒙装病留了下来,拿着刀逼嫦娥交出药,一急之下,嫦娥将药全部吞下,身体离开地面,飘向月亮,成了仙。

  望着月亮,吃着月饼,千古流传的中秋节!中华传统节日中秋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二:

  星球佳节

  林炜钧

  “吃‘星球’、吃‘星球’,我们家的‘星球’是真的甜。”这里的“星球“指的不是外天空的星球,而是汤圆。

  今天是元宵节,元宵、元宵就当然得吃元宵啦。我们温州的特色汤圆叫做“鸡蛋圆“这汤圆可不是一般的好吃!

  一大早,天才刚蒙蒙亮,我就一下子将双眼睁开,就穿好衣服跑到奶奶房间吧奶奶叫醒后,就一直跟在奶奶后面让奶奶去做汤圆,奶奶一开始还不答应,我就死皮赖脸缠着她,终于奶奶在被我软磨硬泡下同意了。

  奶奶先把汤圆粉倒入碗中,然后奶奶拿刚烧开不久的开水慢慢倒入碗中,然后奶奶拿来一根细长细长的筷子,搅拌了一会儿,碗中就出现了雪花片,我双眼紧紧盯着碗里生怕错过了什么奇妙的事情。接着奶奶把它揉成粉团用毛巾包住,用手抓住一个比乒乓球小那么一点点的小粉团,再用大拇指挖出一个窝窝头一般的凹糟,把准备好的配料用调羹压入凹坑之中,然后双手边转边收口,在用手在上面连一个尖尖的头,再用浸湿后的纱布盖住放入冰箱中冷冻。

  天色就在一眨眼间黑下来了,晚上奶奶端上来一碗拥有美丽尖尖的汤圆,我迫不及待的夹起一个放入嘴中细细品尝,咬下去里面的馅儿如黑玉般喷撒出来,浓稠汤汁充满口腔,吃起来香甜可口,但又稍稍有点咸味。客人们都摆出了梦游仙境的表情。

  我在饭后问了我那知识渊博的阿姨,元宵节的由来?阿姨笑着说:传说在汉武帝时期,有一位宫女名曰元宵,他非常想念自己的家人。大臣东方朔就骗过汉武帝说那火神他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日这一天火烧长安。唯有让那位宫女制作火神爱吃的汤圆并有臣民张灯登供奉,武帝也只能批准了啊,元宵见到了父母后就非常开心啊,于是,正月十五这一天就成了元宵节,是团圆的日子。听完之后我仍然意犹未尽,但天空己黑,阿姨也要回家了。

  我站在阳台上看着满城灯火甚是美丽,我不禁惊叹一声,元宵节这一天的”星球”使我意犹未尽,下一次我定要吃它三碗八个的,来年定要发发发!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三:

  端午节的粽子

  施诚乐

  “咚咚咚,咚咚咚”随着龙舟上的鼓敲得越来越响,传统节日端午节也就到来了。中午,我们一家准备去爷爷奶奶家吃饭,也尝尝他们亲手做的粽子。

  在去的路上,妈妈给我讲起了关于粽子的来历:战国时期,屈原因为空有一腔抱负,却无力报国,最后自投汨罗江。百姓为了不让鱼虾吃屈原的尸体,就把粽子喂给鱼虾吃。

  一进他们家门,我就直奔厨房,只见奶奶在里面准备粽子和今天的午饭。“奶奶,我也想学包粽子!”我喊了一声。奶奶微笑着看我:“好啊,你过来,我教你做。”奶奶拿出一些食材,“这是糯米,这是粽叶,还有,这些是粽子馅,有肉,有枣,豆和豆沙。”说着,奶奶拿起一片粽叶,我也跟着拿了起来。只见那粽叶绿油油的,好似翡翠。奶奶继续说道:“把这张粽叶卷成一个漏斗形状,然后按住那尖角。嗯,嗯,对了。”奶奶一面说,一面帮助我,使我不会弄出太大的差错。“来,过来。你看,把这些糯米抓一点起来,放在漏斗里。”这些糯米,就像某种动物的卵,平静地躺在翠绿的叶子上。“放点粽子馅,再放上米。把剩下的粽叶绕粽子几圈,最后用绳子绑上,就好了!”奶奶再次伸出援手,帮我的粽子加紧完工。很快,我便掌握了做粽子的方法。接二连三地又做了几个粽子。“做好粽子后,把粽子放入锅中,倒上水。“注意,水一定要没过粽子哦!”奶奶讲起了煮粽子的方法,一边讲一边开始煮粽子。接下来,只用等待粽子变熟了。

