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韧性(精选3篇)

文明的韧性(精选3篇)
时间:2023-01-31 11:10

  文明的韧性 篇一:

  (李颉童)

  原创李颉童虹境界2019-10-

  文明的韧性在于同时具有传承精神秉性、育化万民的刚毅与坚守,和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柔和与优美。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时光的磨练仍屹立不倒,可见其韧性之伟力。

  正如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言,存在寄托于语言之上。中国文字的独特韧性之于整个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有着难以估量的贡献。汉字在形貌上的刚,体现在其方正的字形与紧密的排布。仔细品鉴,汉字笔画起承转合的柔美又使千古文人如痴如醉;往深处挖掘,汉字作为象形文字与拼音文字不同,它保存字意的效力远超其它文字。即使历经成百上千年的时间淘洗,持久亘古的汉字也因其起承转合的韧性之光,风采宛如昨日。而随着一次次文化的交流、以及外来文化的入侵,汉字又因其韧性之光在保留“本尊”风采的前提下将外来词汇本土化,吸纳其精华。方正而优美的汉字,无论从形貌上,还是历史意义上,都具有令人惊叹的韧性。

  文字语言的外在状貌有韧性,是文明具有韧性的基本条件。文字所传承的思想之韧性,才是一个文明的魂魄。孔孟之道,作为我国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思想,在对礼教与秩序的坚守上体现出无可退让的刚毅;而在教化万民时却展现出了普济苍生般化育仁德的柔肠。对于仁德与秩序共存之必要,孔子曾鲜明地阐述了他的观点:“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担任维护礼乐职责的掌权者,必须先是一个仁人,先是一个君子。当这礼与仁,刚与柔发生冲突时,孔子的做法是在不与礼节冲突的情况下尽情抒发情感。颜渊去世之时孔子“天丧予”的恸哭便是其温情的最好的证词。但与此同时,当颜渊的父亲请他买外椁,孔子的学生们主张将其厚葬时,他毅然决然地拒绝了这些不合礼数的请求。这便是对秩序的坚守。

如今,通向世界的大门早已敞开,此时,中华文明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包容性使其韧性得以在现代也能传承下去。正如《中庸》中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其他文明是我们在进步路上同行的伙伴,我们在共谋繁荣的道路上可以作出适当的让步来换取双赢,这便是中华文明的包容,是她柔和的一面。但同时,若对方咄咄逼人肆无忌惮,中华儿女会立刻团结起来,众志成城,力挫劲敌,并从重创中自愈、恢复。这,便是她的坚毅。

  中国,作为仅存的四大文明古国,能在风云流转的世界屹立五千年而不倒,靠的是她的刚柔并济,是她从精神一直渗透到骨血里无处不在的韧性。我们应背负起传承这韧性的使命,更为拥有这种韧性而骄傲。

  文明的韧性 篇二:

  (姜迈)

  原创姜迈虹境界2019-10-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之中,有无数多的文明先后崛起。其中绝大多数文明都消失了,或者由于天灾,也许是外来种族入侵,还有可能因封闭而衰朽于自己的文明之中。然而,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却凭借文明之韧性走过了五千年的岁月。

  中国文明之韧,在于百炼成钢的坚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国人是刚毅的,其文明亦同样坚不可摧。追溯历史,饱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曾屡次被异族入侵。从先秦时期的西戎、北狄之患,到南北朝时的五胡乱华,而明清之际又被世界列强殖民压迫。遭受了这般欺凌,中国无数爱国志士愤然而起,为保卫家园和敌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岳飞在孤军深入,没有援军、没有粮草的情形下,仍能仰天长啸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文天祥被捕入狱,大义凛然地咏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后慷慨赴死……亘古通今,中国文明在侵略者的铁蹄下始终坚韧不折,反倒因此创造出更多的文明。文明的巨大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激励人们敢于抗争,为守护自己的文明而战斗,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中国文明之韧,在于海纳百川的包容。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从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到今日中小学生都在学习的《论语》等儒学蒙学读物,其间三教并立、禅宗兴起,无数的外来思想流入中国。然而至今我们仍未失去本土文化,也未排斥他方精神。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七下西洋、鉴真六渡扶桑,交流了思想,送去并带来了新的文明。对于外族——无论身份地位,凡愿学习中华文明者,我们都会倾囊传授;而睹别国文明之长处,我们也愿意借鉴以不断充盈自身文化。这无不充分体现着我中华文明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韧性。

