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教案(精选9篇)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教案(精选9篇)
时间:2023-02-16 15:14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章细节,揣摩人物内心世界。

  3.品读文章质朴深沉的语言。

  4.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过程与方法:

  从情境创设和情感铺垫导入,解读“我”和母亲。引导学生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体悟亲情和生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作者和母亲的经历和感受,真正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并用正确的态度面对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品味揣摩语句,深入理解课文。

  2.走进“我”和母亲的内心世界;感受母亲形象。

  教学难点:

  切实体会母爱的博大无私,指导学生学习如何面对磨难。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情境引导法、朗读法、赏读评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通过情境创设和情感铺垫导入,反复品读课文,逐步深入理解课文。

  2.学生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激发学生阅读体验。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入:

  教师出示PPT并朗读:

  我一直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中,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听,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

  这段文字节选自史铁生的散文《有关庙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一个人强烈的想念之情,这个人便是他的母亲。学习了史铁生回忆母亲的散文《秋天的怀念》,我们会对这种情感有更深的体会。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走进作者

  播放视频课件《秋天的怀念》作者介绍。

  1.史铁生虽遭遇了不幸,但他最终走出了人生的困境。看完视频,说说史铁生取得了哪些成就。

  2.课件展示: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授奖词)

  3.导入下一环节:史铁生不仅给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学作品,而且用自强不息的精神光辉照亮了很多人的心。那么,是谁照亮了史铁生的心?

  板书:史铁生──被母爱照亮的人

  设计意图:1.营造情境,引导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突出史铁生的成就以及母亲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带着感情走进课文。

  (三)感知课文

  1.播放情境课文宣泄的痛苦并引导思考:

  (1)当初,史铁生如何面对“双腿瘫痪”遭遇?(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分析理解)

  (2)母亲又如何面对“暴怒无常”的“我”?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体会母亲内心的痛苦)

  2.播放情境课文秋日的遗憾并引导思考:

  (1)母亲为什么要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唤起“我”对生活的勇气,鼓励“我”要好好活)

  (2)这段文字对母亲作了哪几方面的描写?(动作、语言、神态、心理)

  3.播放情境课文烂漫的秋菊并引导思考:

  (1)在前文中找出和最后一句话照应的句子。

  (2)把题目“秋天的怀念”改为“怀念母亲”好不好?

  不好。一是作者以季节的变化来组织材料的,“秋天的怀念”体现了这一点。二是文章末尾描写了秋天的菊花,起了衬托心情和揭示主旨的作用。改为“怀念母亲”则体现不出作者精巧的构思。

  4.自读课文,读出人物的情感。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听读、朗读、思考、讨论中感知课文,重点感知“我”和母亲的形象。

  (四)解读人物

  第一,解读作者的心路历程。

  同学们!下面让我们细细品读文章的语句,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

  1.播放课文解析从绝望到希望──探究作者的情感脉络。

  2.提出并探讨问题:

  ①“北归的雁阵”“甜美的歌声”为什么会让“我”更加痛苦?

  ②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一下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明确问题一:“北归的雁阵”带来春的信息,其自由自在飞翔的样子让人羡慕;“甜美的歌声”往往激起人们对生活的憧憬,在这些美好的事物的反衬之下,双腿瘫痪的史铁生会觉得更加痛苦。

  明确问题二:“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写出母亲忍受着巨大的病痛折磨却包容“我”的喜怒无常,侧面表现作者的内疚;“再也”写出了深深的遗憾。

  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找出相关的句子细细体会。

  第二,解读母亲的形象。

  1.组织讨论:母亲的感人形象是通过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体现出来的,画出你感受最深刻的句子,小组交流,说说其动人之处。

  2.出示《我与地坛》里的一段文字:

  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最终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对照上面一段话,结合文章相关语句思考:为什么“这样的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引导学生从三方面理解:一是母亲深受病痛折磨;二是“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三是担心儿子不能“好好儿活”……

  设计意图:对文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品读重点字词及具体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五)写法探究

  探究“借景抒情”的手法。

  探讨问题:文章最后一段为什么要详细描写多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绽开得烂漫?

  一是通过菊花的烂漫衬托作者对生活的热情,这是以景衬情的写法;二是以菊花照应上文“母亲生前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这件事,借菊花怀念母亲,同时照应了题目。

  设计意图:引导了解常见的写作手法,体会写作手法的作用。

  (六)活动学习

  主题:说说给我最关爱的亲人。

  参考文本素材秋天的怀念活动设计。(主题:感恩母亲)

  设计意图:实现课内外迁移,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实现能力迁移和情感内化。

  (七)布置作业

  1.布置检测练习。

  参考秋天的怀念同步检测。

  2.拓展阅读。

  史铁生的其他作品《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写一篇读书笔记。

  设计意图:1.基础知识巩固。2.让学生感受母爱并用行动和语言表达感情。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及重点

  品析关键词句,能通过母亲的语言、表情、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伟大而无私的母爱,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情感。

  学习

  二、导入新课

  出示作者照片,介绍作者史铁生,并交代他写作此文时的背景,从此引入课文,了解一个知名作家在遭遇人生重大挫折时所经历不为人知的苦难心路历程。

  三、揭示课题

  (板书:秋天的怀念)

  通过辨析“怀念的秋天”与“秋天的怀念”语序的不同,强调课题中“怀念的内涵:即突出秋天的怀念‛是一种情感。将秋天的人、事、景沉淀成一种情感,那就是——怀念(下划标线)

  四、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初步感知母亲形象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突出母亲为儿子做的事,初步感知母爱的无处不在。

  五、细读体会,感悟母爱之深沉伟大

  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怎样?(暴怒无常)我的“暴怒无常”都体现在哪里?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我狠命地捶打着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言外之意是不想活了)

  从这些文字中,你能体会到一个怎样的史铁生?