  “粽子做好了!”奶奶把一大盘粽子端上餐桌。豆香,枣香,肉香一齐扑入鼻中。再解开绳子和粽叶,咬上一口,口中那可口的味道更是令人难忘,在一旁的人也都纷纷赞叹道,今年的粽子仿佛格外美味,有一种家乡的味道。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更是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希望这种传统习俗能永远流传下去。

  我爱家乡的端午节,更爱家乡的传统风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四:

  清明节

  金灼窈

  今天,是我期盼已久的清明节,又可以吃到奶奶做的清明饼了,我一大早就来到了奶奶家,不过这次我要试着自己做清明饼,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尝尝我的手艺。

  我先按照奶奶说需要的食材来到超市采购豆腐干,酸菜,肉,艾草样样备齐了,我一蹦一跳的回到了奶奶家。只见奶奶把肉切成了条状,把艾草打成了汁与面粉,和在一起,再把豆腐干也切成了条状与肉,酸菜,共同倒进了锅中翻炒。我来揉面团奶奶在曹县面团揉好了,下也炒熟了,热气装进了我的鼻孔,让我不经意间咽了三口唾沫,奶奶带上了一次性手套,教我做清明饼,做法很简单,因为材料都已经准备好了,我对奶奶说:奶奶,我就做个小的给你们吃,我第一次做,没您做的好吃。奶奶笑着对我说:好好好,我孙女做的肯定好吃。

  只见奶奶把面团柔成了扁圆形,把线塞进去,再揉成球。

  做完清明饼,妈妈告诉我你知道吗?清明节有一个习俗,就是放风筝,放到最高,再将风筝的线剪断,就代表今年的晦气都随着风飘走了,我激动的说,那太好了,我一定要让今年的晦气都随风飘散。

  我们来到广场,妈妈放风筝,我拿着一把剪刀,妈妈像个小孩子似的跑来跑去,风筝慢慢的放到了最高处,随着咔嚓一声,风筝线被我剪断了,瞬间飘的无影无踪这也代表着今年能平安了。

  清明饼真好吃,你会做清明饼吗?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五:

  细雨里的青团香

  王箴言

  提到清明,你会想到什么呢?扫墓?踏青?放风筝?换作是我的话,第一时间会想到青团。

  临近清明,奶奶请我和她一起做青团,一想到青团,我的口水都要流下来了,何况是吃自己做好的青团呢,我很乐意的答应了。

  来到厨房,奶奶已经准备好材料,别的不稀奇,只见桌上还摆着一大把“草”,奶奶告诉我,那是艾草,不仅能给青团着色,还有益健康呢!接着,奶奶递给我一个木碗,和一根粗木棒,要我把艾草捣成汁,而她要去准备馅料。我重重地捣着艾草,不一会儿,我的手就麻了,我心中不禁产生了一个问题:青团是怎么被发明的呢?我推了推身旁的奶奶:“奶奶、奶奶,青团是怎么来的呢?”奶奶微笑着看了看我,一边揉着豆沙,一边回答我。

  “传说啊,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军将临李秀成被清兵追捕,逃进了一个村庄,一位农夫把李秀成扮成了和自己一起耕田的农民。可村庄里还是很危险,农民只好先把他送出村庄,清兵知道了这事儿,可李秀成又下落不明,就严守着村庄,怕村民们不给李秀成送吃的。那个善良的农夫于心不忍,回家的路上,他不小心踩到一丛艾草,艾草汁溅到了他的腿上,农夫心生一计,把艾草汁混进糯米粉,做成了青团放进板车,又用青草埋上,混过了村口的哨兵,李秀成才吃上东西。后来,为了纪念这位农夫,李秀成让每个军士都学做青团自保,青团才流传了下来……”

