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邓稼先的一封信 篇一:
白宇桐
尊敬的邓稼先院士:
您好!现在是2021年,一个科技发达,交通便利的时代。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如同一头觉醒的东方雄狮,撼动整个世界,爆发出了令世界惊讶的力量。在这经济迅速发展的背后,总会有人肩负振兴中华的重担,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山河无恙,只因英雄铁肩担当。
而您,就是这样的英雄。
您在读书求学期间,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也曾秘密参加了抗日聚会。之后,您出国留学,读到了博士学位,即便美国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您还是毅然决定回国。
还记得1958年那个秋天,刘杰副部长找上了您,和您说国家要搞个“大炮仗”,但要求必须严格保密,询问您是否要参加,您听到可以为祖国做出贡献,便义无反顾地同意了,即使回到家也只是和妻子说调动工作。从此,您的名字——邓稼先这三个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的无影无踪,您的身影也只出现在深宅大院和大漠戈壁。如此严密的工作,哪怕是家人也不能告诉,您却从未有过一句怨言,也就这样瞒过了自己的妻子。也正是在您和团队的坚守下,原本预计十年时间发明的原子弹,仅仅用时六年就被制造了出来。
1964年10月,在我国西部戈壁,伴随着一声霹雳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这宣告着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此之后也仅用时两年零八个月就制成了氢弹,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的奇迹。但您的身体也因为长时间受到核辐射而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即便是这样您也并没有放弃科研工作。
时间流逝,转眼就到了1985年,您身体中的癌细胞早已扩散的无法挽救,此时的您却提出了去看天安门,在这个时候,您的心中还依然纪念着祖国。也是直到后来,您的名字才被人们知晓,您的故事和经历也才被广为流传。
也正如杨振宁所说“正是由于中国有了这样一批勇于奉献的知识分子,才挑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如今中国的伟大成就也是正是由一代代中国人共同创造的。现在,是年轻人的时代,我们固然应牢记使命,振兴中华,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牢记历史,牢记每一位为当今社会做出贡献的英雄。
也正是有了您,有了您这位英雄,中国的核武器才得以发展的如此迅速,正因和您一样的人用铁肩担当,才使今天的中国如此强大。
此致
敬礼!
白宇桐
2021年5月20日
给邓稼先的一封信 篇二:
马君怡
敬爱的邓稼先爷爷:
您好!
在历史课本上,我学到了您的事迹,又在查找了一些资料,才知道您是那么的伟大。您曾说过一句令我记忆犹深的话:“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您将一生献给了祖国。您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您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您是无名的英雄,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您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直到过世,人们才了解您的事迹。
您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当年,您却毅然回国。您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让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在一次航投试验中,降落伞出现了问题,原子弹坠地被摔裂。您明知道很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因您抱过被摔裂的原子弹,回北京检查过后。发现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可您依旧坚持回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您仍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我看到了您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
在您的一生中得了许多次的奖,1980年,您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这些您应该都知道,可后面这两项奖我由衷希望您知道,这两项奖是您逝世后追授的。在1987年和1989年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又授您“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您对祖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1996年7月29日,是您逝世十周年的纪念日。这一天,中国政府进行了第45次也是最后一次核试验,以使人们永远铭记您对中国核武器研制事业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并郑重声明:“自1996年7月30日起,中国开始暂停核试验。”
现在的中国已经变得强大,不再受到欺辱,是因为有许多向您一样为了祖国无私奉献的人们,前赴后继地为祖国作出了贡献,我们会永远铭记您们。愿您化作天穹之上的一颗明星,注视着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此致
敬礼!
马君怡
2021年5月20日
给邓稼先的一封信 篇三:
黄怡嘉
“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但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民族意志永远向前,向着热腾腾的太阳,和我一样。”
——题记
邓稼先:
您好!