  (史铁生在面对瘫痪的现实和打击时的绝望与无奈,孤独与痛苦)

  (品读体会)(适时板书:暴怒无常,绝望痛苦无奈)

  2.当史铁生的母亲看到儿子这个模样,她是怎么做的呢,可见母亲怎样的品质?

  事件: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在我心情稍微平静的时候要劝我去北海看菊花…….

  重点品析: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区分:母亲走过来,拉住我的手,止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原文更能体现母亲的焦急、担心。母亲“扑”住的是儿子想死的念头,“抓”住的是儿子的命)

  母亲“忍”住的仅仅是她的哭声吗?再读课文,小组交流

  史铁生的母亲自己当时是怎么一种情况?

  请学生诵读:“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赏析:吐:tǔ可以控制tù不可控制说明病情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

  补充说明:史铁生的母亲得的是肝癌,得这个病的患者的肝会越来越硬,体重越来越轻,尿根本排不出去,肚子鼓得越来越大,还会经常吐血,疼痛难忍。而且这样的病不到三个月就会死去。(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通过品读,感受母亲病情的严重。)

  3.与史铁生相比,母亲是怎样面对自己人生的苦难的?(儿子的瘫痪,自己的病入膏肓,儿女的未成年)

  (1)、对待自己的病情,选择的是隐瞒。

  (2)、对待瘫痪的儿子,选择的是无微不至的呵护。(包括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鼓励)

  板书:母亲:细心守护(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鼓励)

  母爱:坚忍无私伟大

  4.如何理解母亲多次提出要带我去北海看花这件事?

  (1)文中母亲几次提出要带儿子去看菊花?(二次)

  (2)那第一次儿子是什么反应?(不,我不去!),而第二次,儿子是什么反应?母亲呢?从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来?(抓关键词句:挡、央求、踩等,感受母亲高兴的心情,体会母爱的用心良苦)

  5.如何看到文章最后作者去北海公园赏菊缅怀母亲这一事件,他想借此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预设:在史铁生的眼中,菊花是这样的淡雅、高洁、热烈、深沉,就像母亲

  的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与第一自然段中的见什么烦什么的史铁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6.进一步介绍史铁生后来的成就,你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史铁生?思考:是什么改变了一蹶不振的史铁生?

  是坚忍而又伟大的母亲,用她那无微不至的爱唤醒了儿子生的念想,激发了他与命运抗争的斗志,在母爱的呵护下,在自己的努力下,他战胜了不幸的命运,用行动告慰死去的母亲,他不但战胜了种种苦难,而且还成为了一位著名作家,他的作品被好多翻译家翻译成外国的文字在世界发行,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在用笔代替双腿书写着‚好好儿活‛的含义。而越是懂得‚好好儿活‛的含义,就越怀念他的母亲,作者在很多文章中都写到了母亲。例如:《合欢树》、《有关庙的回忆》、《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

  六、拓展深化,学会感恩

  读着史铁生对母爱的诠释,激发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说出自己对母爱的理解,用生活中的事例作补充说明。(学生在《烛光里的妈妈》背景音乐中静静回忆)(学生畅所欲言)

  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强调学会感恩的重要性。

  七、布置作业

  写一篇《妈妈,我想对您说》的文章,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一)、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二)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三)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教学难点: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枫叶似火,硕果累累,秋天的美别具一格,秋天的美实实在在,秋天的许多事物都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也会让我们产生某种怀念的情绪。

  导学案:

  一、下面四段话是同一个人写的,你觉得他应该是怎样的人?

  A、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B、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C、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D、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答案:

  二、读课文,体会复杂的情感

  1、解题:你理解的题目的意思《秋天的怀念》是:

  由秋天的故事引发的对母亲的怀念。

  2、读完课文你的心情如何?至少用两个词来形容

  3、你感受了“我”怎样的情感?

  (1)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

  (2)作者对母亲的忏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

  (3)作者对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

  (4)作者自己的成长,完全理解母亲了……

  忏悔、内疚、痛悔、思念、愧疚等

  4、你觉得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三、质疑有声:

  1、

  2、

  四、延伸阅读:给身在天国的史铁生或他的母亲写一封信,并写一句墓志铭。(发放关于名人墓志铭的材料)

  附:名人墓志铭

  聂耳是我国的著名作曲家,他的墓志铭引自法国诗人可拉托的诗句:“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的精力,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后35位,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数值。在他的墓碑上就刻着:“π=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

  英国诗人雪莱的墓志铭是莎士比亚《暴风雪》中的诗句:“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

  爱尔兰诗人叶慈的墓志铭是他去世前夕写的一首诗的最后十七个字:“对人生,对死亡,给予冷然之一瞥,骑士驰过。”

  大文豪萧伯纳的墓志铭:“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还是一定会发生。”

  大作家海明威的墓志铭:“恕我不起来了!”