  不知不觉中,艾草已经被捣成了汁,奶奶把汁掺进糯米粉,加了点猪油和开水就上锅蒸了。不一会儿,青团皮就蒸熟了,奶奶把青团皮分成几份,用手按成小饼,一个个包上了红豆沙。这样,青团就做好了。看着圆圆绿绿的青团,我仿佛穿越了百年,看着饿了几天肚子的李秀成心满意足地吃着青团,我也咬了一口手中的青团,外皮软糯,充满着艾草的清香,一点儿也不苦涩,外陷也香香甜甜,但一点儿也不腻……

  吃着青团,望着窗外的蒙蒙细雨,这个时候,几百年前的李秀成也正手把手地教军士们做青团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六:

  吃汤圆

  程博涵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到了,我又可以吃到汤圆了。

  爷爷奶奶一大早就起来做汤圆了,厨房里传出一阵阵响声。我走进厨房,看着爷爷奶奶做汤圆,他们把红糖、黑芝麻分别放在小碟里,往温水里倒入了些许汤圆粉进行搅拌。看着爷爷奶奶做汤围,我不禁想知道为什么元宵节要吃汤圆,于是我跳下了桌,拿

  出手视查阅起了资料。

  相传,汉武帝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她常年待在宫殿中,思念着自己的亲人,大臣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骗汉武帝,火神奉了玉帝之名要烧长安,唯一的办法便是让元宵给火神做很多的汤围,汉武帝同意了,这才使元宵回到了家中。

  看了来历,我明白的点了点头,心想:原来汤圆背后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啊!“博涵!来吃汤圆啦!”爷爷的喊声唤回了沉思中的我。我兴奋地跳了起来,快步走到了桌边,只见得桌上的玻璃盘中,摆着数十个洁白的圆球,圆球晶莹剔透,上面还反射着耀眼的光泽,让人垂诞三尺。我不禁想到:中国这么大,每个地方的饮食特点不同那汤圆的味道也应该多多少少有些不同之处吧!“爷爷,中国各地的汤圆味道是不是不一样啊?”“那肯定的呀!北方的汤圆多为甜馅,有白糖、豆沙、芝麻、山楂等,南方为,甜、咸、荤、素都有。尤以宁波汤圆,贵阳吴家汤圆著称!”

  听了爷爷的话,我不禁扎了扎舌,多说无益,还是先尝吧,我将一个汤圆塞进了嘴中,那甜腻腻的感觉在味蕾中澎湃翻滚迸发开来。“我要吃十个!”贪心的我想多吃些。

  元宵节我最喜欢吃汤圆,香甜软糯,真是一道人人都说好吃的美食。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七:

  开门炮

  全芙莱

  春节的节日习俗有很多:有拜年、有守岁、有吃分岁酒……春节的习俗风光对我来说最热闹、场景相当美丽要是“开门炮”这个习俗了。

  除夕凌晨时分,我们一家人看着电视里播着的春节晚会接近尾声。春节晚会的结束,我以为可以上床睡觉了,可是,只听见窗外响起了一点细小的鞭炮声,随后,鞭炮声的声音越来越大仿佛是传说中的龙的咆哮着。鞭炮声虽然响亮,但在仔细的听声中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的“演奏”声,非常的好听。

  我捂着耳朵,下了楼想去外面看看。推开房门,我往前看什么也没有,突然,有一种力量吸引着我往上看。“啊~”我惊叹道。我看见了接二连三的“花”在天空中爆炸开来。五颜六色的颜色把那夜晚的幽静天空给照亮了,使它更加的美丽、多姿多彩。村里马上热闹了起来,人人出来看起了烟花,可我却还有疑惑对父亲问道:“为何要那么晚放鞭炮。”父亲的回答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原来,那么晚放鞭炮是因为有个习俗就要那么晚放鞭炮。那个习俗就是“开门炮”。我又问道:“这个习俗为什么会有年呢?”父亲又告诉了我。以前的时候有一个穷人连年不顺,晚上在为自己的营生在苦恼睡不着。于是就傍晚时分时出来放鞭炮。邻居被鞭炮声吵醒,出了门来查看究竟,发现是穷鬼在那里放。就都议论纷纷。后来,穷鬼遇见了富人,脱离了贫穷。我又开口问:“那么它的寓意又是什么呢?”妈妈告诉我:“寓意是吉祥,兴旺发达,也有希望发家致富的意思。”

  现在城市里都禁止了“开门炮”,农村有些地方能见到。虽然鞭炮对人有一定的危害,但是那个晚上热闹非凡的气氛真希望能留下来。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八:

  端午节

  蔡炫成

  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是吃香喷喷的粽子呢?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要进行热闹的赛龙舟呢?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传承了二千多年的端午节吧!