我不知道您的样子,但我记得您的名字。我不知道您为什么,但我知道您为了谁。
您在1924年的盛夏出生。那时的夏天与天公的心情一样动荡。人们在军阀的混战下,生灵涂炭。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罪恶的双手伸向了这原本安宁和乐的土地。几十年后,哪怕新中国已经成立,但是那时的夏天依旧流金铄石。街上的人熙熙攘攘,哀求着天公作美,人们坐在木椅凉席上,摇着蒲葵扇,闷热冗杂的空气也没有掀动一丝凉爽,知了也一声不吭地默许着这份枯燥。
您的童年、少年和青年几乎都是在受外国欺负的屈辱中度过。那时的知识分子都有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您抱着让中国强大的梦想来到美国读博士,为了早点报效祖国,每天学习、实验到凌晨两三点,早上六点起床继续攻关;有时甚至通宵达旦,节假日也不例外。
您博士毕业后,您的导师认为凭着您的才华和努力,一定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极力挽留您,给您优渥的条件,还打算送您到英国继续深造,可您却义无反顾地返回到当时贫穷落后的祖国。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刘杰找到您,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您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您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许鹿希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此,您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您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虽然在戈壁滩,您的一日三餐经常是馒头就着酱油,有时还以树皮充饥,饿得全身浮肿,计算工具只有算盘、计算尺和手摇计算机。但是您带着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们,做出了美国依靠14个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才取得的成就。
马斯洛曾说:“人的需求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有些人追求的是物质享受,而您追求的是自我实现。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天空中出现了一朵并不绚丽多彩的“蘑菇云”,您便知道您成功了。您不仅为自己,还为国家和全球华人赢得了尊重。
在白色的房子里,仿佛与天堂交接的地方,您身边传来渺远的呼唤声,看见一张熟悉又陌生的面孔——许鹿希。刺鼻的消毒水充斥在身边,脚步声阵阵,不绝于耳。您本可以风光地站在她的面前,得意地宣扬自己的丰功伟绩,但是现在却不得不这般虚弱地躺在本应穷其一生保护的人面前。可还有尽其一世的事:“这是一份给中央的建议书,”您一边说着,一边用颤抖的手把一摞纸递给坐在病床边的许鹿希,“你亲自送到中央,要绝对保密!”医生给您打了一针杜冷丁。
您这一生中,度过了62个夏天。您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6年7月29日,应是一个举国神伤的日子。您在盛夏中去了另一个世界。
现在的夏天真好啊,洗干净的桃子和杨梅放在篮子里,嘴里嚼着绿豆冰糕的一角,还有切好的西瓜,头顶的风扇骨碌碌地转着。
我不知道您为了什么,但我知道您为了谁。是为了秋的收获,为了夏回白云归。
此致
敬礼!
黄怡嘉
2021年5月20日
给邓稼先的一封信 篇四:
罗睿熙
敬爱的邓稼先:
您好!我是21世纪的一名中学生,语文课堂和历史书中我们了解着您的事迹,领悟学习着您的精神。
您与众多为国默默奉献的科技工作者,在共和国科技发展历史上,书写了辉煌的一章。化身星辰,点燃我的人生梦想;变成大海,乘载我要努力前行。
一颗爱国之心,让您在留学后带着累累知识硕果回到祖国,从事科技事业。1958年一天,二机部部长办公室里,收到要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重任,一颗淡泊名利、甘于默默奉献之心,让这项要严格保密的团队科研工作得以进行,连您的家人都不知道。一颗意志坚定、敢于迎难而上突破困难之心,一颗勇于探索之心,让我国在受他国技术封锁困难背景下,一步一步地走出了中国原子弹道路。1964年10月16日,我国西部戈壁上的霹雳巨响,以及随之腾空而起的蘑菇云是对全世界做的宣告。
六年的坚持,对各利金钱的看淡,对科研环境与技条件的不失信心,对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的不懈努力,更重要的一一对祖国清澈的爱!
看着胸前熠熠闪耀的团徽,我知道这是祖国赋予我们青年一代的使命,时代的接力棒将递在我们手中。它告诉我要将您、以及像您一样的前辈们爱国、淡泊名利、勇于探索,敢迎难而上突破困难的精神继承发扬。
我有梦想啊,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像您一样的科学家,学好现在的每一门功课,为的是让自己有能力在国家受外国技术封锁时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决心与团队研发出创于中国、领先世界的中国芯片。有能力在世界目前薄弱或空白的领城,与团队打出一条中国道路,设计制造出新型军事武器,航天设备。
您做为一名祖国的科技工作者,最期望看到的莫过于祖国科技在不断向前飞速发展。不懈奋斗与默默奉献的精神一脉相承,我们青年一代将慷慨踏歌,以奋斗报效祖国!
此致
敬礼!
罗睿熙
2021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