  对任何一位画家的赞美,又有什么样的语言,能胜过出现在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墓碑上的:“活着,大自然害怕他会胜过自己的工作;死了,它又害怕自己也会死亡。”

  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墓志铭精炼:“米兰人亨利·贝尔安眠于此。他曾经生存、写作、恋爱。”

  伏尔泰,这位《哲学通信》和史诗《亨利五世》的作者,顺理成章的在专门迎葬伟人的先贤祠里占了一“席”,并受到这样的赞美:“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他拓展了人类精神,并且使之懂得它应当是自由的。”

  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的墓志铭出自哲学家柏拉图之手:“美乐女神要寻找一所不朽的宫殿,终于在阿里斯托芬的灵府发现。”

  古希腊大数学家刁藩都的墓志铭:“过路人,这里埋葬着刁藩都的骨灰,下面的数字可以告诉你,他的一生有多长。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愉快的童年。在他生命的十二分之一,他的面颊上长了细细的胡须。如此,又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他结了婚。婚后五年,他获得了第一个孩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命运给这个孩子在世界上的光辉灿烂的生命,只有他父亲的一半。自从儿子死后,他在深切的悲痛中活了四年,也结束了尘世的生涯。”

  杰弗逊是和华盛顿、林肯齐名的美国三大伟人之一,美国的第三任总统。他的墓碑碑文是他自己写的:“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令的作者和弗吉尼亚大学之父。”

  卢梭:“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

  马克·吐温:“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贝多芬:“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有的人。”

  美国空军颁发紫心勋章给麦洛维奇,表扬他在越战中的英勇表现。后来他被发现是同性恋者,于是被解除军职。其墓志铭为:“当我在军队时,他们因我杀害两个人给我一枚勋章,却因我爱一个人解除我的职务。”

  普希金:“这儿安葬着普希金和他年轻的缪斯,爱情和懒惰,共同消磨了愉快的一生;他没有做过什么善事,可在心灵上,却实实在在是个好人。”

  牛顿临终前曾说:“我只不过是在大海边捡贝壳的小孩”。然而,大异其趣的是,镌刻在这位英国大科学家的墓碑上的,却是:“死去的人们应该庆贺自己,因为人类产生了这样伟大的装饰品。”

  日本医学家野口英世,曾长期工作和生活在美国。为了探究肆虐在非洲的黄热病病源,声誉日隆、功成名就的他,力排众议,毅然决定亲自深入疫区,终于殉职。在纽约乌兹德伦墓地上的他的铜板墓碑上,刻的是:“生于日本猪苗代,死于非洲哥尔多克斯,献身科学,为科学而生,为科学而死。”

  英国大诗人莎士比亚对自己遗骸、“阴宅”的珍爱,似乎并不在著名的埃及法老之下,法老库孚墓碑上,有令人恐怖的咒语:“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冀’将在他头上降临。”而莎士比亚的墓志铭,据说是他自己撰写的:“看在耶稣的份上,好朋友,切莫挖掘这黄土下的灵柩;让我安息者将得到上帝祝福,迁我尸骨者将受亡灵诅咒。”

  老师补充:

  一、品味语言,读懂母爱的深沉,。

  1、第一段中“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

  “悄悄地”——对儿子的理解、体贴“偷偷地”——对儿子的牵挂、关切

  2、理解:“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

  ——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各色花都有自己的绚烂,每个人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

  菊花的蓬勃生命力,渲染悲壮深沉发氛围,突出我的心理由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

  透过看菊花,母亲给儿子三究竟是什么,也正是史铁生在文章中写到——“随着小说获奖的激动逐日暗淡,我开始相信: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小结:冰心曾经说过:“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庇?”母亲用无私的爱守护鼓励受挫的儿子,燃尽生命最后一点油火,做儿子迷途上的指引的明灯。尼采曾说过:那些没有消灭你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强壮。他将死亡看作是回家,是恋人的分别,是安息。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一个超越了死亡的人,我们在这里祝愿他“回家快乐”!

  二、研读思考,读懂儿子的忏悔

  1、母亲对儿子的爱是深沉伟大的,那么儿子呢?儿子爱母亲吗?

  学生思考回答,小组讨论

  小结:作者曾经沉浸在自己命运的泥潭中无法自拔,仇恨生命、仇恨生活。他爱母亲,却忘却了如何去爱。人生有时就是如此,“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后悔的他惟有完成母亲希望他“好好儿活”的遗愿,才是对母亲的报答。

  “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

  五、作业:

  (1)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写一篇读书报告(1000字)。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能够画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语句,并根据语句概括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2.能够发挥合理的联想和想像来说出及写出人物的心里活动。

  教学重点

  1.能够画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语句,并根据语句概括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2.能够发挥合理的联想和想像来说出及写出人物的心里活动。

  教学难点

  能够发挥合理的联想和想像来说出及写出人物的心里活动。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受母爱,导入课文

  学生观看电影片段,感受母爱的伟大

  教师:这位母亲和一般的母亲有什么不同?(她的孩子和别人不一样,她的生活比别人更艰难,她必须比别人更坚强),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同样伟大的母亲。我们一起来走进史铁生的文章——《秋天的怀念》

  二、初步感知课文

  教师:题目是“秋天的怀念”,谁怀念谁?怀念她的什么事?请速读全文,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一:速读全文,感知课文,回答问题。

  三、说说母亲

  学生活动二:通读全文,用横线划出表现母亲性格或品质的语句,在旁边做好批注,并按要求发言。

  教师展示例子:我认为这是一位坚强的母亲,我是从“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这句话看出来的。

  学生发言,教师边引导边板书。

  教师课件展示部分句子。师生深情朗读。

  教师小结:我们通过母亲的行为、语言、神态认识这位母亲,当21岁儿子双腿瘫痪,失去生活的信心的时候,这位母亲用自己的坚强、忍耐、宽容、慈爱以及热爱生活的态度来影响儿子,鼓励儿子战胜生活的灾难。

  四、写写母亲

  教师:母亲的良苦用心,儿子当时能理解吗?(不能)母亲去世多年以后,儿子在怀念母亲的时候,他开始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了。我们来看作者的另一篇文章。