  在我的记忆中,在端午节的前几天,外婆就会早早的来到温州,买来粽叶和糯米,用水泡起来,等着端午节包粽子用。

  到了端午节,早餐便就是粽子。坐在旁边的外婆手里也正包着粽子,脸上笑眯眯的,好像正在做一件十分令她高兴的事。只见她先拿一片大粽叶,卷成漏斗状,用小汤勺先往里面填一点糯米打底,再往里面加上几块腌制好的五花肉和一个咸蛋黄,然后再填几勺糯米,用粽叶把口封住,再在外面包几层粽叶,差不多包了两三层吧,再用红绳扎紧,一个粽子就成了。包了几个,凑成一吉利的数,就放进锅里煮了。煮粽子的水也十分的讲究,必须是用灰汤。因为灰汤是碱水,而粽子是糯米,所以灰汤粽子比一般粽子吃起来更糯、软,滑、香。

  嘴里吃着清香的粽子,看着外婆还在忙碌着包着粽子,心里不禁想起粽子的由来。

  还记得那位爱国大臣屈原吗?他十分地有学问,在楚王的身边做官,想使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而楚王却听信了奸臣的话,将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途中,他听说自己的国家被攻破,百姓遭难,十分的悲愤,五月初五这天,他抱着一块巨石跳进了滚滚的汨罗江,百姓们知道后,都十分悲痛,向江中投粽子,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粽子的来历。

  嘴里粽子的香味还没褪去,却听见了咚咚的锣鼓声。回头一看,发现老爸已经打开了电视,正招呼我们去看龙舟赛呢!一家人都围到了电视前。一条条龙舟又细又长,伴着整齐的鼓点,它们在水上跳跃着,水花飞溅。渐渐的我觉得眼前的已不是龙舟,而是一条条的真龙!水花也变成了祥云,它们正在云端间互相追逐。

  又快到端午节了,因疫情我好久没有吃到外婆包的粽子了,但愿疫情早日结束!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九:

  正月十五闹元宵

  尤一诺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那天,家家都会聚在一起,吃汤圆,看花灯……

  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家都会自己做汤圆吃,有甜的,也有咸的。妹妹喜欢吃甜口的,可我更爱吃咸口的。“吃甜的!”“吃咸的!”“甜的好吃!”我与妹妹再次争论起来,外婆总是笑眯眯的看着我俩“好好好,两个口味都做!都做!”“耶”我与妹妹一拍即合欢呼起来。

  外婆拿出一大碗糯米粉,加入水,便开始揉和面团。只见外婆的手沾满面粉,在碗中揉啊揉,一会儿把面团“折”起来,一会又翻过去。几个动作反复进行着。不一会儿,一块光滑的面团展现在我眼前。紧接着,开始搓汤圆了。我们全家都围在桌边搓汤圆。一块块小面团在我手中变成了一个个圆滚滚的“球”,妈妈和外婆再往这些球的肚子里装点料,就完成了。另外,我还搓了几颗小兔形状和星星形状的汤圆。

  准备下锅了,白滚滚的汤圆一个个跳进锅中,随着沸腾的水,在锅中翻滚,如同一群白白胖胖的顽皮孩子,好似在锅中游泳呢!不一会儿,一个个汤圆浮在水面上,变得更胖了。再捞起,装盘,热气腾腾的汤圆令人垂涎三尺。我抢先吃了一个,却烫得咽不下去。咬上一口,芝麻味的流心露了出来,溢满口腔,甜腻腻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

  趁着空闲,外婆又用实心的小汤圆,煮了一碗咸的。一家人围在桌边,吃着热乎乎的汤圆,其乐融融。我边吃边问爸爸:“老爸,这吃汤圆有什么含义吗?”爸爸放下勺子,回答道:“这汤圆谐音“团团圆圆”,寓意阖家幸福团团圆圆啊!”

