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七上教案 篇一:
“听一场雨,品一种情”
《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部编版新教材,在原来苏教版的基础上,呈现了这以下5个特点:(1)双线组元,既发挥育人功能,又照顾到语文能力的培养(2)保持选文经典性的同时,下大力度开发新选文(3)作业系统设计层次丰富,题型灵活(4)写作教材强调一课一得,并增强活动性和指导性(5)综合性学习更有语文性,更富操作性。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是新教材增加的新篇目。这一个单元要主要学习默读、快速阅读全文的阅读方法,发挥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艺术境界。
二、学情分析
诗歌教学重在诵读和品味诗歌的语言,感悟作者的情感。七年级的学生,刚从小学升入中学,处于过渡适应阶段。学生对中学语文的特点、学法等还不了解,还没有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对古诗词的积累也不多。鉴于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这节课教学设计的重点是让学生在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品出感情。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够读准诗歌的字音和节奏;
能够读出诗歌的情感,并熟读成诵。
2、过程与方法:
品析诗歌语言及表现手法,感悟作者寄托的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能够联系实际,体悟家国情的真正含义。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够读出诗歌的情感,并熟读成诵。
2、教学难点:品析诗歌语言及表现手法,感悟作者寄托的情感。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具:ppt课件,背景音乐,导学案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2、新课学习
2.1环节一(读准一首诗):
诵读指导一:朗读方法指导
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提示,自由朗读《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读准字音:(注意读音)僵、戍、阑
(2)读出节奏:
夜雨寄北
李商隐(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宋)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3)学生试读,点评。
(4)集体朗诵。
2.2环节二(读懂一首诗):
自学指导二: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结合注释和作者的写作背景,展开合理想象,四人为一个小组,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把《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两首诗所展示的画面、体会到的情感跟你所在小组成员说一说。然后将你们小组最好的作品写下来,分享给我们。
(1)《夜雨寄北》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曾任县尉、秘书郎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当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无题”诗也常有所寄寓。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夜雨寄北》是诗人滞留巴蜀怀念长安亲友(妻子)之作,亲友(妻子)在巴蜀的北方长安,所以题名为《夜雨寄北》。
(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小组合作完成:我仿佛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画面)。
(3)小组合作学习,检查反馈。
(4)根据理解读出诗歌的情感:女生读《夜雨寄北》,男生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全班齐读两首古诗。
2.3环节三(读出一种情):
自学指导三:同桌互助学习
问题探究一:《夜雨寄北》(李商隐)这首诗中哪些词、句,你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对团聚的期盼之情,并说说理由。(提示:从你所学古诗词语言赏析的方法来思考)
①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不仅描写出巴山夜雨灌满秋池的情景,也流露出诗人滞留他乡无法回家与妻子团聚的惆怅心绪,如这秋水般不断的往心头涌涨。
“秋”点明季节,渲染悲凉的气氛。
②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想象与妻子团聚剪烛夜话的情景,表达诗人急切盼望和妻子团聚的思想感情。
问题探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这首诗中哪些词、句,你可以感受到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并说说理由。(提示:从你所学古诗词语言赏析的方法来思考)
诗人“僵卧孤村”处境艰难却“不自哀”,为什么?
夜阑:夜已将近,诗人忧思难眠。
入梦来:窗外寒风呼啸,如战马嘶鸣;雨打柴扉,似万箭齐发。在梦里,他终于踏上金戈铁马的战场。这是一个多么豪壮的梦啊!然而,这只是一个梦呀!
这一个梦,陆游竟做了一辈子。陆游一生从未得到重用,多次遭到打击,晚年更是落魄困窘,但是他“位卑未敢忘忧国”,一生都在想着江山社稷。
陆游的一生就像一本书,一边是冰冷残酷的现实,一边却是热血沸腾的理想。在这本书上赫然写着两个大字——爱国。而这种情感也时刻在我们的心中激荡。
问题探究三: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3、新课小结:
4、拓展延伸
现在是和平年代,不用我们背井离乡,也不用我们征战沙场,那么你们是如何理解这种爱家、爱国情?怎么做才算是爱家、爱国呢?请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5、作业布置
(1)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往今来同样抒发念家,爱国的诗歌何止这两首,希望这两首诗歌作为一个“引子”,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去了解更多的中国古诗词。今晚回家请同学们收集这类主题的诗句,下次课我们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交流。
(2)熟练背诵这两首诗,并预习剩下的两首诗。
结语:听着配乐,我们一起来有感情的背诵这两首诗。
课外古诗词诵读七上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熟读古诗,积累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
2反复诵读,领会诗情,提升学生品读诗歌的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领会诗情
三、教学难点
提升学生品读诗歌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材分析
《课外古诗词诵读》是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篇目。本课的学习,强调了由课内到课外的拓展阅读,是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和有效补充。能有效加强学生的文化积累,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美感的认识。通过反复诵读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本课所选的四首古诗,都是七言绝句,读起来节奏鲜明,韵律优美,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所学诗歌的有关资料:作者生平,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抄写下来,以备上课时使用。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展开一场诗词之旅,让我们一起走进《课外古诗词诵读》。踏进诗歌的殿堂,领悟诗歌的魅力。大家打开课本162页。
课件出示课题
(三)朗读古诗揣摩朗读技巧
学习古诗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诵读,诵读古诗有哪些要求和技巧呢?课件展示:
明确: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律读出诗歌的声韵美
注意诗歌停顿的划分:按意义单位划分按音节划分,并无定数,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这四首古诗都是七言绝句,音节划分一般是二二三,或者四三。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四)交流资料诵读领悟
要想读懂一首诗,还要围绕古诗查找相关资料,例如,作者生平经历,诗歌创作背景等。课件展示
学生小组内交流所查找的资料,根据相关资料,谈谈对这些诗歌的理解。全班交流。
1《泊秦淮》表达了诗人对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统治者的批判,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之情。
2《贾生》揭示了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3《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抒发了作者游历山野轻松闲适的心情。
4《约课》表现了诗人等客不来的怅惘和无奈之情。
指名朗读:选择一首诗,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诵读,读出诗中的情感。听读学生评议,帮读。
(五)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讨论下列问题:课件展示
1《泊秦淮》中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2《贾生》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3《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4《约客》中,你认为哪个字用的妙?为什么?