  教师课件展示: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待她再次送我出门的时候,她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现在我可以断定,以她的聪慧和坚忍,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她思来想去最后准是对自己说:“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我与地坛》

  教师配乐朗读。

  教师提问:画线的句子是一段心理描写,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这段话是作者发挥了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设想母亲的心理活动。)

  教师:对母亲最深层的怀念就是懂得母亲的心,接下来,老师想让同学们也当一回这位母亲的儿子,在多年后怀念母亲的时候,续写母亲没有说出来的心里话。

  学生活动三:仿照上面文段的写法,发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假设你就是作者,在多年后怀念母亲的时候,续写母亲没有说出来的心里话。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选一个文段续写,小组成员轮流朗读自己续写的内容。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文段一:“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体会母亲当时的心情,她思来想去,最后准是对自己说:________

  文段二:“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多少各不眠之夜,母亲独自强忍着病痛,她准是对自己说:________

  文段三:“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那时她准是对自己说:________

  文段四:“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如果母亲还在的话,她准会对我和妹妹说:________

  “我懂。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教师归纳:.母亲为什么那么喜欢带儿子去看花?秋天的菊花是什么样子?

  菊花的烂漫象征生命的美好,和妹妹一起去看,象征亲情的可贵。

  板书

  五、介绍作者的精彩人生

  教师课件展示史铁生的文学创作成就。

  六、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史铁生《我二十一岁那年》,了解作者患病的过程,感受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2.推荐观看电影《漂亮妈妈》,进一步感受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母爱的伟大。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朗读讨论法情感熏陶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重点难点:

  1、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2、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说明:

  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瘫痪时,怀着博大无私之爱的母亲是怎样地痛心与忍辱负重地照顾自己,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之情。史铁生笔下对亲情的回忆与感悟,让人感觉亲切而意味深长。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本文的主题并不难,但是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激发感恩情怀呢?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呢?基于以上问题的思考,在教学中,应以反复朗读为基本立足点,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读出感悟、读出体会,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深入文本,圈划、朗读、品味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2、难点:仔细朗读体会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作者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枫叶似火,硕果累累,秋天的美别具一格,秋天的美实实在在,秋天的许多事物都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也会让我们产生某种怀念的情绪。

  解题:由秋天的故事引发的对母亲的怀念。——《秋天的怀念》

  二、感知课文

  1、听示范朗读

  2、听完朗读,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脾气的人?

  ——性情暴躁、脾气暴怒

  3、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我的暴躁?

  ——(第一段)

  师: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他会——

  生:把眼前的玻璃砸碎;

  师: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他会——

  生:猛地把东西摔向前面的墙壁

  师:还有呢,妈妈要他去北海看菊花,他喊着——

  生: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么劲!

  4、为什么,他的脾气会这么暴躁?

  ——双腿瘫痪。是啊,原来生龙活虎,现在突然坐在轮椅上,自然会脾气暴躁。

  三、深入分析

  1、面对这样的儿子,他的母亲又是怎样做的呢?

  ——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我的动静

  ——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悄悄地”——对儿子的理解、体贴

  “偷偷地”——对儿子的牵挂、关切

  “扑过来忍住哭”——坚强、坚韧

  “好好儿活”——强忍着痛苦,劝儿子要坚强

  “抓住我的手”——执着

  2、品读第二段,母亲又是怎样对待儿子、表达对儿子的爱?

  “挡在窗前”——怕儿子触景生情

  “一会坐下,一会站起”——为儿子愿意看花而产生的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

  “央求般的神色”——母亲的执着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细心、体贴

  3、母亲此时,自己的情况是怎样的?

  ——身患绝症儿子瘫痪

  拓展阅读::“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她自己而不是儿子,可事实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呢,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4、“深受苦楚”的母亲:有没有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有没有猛地把手边

  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有没有大声呼喊我活着什么劲?

  ——自己做坚强的母亲让儿子成为坚强的儿子

  5、“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朗读描写菊花的句子,找出形

  容菊花的品质的词语: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

  风中正开得烂漫。

  淡雅高洁——母亲的写照

  热烈而深沉——母爱的写照

  6、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

  •——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

  •——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

  •——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

  •——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归纳总结::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

  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拓展阅读一::“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

  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合欢树》

  拓展阅读二::“我一直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中,我绝望得哭喊,心里

  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听,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

  ---------《有关庙的回忆》

  拓展阅读三::“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

  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我与地坛》

  课文题目的内涵:

  ——怀念母亲对儿子博大无私的爱

  ——怀念母亲坚韧的性格

  ——以勇敢面对人生的决心,告慰母亲在天之灵。

  四、课后练习

  1、文章最后自然段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学习这种写作手法,试着写一段

  景物描写以抒发某种情感。

  2、写一段给母亲的话,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深刻理解。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教案 篇六:

  一、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写,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

  二、学情分析

  现在的孩子大多沉浸在幸福生活之中。当然,这种幸福包含着他们每天享受的母爱。可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这种无私博大的爱。通过《秋天的怀念》一课学习,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朗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悟出母爱的内涵。同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体会这种爱,回报这种爱。

  三、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秋天的怀念》一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通篇洋溢着作家史铁生对母亲的无尽怀念和对母爱的深情赞颂。针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先创设情境,触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交流,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味人物的内心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从而培养学生关心长辈、尊敬长辈的思想品质。

  2、自学生字词,感受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在文中的作用及母爱的内涵。

  教学重点

  概括母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

  教学难点

  从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情中感受到母爱的内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带有重点问题及重点语句的幻灯片、音乐磁带、课文放大的插图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史铁生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背一首诗,会背的和我一起背。(师生齐背《游子吟》)知道这首诗写什么的吗?(生答:这是一首赞美母爱的诗)。是啊,小草无法报答春光的沐浴之恩,就像小草一样,我们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正是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和平凡、细致而深沉。(板书课题:10、秋天的怀念)

  2、交流信息:课前你们通过预习、搜集资料,你认识史铁生了吗?(生交流)

  3、(出示课文放大的插图)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史铁生和他母亲的一幅画。从这幅图上,你们看懂了什么?