  吃过汤圆,我们有去看了花灯。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花灯让人应接不暇。有兔子形状的,有莲花形状的……看到很晚,我们便回家了。

  难忘……正月十五的元宵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十:

  闹元宵

  曾柏赫

  在元宵节当天,悬灯结彩,阖家团圆,好不热闹。

  在元宵节那一天晚上,我和家人一起赏花灯、吃元宵、猜灯谜⋯⋯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赏花灯了。

  我去了青少年活动中心赏花灯。我刚一进门,就挤在了灯笼堆里。灯笼里的光源汇聚在一起,亮得我睁不开眼睛,纵使馆内在晚上没有上灯,这些灯笼也将这里照的灯火通明。这些灯笼里,有一群“大高个儿”挤在两旁,还有一群“矮冬瓜”堆在中间,它们都穿着五颜六色的衣裳,一些穿了红色的衣裳,想让来的人都能注意到自己的红红火火;一些穿着蓝色的衣裳,显得十分稳重,才不像那群骄傲的红灯笼一样四处张扬;还有一些太害羞了,穿上了绿色的衣裳,配上火光一照,就看不见它的颜色了。再往远处走,有一群“兔子”灯笼,一个个的浑身雪白,在点上眼睛,抬起前爪,如果再配上一片草地,可真就与兔子无异了⋯⋯“真好啊。”一名老人望着“兔子”灯笼,不禁发出了赞叹;一名游人站在小灯笼边,安静地盯着小灯笼,仿佛在思考什么;一群小孩望着“兔子”灯笼,又蹦又跳的,玩得不亦乐乎⋯⋯

  望着这些灯笼,让我想到了诗人卢照邻写的“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关于花灯的由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伤人害畜,人们组织攻击它们。一只神鸟来到人间,却意外被不知情的人们打死了。

  天帝知道后大怒。命人在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天帝的女儿不忍心让人们受难,就偷偷驾祥云来到人间,把消息告诉大家。在大家焦头烂额之际,一名老人出了主意,让大家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放烟花爆竹,点上彩灯,天帝就以为大家都被烧死了。这招果然有用,大家都平安度过了这几天。

  在元宵节当天,是大家团圆的日子,是一个吉祥的日子。祝愿大家都能阖家团圆,共享欢乐。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十一:

  端午节

  林祺煊

  “一二!一二!一……”随着一阵阵有节奏的口号声传入耳内,不论男女老少都知道,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此拉开序幕!

  端午节嘛,自然少不了吃粽子与划龙舟喽!

  “加油!加油……”岸边人声鼎沸,从高处放眼望去,全都是黑压压的一片。妈呀!这是什么大场面?!待我再定睛一看,原来是赛龙舟!一条青龙和一条黄龙在水面上游走,船上的三十位勇士个个卯足了劲儿,不停地挥舞着船桨,身后的湖面上涌起阵阵浪花。青龙虽说落后了一点儿,但随着鼓点越来越密集,勇士们划船的速度也越发快速,而黄龙则像是察觉到了一般,也加快了速度。“哔——”哨声响起,两艘龙船一前一后冲过了终点线,观众席上瞬间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比赛结束后,谁都不愿意离开,大家站在岸边回味着赛船的乐趣……

  我恋恋不舍地回到家,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绿色的箬叶,我原先散掉的那份激动在这一刻又聚了回来。

  外婆抱着包粽子的材料走进厨房,我屁颠屁颠地跟了上去,“外婆外婆,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啊?为什么要包粽子吃呢?那粽子的形状又分几种啊……”我的嘴如同连珠炮般的往外发射问题。外婆慈爱地拍了拍我的头,嘴角带着一抹神秘的微笑:”你看着看着就明白喽!”

  外婆先是拿起两片箬叶叠在一起折叠成漏斗状,舀入半匙糯米并放上腊肉、咸蛋黄等多种馅料,再舀入一匙米包好后将粽绳扎紧,并放入锅中。随着锅中的白气升腾,我的眼前浮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屈原因受不了国家灭亡,不愿做亡国之人而投江自尽。当地老百姓不希望屈原的肉身被鱼虾啃食,就包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虾。这时,一阵香气窜入鼻腔,将我的思绪拉了回来。“粽子出锅喽”外婆一阵吆喝,将粽子盛入盘中。