指定学生全班交流。
(六)个性诵读
全班展示小组集体诵读,体会古诗词的声韵美。
(七)总结
中华文明的史册上,优秀的诗歌灿若繁星,希望同学们多诵读,多积累,用古代文人的情怀和智慧,来点亮我们今天的生活。
七板书设计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读查诵
八教学反思
1、加强朗读教学,训练学生个性化的朗读,是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本课中学生朗读效果较好。
2、强调对古诗词的深刻理解和独到的情感体验,不必追求问题的统一答案,本课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出了学生对每一首古诗独到的情感体验。
3、由课内到课外是大语文的教学要求,本课课外古诗词欣赏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拓展了知识。
4、本课不足之处是学生的朗读水平还有待提高,在以后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5、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培养。
课外古诗词诵读七上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诗有关知识;2、品味语言,体味古诗意境;3背诵诗词。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诗词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教法学法:诵读法,讨论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泊秦淮》
1.作者作品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文学家,京兆万年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代表作品有《泊秦淮》《阿房宫赋》等。
《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的七绝,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2.品读明意:罩着河水,月亮笼罩着沙。入夜,我将小船停靠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可怜的商女不知道国已经要亡,还在对岸唱着淫靡之曲《后庭花》。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和深深忧虑的情怀。
3.诗歌欣赏
本诗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引发思古之幽情。后二句由一曲《玉树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一个“犹”字透露出作者批判之意、忧虑之情。
4.背诵与默写
二、学习《贾生》
1.李商隐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沁阳。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2.贾生
贾谊:贾谊(前200-前168),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文学家。年少即以育诗属文闻于世人。后见用于文帝,力主改革,被贬。改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堕马而死,自伤无状,忧愤而死。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著有《新书》十卷。代表作有《过秦论》上、中、下三篇,《陈政事疏》(亦名《治安策》),《论积贮疏》等。《过秦论》总结了秦代兴亡的教训,实则昭汉之过。《陈政事疏》和《论积贮疏》是批评时政之作,提出用“众诸侯而少其力”的办法,巩固中央集权制。要“驱民而归之农”,巩固政权。其文说理透辟,逻辑严密,气势汹涌,词句铿锵有力,对后代散文影响很大。鲁迅曾说,他与晁错的文章“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汉书·艺文志》著录有赋七篇,被贬长沙途中渡湘水时作《吊屈原赋》,以自谕。谪居长沙三年,作《鹏鸟赋》,假托与鹏鸟的问答,说明“万物变化之理”,对死生荣辱,万物众生,皆不在意。发自肺腑,哀伤之情跃然纸上。假辞赋之要,抒忧国之情。其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所著文章五十入篇,刘向编为《新书》十卷,已散佚不全。明人辑有《贾长沙集》,今人辑有《贾谊集》。
3.诗意: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问无关轻重的鬼神之事。
4.主旨这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5.赏读诗歌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6.背诵与默写
第二课时
三、学习《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1.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宋代诗人。其诗风自然活泼、幽默诙谐,人称“诚斋体”。代表作品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2.诗意: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空欢喜一场。当你进入到万山深处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拦。
3.主旨: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4.赏析
这是一首哲理诗。
诗的前半部为议论,后半部为描摹,二者构成先果后因的内在联系,均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思想感情,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表明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地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本诗朴实平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一个“空”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放”、“拦”等词语的运用,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拟人)。
5.背诵与默写
四、学习《约客》
1.作者简介
赵师秀(1170-1219),浙江永嘉人,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南宋诗人。赵师秀与徐照、徐玑、翁卷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开创了“江湖派”一代诗风。编有《赵师秀集》《天乐堂集》等诗集。
2.诗意:黄梅时节处处都在下雨,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鸣。时已过午夜,已约好的客人却还没有来,(我)无聊地敲着棋子,灯灰震落在棋盘上。
3.主旨: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采用写景寄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是一首情景交融、清新隽永、耐人寻味的精妙小诗。
4.赏读诗歌
这是南宋诗人赵师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雨”“池塘”“处处蛙”,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没事可干,“闲敲”棋子,静静地看着闪闪的灯花。诗歌采用写景寄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内心含而不露的寂寞之情。情景交融、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5.背诵与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