  生:看出作者痛苦、忧伤,对生活失去信心,他的脸上黯淡无光。

  生:画中的母亲面带笑容,一手抚摸儿子的手,一手拍着儿子的肩膀,在亲切地抚慰儿子。

  过渡:对于史铁生来说,他年仅21岁就失去了双腿,这是是一份多么沉重的打击呀!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默读课文。师:你们读懂了什么?

  2、生交流:作者的心情很不好。师:对,他的脾气暴怒无常。并引读:“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妈妈让他去北海看菊花,他喊着:…….”

  师:是呀,作者活着还有什么劲儿,他的生活就要与轮椅相伴了,他的心情异常苦闷。你们还读明白什么?

  生:文中的母亲非常爱自己的儿子,关心自己的儿子。

  过渡: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请同学们讨论。

  三、从细小的事情中,品味词句,体会母爱的内涵

  (出示幻灯片1)讨论: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

  1、找出相关的语句。

  2、概括关心“我”的具体事例。

  3、从细小的事情中,体味到母爱的内涵。

  4、小组汇报。

  (1)、生:读“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看着我”、“我狠命地捶打……好好儿活……”

  师:从这些内容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这是“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的抚慰。

  师:哪些词句给你感受深刻?

  (生说出一些重点词语,其他学生补充,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师:母亲看到儿子在摔东西,为什么不去制止,反而躲出去呢?

  生:因为他想让儿子把心中的怨气宣泄出来,如果制止可能会给儿子增加痛苦。

  师: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母亲对儿子怎样?这种母爱中包含着什么?

  生:母亲关心儿子,理解儿子。

  生:这种母爱包含着理解。(板书:母爱中有理解)

  师:请两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生读)

  师:还有哪些语句?

  (2)、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读的这些想告诉大家什么?

  生:母亲身患重病,却不忍心告诉儿子,怕给儿子增加痛苦。

  师:这也是母亲关心儿子的一件事,其中也包含着母亲的爱,这种母爱中有什么?母亲睡不了觉呀!这是因为(生齐读:他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哪个词可以概括?

  生:翻来覆去。

  师:母亲疼得无法入睡,她说了吗?为什么?

  生:因为他不想给已经瘫痪的儿子增加痛苦,他默默地忍耐着。

  师:这也是一种母爱,其中包含了什么?

  生:忍耐。

  (板书:忍耐)

  师:这是一位何等伟大的母亲!谁能通过朗读来把母亲在身体上、心理上承受的痛苦表现出来。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还可以从母亲关心我的小事中体味到母爱的内涵吗?

  (3)、生读“听说北海的花开了,……他总是这么说。”“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师:这是母亲关心我的一件什么事?谁能用一句话概括?

  生:母亲央求“我”去看菊花。

  师:从哪看出是央求?为什么央求?

  生:母亲想带儿子出去散心、好让儿子的心情好起来。

  师:母亲真是用心良苦呀!儿子同意了吗?母亲怎样?

  (生答)

  师:请同学分角色朗读,体会母亲的良苦用心和儿子的不耐烦。

  生分角色朗读。

  师:母亲央求儿子看花,已经不止一次了,而且还和儿子商量,这种母爱里包含着什么?

  生讨论答出是尊重。(板书:尊重)

  (4)、母亲关心“我”还体现在哪件小事上?

  生:母亲临终前的嘱托。师:嘱托什么?生读句子。

  师:母亲临终前,心中仍然放不下,她心中挂念着她的儿女。其实这种挂念也体现了伟大的母爱。(板书:挂念)

  过渡:文章中像这样的小细节还有很多,只要你用心去感受,你肯定还会体会到母爱的内涵。那么,从这些小事中,你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了吗?

  四、透过事例,体会感情

  (一)(出示幻灯片2)一件件小事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作者怀念母亲。

  (二)还能从哪体会到作者怀念母亲?

  生读最后一段。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虽然写的是菊花,但实际在写怀念母亲,因为母亲是在菊花开得正艳时去世的。

  师:你读得很仔细。从这一段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怀念母亲,所以课题是“秋天的怀念”。

  (三)“好好儿活”在文中出现几次?(生答两次)

  (出示幻灯片3)“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齐读两句话。

  2、分别谈理解。(在学生谈感受的同时,师板书:我怀念母亲)

  3、让我们通过朗读最后一段,来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作者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伟大、坚强)作家史铁生的母亲对他的儿子的爱我们已经读懂。我们在坐的每位同学包括老师在内也在享受这份博大的爱,不管是父爱还是母爱,我们都应该学会珍惜这份爱。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吗?思考一会与同学交流。

  2、音乐《白发亲娘》响起,学生互相交流。

  3、在以后的生活中,希望大家不要对父母的爱毫无察觉,要学会感谢这份爱。相信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都能体会到母爱的内涵,肯定有一些话想对你的妈妈说,那么课下把它写下来。

  六、作业

  《妈妈,我想对您说》。

  板书设计:10、秋天的怀念

  理解

  母爱中有忍耐

  尊重

  挂念

  我/怀念/母亲

  教学反思:

  根据教学目标,我先创设情境,触动学生情感,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知道母爱是伟大的,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找出母亲关心“我”的语言、动作、表情,并汇报感受。顺势引导学生讨论文章的重点内容: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试图在合作、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达到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体味母爱的内涵,感受人世间最伟大的亲情的目的。

  教学完本课,感觉学生基本上能从朗读的语句中体会到母亲对“我”的关心,但学生没能很好地通过自己的朗读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体现出来,即没把握好悟中读。另外,思想教育渗透得还是不够深刻。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教案 篇七:

  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借助工具书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过程与方法:

  指引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自读、感悟、质疑、探究”等教学策略,品味语言,体会人物的心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把握课文中描写母亲动作、神态的语句,理解母亲是怎样关心照顾“我”,体会母亲细腻的内心世界,感悟人间真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父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体会母亲对子女真挚无私的爱,感悟人间真情。

  2。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来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唤起阅读期待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诗歌(出示冰心的《纸船——寄母亲》。)自己读一读,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师:是啊,这首诗歌道出了诗人冰心奶奶的心声——用纸船寄托对母亲的绵长思念。思念母亲,是因为母亲的伟大无私。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同样表达无爱的伟大无私,和子女对母亲的绵绵思念的课文——《秋天的怀念》。

  (预设:教师可以通过配乐朗诵,激发学生情感。)

  二、交流资料,走进史铁生

  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有关史铁生的资料,阅读了有关作品,谁先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这是一分多么沉重的苦难呀!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美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然而就在这不幸的境遇中,却有一个人以她博大的胸襟给了他生活的希望,此刻,就让我们到文中去感悟、体验。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师范读(要求:认真听,把不认识不理解的生字新词,画出来,并注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初读了解一些词的意思,如:“央求、敏感、淡雅、诀别”等。

  3。检查学生阅读情况和对生字新词的理解。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文章围绕“我”与母亲主要讲了那几个小故事?

  文章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的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1)“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

  (2)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

  (3)母亲央求“我”看花。

  (4)母亲的临终嘱托。

  2。透过这四个小故事以及相关资料你觉得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教案 篇八: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我”双腿瘫痪后母亲为了鼓励我活下去,劝“我”去北海看菊花的故事。一开始,“我”暴怒无常、自暴自弃,不肯跟她前去。在母亲的多次劝说下,“我”终于答应了母亲的要求,母亲却积劳成疾,撒手人寰。又是秋天,为了完成母亲的心愿,“我”跟妹妹一起去北海看菊花,并且决定好好生活。

  文中,细节描写(尤其是虚词的使用)尤为生动,考虑到我的情绪,母亲的爱是那么卑微、可怜、小心翼翼;同时,身患重病的她还要经受病痛的折磨,可最令她揪心的还是儿子面对生活的消极与绝望。于是,这份爱也更显伟大与深沉。

  我决定看菊花,既是为了完成母亲的心愿,也恐怕是在“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人生大悲时祭奠母亲最好的方式。菊花的出场不可谓不惊艳,不震撼人心。完全不同于前文晦暗的色调,作者极尽笔墨去描写菊花的色彩与姿态。至此,母亲执意要劝我看菊花的谜团解开:母亲要作者看的哪只是菊花,那是萧瑟秋风中的恣意与张扬,那是严寒风霜中傲然不败的生命力啊!因此,结尾的那句“好好儿活”恐怕不仅仅只停留在生存的层面吧,那是要努力地活得精彩的生命誓言啊!

  文章短小,平实,情感却丰富、曲折,让人感动。结尾也出人意料,画龙点睛。这是一篇佳作,也是一曲生命的赞歌。

  学情分析:对于七年级的孩子来讲,从这篇课文中最直接也最容易读出的是母爱。经过一年多的初中语文学习,他们中的大多说已经能够根据一些明显的词句分析人物情感了,但对于一些起关键作用、意味独特的虚词的关注敏感度还不够。对于作者写作目的的理解和分析可能停留在较浅的层次。对于作者想借这篇文章表达的生命态度体会不深。因此课堂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关注虚词以及逐步探究写作主旨上。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细节描写和副词的作用分析,感受母爱的伟大。

  2、通过对插叙内容的理解以及“诀别”一词的讨论,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愧疚之情。

  3、通过对作者跟妹妹去看菊花用意的探讨,理解作者回报母亲的方式及生命的意义。

  教学重点:

  1、通过对细节描写和副词的作用分析,感受母爱的伟大。

  2、通过对插叙内容的理解以及“诀别”一词的讨论,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愧疚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回报母亲的方式及生命的意义。

  教学时长: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看一看ppt上的这句话中体现的人生态度: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幽默、乐观、豁达)

  说这两句话的人叫史铁生,我们来看一段他的介绍。从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他21岁时便双腿残疾。21岁啊,正是精彩人生起步的时候,正是应该奔跑在人生上坡路上的时候。面对命运无情的打击,他一开始就如此豁达吗?

  课前大家已经预习《秋天的怀念》过这篇课文了,请大家快速地从文中找一找,史铁生在双腿瘫痪之初都有什么表现。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划线词对比、“望着望着、听着听着”重复的作用:表示在过程中,不经意地、突然地、毫无预兆地,进一步体现“暴怒无常”。)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什么劲!”

  (自怨自艾、悲观绝望、生无可恋)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飘落的树叶引起自己的共鸣。)

  对于“跑”和“跳”一类的词,她比我还敏感。

  (隐含意:“我”对“跑”和“跳”一类的词很敏感。)

  教师总结:那时的我暴怒无常、悲观绝望,异常敏感,容易触景伤情。

  二、初读课文,感受母爱

  请大家听老师朗读课文,看一看面对“我”这样的心态和行为,母亲是怎样做的?结合具体的语句(尤其是语句中的关键词)说一说,母亲的行为又包含着怎样的感情呢?