  我连忙拿起一个粽子,剥开墨绿色的箬叶,轻轻舔着糯米团,粽子香便像烟雾一样向四周弥漫开来,让我陶醉其中。我不禁咬了一口,米团夹杂着棕色的腊肉丝儿在唇齿间默默绽放香味。“这也太好吃了吧!”我在不知不觉间露出了满足的微笑。

  又见龙舟,又祭屈原。

  又到端午,又闻粽香。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十二:

  二月二的芥菜饭

  黄欣悦

  “二月二,龙抬头”又是一年农历二月初二。在这一天里,我这样地道的温州人,自然要吃芥菜饭的啦。芥菜饭是温州的一种传统小吃,它营养丰富,含有大量叶绿素,有防止疥疮的功效,因此,温州民间有“吃了芥菜不生疥疮”的说法。妈妈告诉我,关于芥菜饭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一天,乾隆皇帝来民间考察,来到了穷困书生张某家中。热情好客的张某正准备请皇帝吃顿便饭,却发现家中米不够,也没有菜肴,于是他灵机一动,把芥菜炒成饭端给皇帝吃。皇帝吃了赞不绝口,忙问这是什么饭。张妻回答说,这是芥菜饭,吃了不会长疥疮。恰好这天二月初二,于是二月二吃芥菜饭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听妈妈讲完,我就跑去看爸爸炒芥菜饭。我们老家在苍南宜山,所以选用了宜山芥菜。芥菜味虽微苦,却有一股淡淡的清香。爸爸把芥菜、酱油肉,以及其它佐料,切好放在一起炒。各种食材在锅中翻滚,上下抖动,香味也随之散开,有香菇的香味,虾米的鲜味,但更多的是芥菜的清香。我深吸一口气,香气直冲鼻尖。我直勾勾的盯着锅里,已经迫不及待想吃饭了。爸爸却抿嘴一笑,盖上了锅盖:“还要再闷一会儿。”我如同一个泄气了的皮球离开了厨房。

  过了一会儿,芥菜饭终于出锅了,我冲向饭桌。出锅的芥菜饭绿里透白,还夹杂着几片酱油肉,它在油的衬托下闪闪发亮,吃一口,更是清香四溢,简直美味到极致。我不禁叫了起来:“nice!”妈妈也砸巴砸巴嘴,眯上眼,一副对饭的味道挺满意的样子。很快,饭碗就空了,我摸摸肚子,十分满足。

  饭后,我想着二月二的芥菜饭是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我心中家乡的味道,我希望能将这道传统美食发扬开去,让更多人认识它!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十三:

  温州花灯

  陈澄

  “传说一只神鸟来到人间,不小心被猎人射杀,天帝便要在人间放火,人们为了保命,就做出了花灯,花灯亮晶晶的,仿佛火光一般,天帝以为已经放了火了,便不叫天兵们放火了。”爸爸边带我去世纪广场边说着传说。

  我们来到了世纪广场,只见这里金光闪闪,不少的花灯聚集此处。这里人山人海,人头攒动。花灯节里的花灯各种各样,有圆球状,骰子状等等。爸爸告诉我:花灯力的很多形状,在古代就有了。

  这里最受欢迎的是兔子灯。这个灯做的惟妙惟肖。兔子转着头,仿佛在寻找家一般,让人身临其境。有的人赞叹道:“这灯做得太好了。”有的人看着露出了会心一笑,还有的人一言不发,仿佛猜中了兔子的心思。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又一个新的灯备受欢迎,我跟随人群走过去,这是关刀灯,就是关公的青龙偃月刀为模型做的,这“青龙偃月刀”,我仿佛来到了三足鼎立的三国时代,关羽拿着这边青龙偃月刀,在敌人中七进七出大杀四方,吓的敌人落荒而逃。看着这把青龙偃月刀,我甚至已经渐渐沉醉其中了。

  事后,爸爸告诉我:“花灯是古人的智慧传承,它可是在南朝时就有记载的了,而传说故事是后来编出来的,其实花灯最早不是干什么干什么,而是古人们向上天祈求风调雨顺,能够一路顺风。听了爸爸的话,我又增添了许多新知识。

  花灯,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它是古人的智慧结晶,我们要保护它。这是看了温州花灯后,我的感想。

Copyright © 2018 www.dwz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动物作文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2014531号-3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