  人民创造文明,文明指领人民,文明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韧性的文明绝不是一味的屏蔽或者一味地忍让,而是既不墨守成规也不数典忘祖,在吸收他方文明的同时发扬己方文明。如此柔刚并济的韧性文明,才得以从历史的源头处继承过来,进而又向将来流传下去。

  文明的韧性 篇三:

  (秦大为)

  原创秦大为虹境界2019-10-

  中华文明,作为四大古文明之一,是唯一一个绵延至今,从未断流的。它影响着世界的东方,因为无形中的一股力量——中华文明内在的韧性。

  所谓韧性,曲而不折,坚实有力。从孔子之乎者也之言,到鲁迅真实辛辣之语,中华文化对国人的思想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危难时刻,激发出救国家于水火的坚实之韧;博弈之间,更坚定了耀祖国之荣威的不折之韧。早在孟子那个时代就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眼界与胸怀,修韧性之德,养浩然之气;盛世济苍生,乱世思报主,“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忧国忧民之心,旷达无畏之思,更沉淀出一种坚实之韧,让中国人的精神境界与爱国情怀屹立于世界之巅。着眼当代,已然没有战火硝烟,但不乏女排姑娘们在赛场上的顽强拼搏、无所畏惧,不乏健将孙杨的稳定成绩与绝对实力,更不乏中国几代乒乓球队征战沙场,在世界舞台卫冕之荣。而这背后是他们为了磨练技术不舍昼夜,迁革砥砺之韧。也许正是因为中华文明之韧根植于他们每一个人的内心,引领着他们坚定不屈,勇往直前。

  除此之外,柔韧有余,更是韧性的体现。中华文明的韧性还体现在其持久的传承,而作为主要载体的文学艺术,无处不在,柔韧多彩。从《诗经》到“楚辞”,开文学作品之先河,“四书”“五经”,述早期文化思想之总览,唐诗宋词元曲,中国文学史上之明珠,虽内容形式不尽相同,其精髓皆源于柔韧的中华文明。如此繁星璀璨,让我们得以见识诸葛孔明的运筹帷幄,结识“及时雨”宋江的仗义疏财,领略斗战胜佛孙悟空的机灵无畏,体悟闺园公子贾宝玉的博爱痴情。茫茫作品云集,不免让我们偶生疑窦困惑,甚至因百思不得其中真义而陡然顿怠,有杂然无趣之惧,“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揣摩良久,终悟真谛亦感悟文学作品内在之柔韧,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复吟咏,悉心研读,我们逐渐参悟以史为鉴的通透与深刻,亦兼修内德,让文字背后的柔韧之气延续更迭,让文明之韧薪火相传。

  纵观世纪千年,坚韧不动摇的强大文明才能维持国泰民安。唐朝历时289年,被称为最强盛的朝代,这得益于明达的治理之策。唐朝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文武兼修,国君励精图治,文明力量之韧蕴于其中,因而不会被轻易取代,昌盛数载。唐亡之后,九州分裂,五代十国,动荡多舛,狼藉不堪,也根源于内在文明文化的不强盛,疏离破碎,发展迟缓。上世纪初,中国面临最严峻挑战,外敌入侵,民族危亡之际,两党精诚合作,筑韧性之城,求文明之佑;内战时期,白色恐怖,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以艰苦卓绝矢志不渝之韧,攻破国民党的防线,成立新中国。坚韧不动摇的文明之韧,在每一个关乎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今,中美贸易冲突,香港愤青闹事,台湾政局不稳,这或许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难题,但中国不动摇,不畏惧,海纳百川的文明顶得住狂风骤雨的侵袭。我们不想打不愿打,但必要时,定当奉陪到底。这便是我们中国人骨子里的韧性,这也是中国文明的韧性,柔与刚并进!

  这就是文明的韧性,富民强国,隐身于世,绵延赓续。

Copyright © 2018 www.dwz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动物作文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2014531号-3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