  A、动作描写: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想象一下,悄悄地、偷偷地这样做的时候,母亲心理活动是怎样想的呢?

  (儿子在这样年轻的时候就遭遇了命运这般无情的打击,让儿子尽情发泄,他心里也许会好受一些。)(唉,我可怜的儿啊,你不要再伤害自己了,我真希望你的一切不幸我能替你承受。)(不知道儿子现在怎么样了,唉,我还是进去看看才放心。)(运用动作、肖像描写:写出了母亲的细心、小心)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为什么要忍住哭声:怕自己的脆弱会让儿子好不容易平复的情绪再次失控)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怕窗外萧瑟的秋景引起儿子的悲伤。)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为我终于答应跟她一起去看菊花而高兴得不知所措。)

  B、肖像描写: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憔悴:母亲被病痛折磨,也为我担心,没有睡好觉。央求般:一般是孩子迫切地恳求父母做什么事,在这儿,母亲放低姿态,母爱更叫人感动)

  C、语言描写: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第一句“总是”,体现母亲的不懈努力,关爱儿子有耐心、有恒心。

  第二句没有“听说”,对花的品种也做了限定,说明可能母亲实地去看过。多了“吧”照应后一句“央求般的”,写出了母亲放低姿态,期望迫切。

  第三句“就”:惊喜、迫不及待、趁热打铁,生怕儿子又不愿意去了

  “走走”变成了“看看”,母亲在小心地避讳可能引起我伤心的词语)

  “看完……就去……你小时候……那回……你偏说……”她忽然不说了。

  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挂念儿女。

  (母亲自己也在经受疾病的煎熬,但比身体更痛苦的是儿子的不幸遭遇和儿子悲观的生活态度)

  D、侧面描写: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双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可补充:作为林业大学教授的)母亲把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花在儿子身上。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妈妈)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插叙,交代母亲的健康状况,也为下文母亲的去世做铺垫。“睡不了觉”跟“睡不着觉”有何区别?(一个意味着也有能睡着的时候,一个等得根本睡不着觉写出了疼的程度之深,更反映出母亲爱儿子胜过爱自己)

  教师总结:人物的感情往往反映在具体的行为上。同学们通过分析人物描写,正侧面描写,关注一些意味深长的副词,读出了母爱。如果说《背影》里的父爱是无微不至的,《柔软的父亲》中,父爱是反差极大却毫无违和感的,我们能不能给文中的母爱加上修饰词?

  (小心翼翼的挚爱)

  二、再读课文,探讨主旨

  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秋天的怀念”,我们把这句话的主语和宾语补全:

  秋天,(交代时间)我怀念母亲小心翼翼的挚爱

  作者对母亲只有怀念之情吗?

  (还有悔恨、愧疚)

  愧疚什么?

  (自己对于母亲的疏忽。)

  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愧疚之情的呢?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

  类似这样的句子还有吗?

  我没想到……也绝没想到……竟……永远的诀别。

  质疑:课下注释2写道:“诀别”的意思是离别,而且多指“不再见”的离别。可后文邻居小伙子背着我去看母亲时,母亲尚未离世。在这里,用“诀别”是不是太早了点?再者,“诀别”已经指“永远不再见”,前面再用“永远”是不是重复了?如果是作者刻意为之,那么作者想通过词语的反常使用表达什么呢?请大家四人一小组展开讨论。

  小组讨论:

  预设:虽然用“诀别”时,母亲尚未最后离世,但此刻我作为儿子,已经什么都做不了了,不能实现与母亲一起去北海看菊花的约定,没有机会尽作为子女在父母临终前的孝道。因此,这一处的“永远的诀别”包藏着深深的悔恨之情。

  教师总结:作者通过“一直”、“绝”、“竟”这样的虚词以及“诀别”这样词语的反常使用来体现自己“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痛。也正因为这悔恨,怀念更加深切。

  三、研读结尾,感悟生命。

  写到这儿,作者想表达的怀念似乎也表达了,文章应该可以收尾了。可作者又写了第六段。我们看看第六段写了什么?有没有必要写?先请大家齐读第六段。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第六段讲了什么?

  (为了完成母亲的遗愿,实现和母亲的约定,我和妹妹一起去北海看了菊花。决定要好好儿活。)

  老师把这一段改了改,同学们可以任找一处比比跟原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又是秋天,妹妹也叫我跟她去北海看了菊花。菊花开得正盛,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她想让我和妹妹好好儿活!”

  1、我叫妹妹去看更符合我对母亲的愧疚心理:我想完成母亲的心愿,以看菊花来祭奠母亲。

  2、每种花都有各自的特点,就像每一种人都有生活的希望。

  3、“热烈”、“深沉”、“泼泼洒洒”、“烂漫”都是菊花傲霜挺立的体现。这也是一种人生的状态:活得积极、活得精彩。

  (可辅以各色菊花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4、前面母亲想让我好好“活下去”,而我和妹妹决定自己好好儿活,是努力地活,活得精彩。

  此刻,作者读懂了母亲要我去北海看菊花的真正用意。

  本段的“又是秋天”,这个秋天跟之前萧瑟的、悲伤的秋天有什么不同?

  这是充满生命力的秋天。

  (我们再齐读最后一段)

  史铁生有没有做到好好儿活呢?我们看一段关于他的补充介绍。

  教师总结:《背影》中,我读到父亲的来信,泛出晶莹的泪光;《柔软的父亲》中,我也在多年之后意识到父爱的深沉;而史铁生,他对于母爱的回报,不仅仅停留在无法挽回后痛彻心扉的哀思上,更在于凤凰涅槃般的心灵重生:向前看,向生活更美处看,向生命更积极处看。我们都是健全人,似乎比史铁生幸运得多,那我们能从文章中得到怎样的启示呢?

  (珍惜生命,努力学习;善待父母,珍惜拥有。)

  四、布置作业,巩固所学

  1、(必做)请为课文第5小节后面补充一段作者的心理描写

  2、(选做)拓展阅读:《合欢树》,完成相关练习(详见校本作业)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教案 篇九: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文中的描写手法,分析作者感情的变化。

  (2)通过关键字词,初步感受作者冷静叙述背后强烈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借助文中的描写手法,分析作者情感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通过关键字词,初步感受作者冷静叙述背后强烈的感情。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课时一)

  (一)导入新课

  1.走进作者

  曾有一位作家这样评价自己: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对于自己瘫痪的双腿,他说“在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的残废了双腿”。这样一位几乎终生与疾病斗争的残疾人,却写出了无数感动世人的文章。他就是史铁生。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史铁生,走进《秋天的怀念》。

  2.初步感知课题

  思考:读课题《秋天的怀念》,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学生答案:怀念什么?为什么要怀念?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而不是其他的季节)

  师:那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文章讲的是?

  预设学生答案:我怀念母亲、我怀念母亲对我的爱、我怀念那段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光

  等。

  过渡:那么,“我”和母亲相处的那段时光里,当时的“我”是怎样的?

  (二)品析细节——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

  1.当年的“我”是怎样的呢?

  预设学生答案:(1)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听着……;(2)我狠命地捶打着这两条可恨的腿……;(3)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4)“哎呀,你烦不烦……”;(5)我答应看花段落中的句子等。

  重点落实朗读:“望着……听着……”“不,我不去!”等。

  (出示板书:我不懂得——慢慢懂一点)

  2.既然是“我”怀念母亲,为什么文章花了大量篇幅写“我”?

  明确:当时的“我”沉溺于病痛中不能自拔。面对这样的“我”,更能体现母亲对“我”

  的爱。

  3.面对沉溺于病痛中的“我”,作者是如何描写母亲的表现?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学生答案:(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说……(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4)听说北海的花儿开了……(5)母亲的喜出望外等

  明确:此处注意顺着学生的思路敲实重点词语“悄悄”“扑、抓”“挡”等词语的表现力。

  注意引导母亲两处不同的表现:两次“悄悄”和“扑、抓”

  4.同样是面对“我”的暴怒无常,为什么母亲这次是“悄悄”而不是“扑、抓”(或:为什么母亲这次是“扑、抓”而不是“悄悄”“扑、抓”)

  明确:母亲的“躲”与“不躲”都是爱

  (三)初步感受作者冷静叙述背后强烈的感情

  过渡:母亲这样体贴我,包容我,无微不至地关心我,可想而知,当我看到母亲去世的场景时,我该是怎样的悲痛欲绝。(稍停顿,看学生反应)但是,文中有直接表现我悲痛欲绝的句子吗?

  学生预设答案:没有。

  5.文中哪些是写母亲当时去世时的场景?

  预设学生答案: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这时母亲已经去世了)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出示并朗读作者叙述母亲去世的句子

  注意: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这不是当时我看到的场景,是母亲去世后别人告诉我的。)

  6.过渡并提问:此时,这样的陈述是一个儿子看到母亲去世时应有的反应吗?那么的冷静,好像一个旁观者。那是他挚爱的母亲啊,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用冷静的语言叙述母亲去世的场景?

  明确:因为“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样的田地,“我”一直是漠视母亲的付出。而当看到母亲去世的场景时,“我”无比的震惊、无比的愧疚,这种巨大的震惊和愧疚在侵袭着我,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我真的是一直都不知道。没想到,也绝没想到,包括现在,我再想到当时的情景,我还是说“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越是在这种看似冷静的陈述背后,我们越能感受到作者深深的愧疚。

  补充句子,体会文字后作者深藏的愧疚、自责

  我应该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种田地。

  (转折道出了“我”深深的愧疚和自责,这种冷静的陈述是现在的“我”对当时的“我”内心的审视。)

  7.体味“好好儿活”

  过渡:正是怀着对母亲的怀念、愧疚和对自己的责怪,正是感受到了这种心灵上巨大的触动,才最终促使我成长起来。我也终于明白了(母亲要我“好好儿活”)?(板书:好好儿活)

  8.结合文章,最后“我”做到好好儿活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学生答案预设:我和妹妹去北海看菊花

  明确:看菊花的意义:(1)此时“我”已从病痛的阴影中解脱出来(坚强地活下去)(2)“我”决心要和秋风中泼泼洒洒的菊花一样绽放烂漫的生命(活出生命的意义、精彩)。

  明确:在对母亲的情感上,此时“我”已经完全懂得了母亲。

  (三)课堂小结

  在感情变化上,对于母亲的爱和要我“好好儿活”的嘱托,“我”经历了由最初的不懂得、慢慢懂得一些到最后的完全懂得了母亲。

  在艺术风格上,我们感受到史铁生在写这篇怀念母亲的文章时,不是通过语言直接抒发对母亲的无比怀念、愧疚、自责等感情,而是将这种感情蕴藏在冷静的叙述中。这也是史铁生散文的艺术风格。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作业。

  (2)课外拓展阅读:《合欢树》

  (五)板书设计

Copyright © 2018 www.dwz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动物作文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2014531号-3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