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电影古田军号心得体会 篇一:
今年8月1日,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电影《古田军号》,对我党我军的艰难历史史实、古田会议精神实质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电影中,一位纸寮老板抱着一大捆草纸,站在村口和杨先生(毛委员)挥手送别时的动人画面,让我不由地想起了两个“84年”的故事。84年前,我村革命先辈邱腾远、邱胜远、邱芳远、邱德远等兄弟一家的革命历史故事;84年后,邱德远侄孙女邱招兰一家和我们留坑村民浓厚的亲情故事。
从留坑到北坑,开辟新天地繁衍子孙后代。1853年秋,我们留坑村一位年轻人,带着心爱的妻子,到20公里外的隔壁乡镇溪口镇大洋坝村一座灌洋山里打猎,他们发现这里自然资源丰富,山美水美,就决定在山里定居了下来,开辟一个新天地。这位年轻人见灌洋山雨水充沛,水土肥沃,就开垦了一块山地种植了18株毛竹。当地村民习惯地把这个地方叫北坑。
随着时光的流逝,岁月的成长,几十年后,18株毛竹已繁殖了整片竹林。这位年轻人的后代就砍下毛竹,搭建纸寮,产纸,开办起了纸厂生产经营。当时,北坑当地人看见纸厂生意好,也在附近选择了一块地建立了一个纸寮,当地人称为外厂,而内厂就是那邱家后人建设的,他们纸厂生意好的时候,纸寮里干活的就有200多人。
从农民到战士,开启新思想传播革命火种。根据村民回忆:1928年之前,北坑这位年轻人的孙辈邱德远等四兄弟就已经开始了造纸建寮的生活,他们具有中国传统农民的特点:勤劳、忠厚、老实,深受旧社会封建势力压迫,却常常敢怒不敢言,所以他们挑着草纸到集市上去卖被抢被骗是常有的事。
1928年闽西土地革命后,革命的火种纷纷传递,尤其是龙岩三大暴动的消息也常在大洋坝集市上扩散传播,他们在市场上时常听到革命红军是专门打国民党和土豪劣绅的消息。1929年7月召开的闽西一大,毛委员要求参加会议的代表要深入基层实际,要把做好当地农民群众革命宣传和调查工作作为开好闽西大一大的前提。在这样的革命环境下,邱德远等四兄弟的革命思想逐渐高涨,心中对旧社会恶势力的怒火开始慢慢燃烧。我想,他们就在那个时候秘密地加入了党组织。
就如电影《古田军号》所讲述的那样:在1929年12月召开古田会议期间,在那大雪纷飞寒冬里,红四军竟然收到了附近百姓源源不断的物资供应。我想,在那众多物资中,也许就有邱德远四兄弟送来的饱含革命热情的草纸。
因为,根据《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上杭革命基点村简史介绍,邱德远四兄弟就是当年在危难之中,在距离古田镇(古田会议会址)30多公里灌洋山里,冒着生命危险,在枪林弹雨中,拼命解救和精心治疗受困受伤谭震林的无名英雄。解放后,时任中共中央华东局领导职务的谭震林还特意嘱托中央慰问团,要找到当年的邱德远四兄弟家后人表示感谢。那时候,邱德远的侄儿邱大林、侄儿媳刘四妹(乳名“四妹子”)都已是成熟的共产党员,他们身上延续着父辈革命者的高尚品格,思想觉悟高,认识到那是他们父辈的光荣和使命,他们“隐藏”了起来,没向政府邀功求赏。
在闽西土地革命浪潮的推动下,1929年5月,大洋坝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举行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暴动,打土豪、分田地,参加建立苏维埃政府,苏区万象更新。邱德远四兄弟们的革命思想越来越坚定,他们逐渐认识到共产党好,只有共产党才能使穷苦人民过上舒心的好日子。
他们在耕山造纸的同时,也积极地参加了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布置的各项任务和活动中来,为革命捐款捐物,慰劳红军,支援红军攻打上杭城。在闽西三年游击战期间,他们一家还作为秘密接头站、采购站和联络点,邱德远等四兄弟时常以卖纸为掩护,为革命传送革命情报。
1936年8月8日,邱德远四兄弟参加了攻打大洋坝民团的战斗,他们和游击队一起烧毁了炮楼,打死了伪乡长民团骨干24人。上杭县国民党第三师李玉堂部和保安18团以及地方民团进行了疯狂报复,他们对革命基点村烧杀抢掠,实行移民并村,邱德远四兄弟住在北坑村的纸寮房屋被烧毁,山林被烧成秃山,很多亲人被国民党残忍杀害。
当年8月中旬的一天深夜,邱德远四兄弟和家人们在屋子里睡觉,北坑村里突然传来杂乱巨大枪声和可怕的哭喊声,家里的房屋、山边的树木全部都燃烧了起来,火光冲天,浓烟滚滚。邱德远四兄弟们拿着武器一边还击,一边掩护着家人们撤离,邱德远的妻子罗正秀(乳名“四叔婆”)也是个革命英雄,她带着家人撤离,因敌人火力太猛,很多亲人都在她面前壮烈牺牲。最后,她只带着十岁的侄儿邱大林脱险。
从北坑回留坑,开展新路线发扬革命精神。北坑的纸寮家园被烧毁后,从战斗中突围的邱德远和妻子罗正秀带着侄子邱大林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秘密地回到了他祖辈的家乡——留坑。留坑全村姓邱,邱德远祖上和留坑村民系同祖同根。所以,大家对邱德远一家虎口脱险的经历和革命壮举,敬佩之心油然而生。我家祖父辈们还分给他们房产和田地,让他们能安居乐业,度过那艰苦的岁月。在留坑共同生活生产的日子里,大家被邱德远一家继续为着革命事业不怕危险,默默奉献的精神感动,也纷纷主动地加入到革命事业中来。当年,也正因为邱德远一家转移到留坑后,秘密地和地下党组织取得了联络,在留坑村也建立了地下接头站,张鼎丞才带着30多位受伤战友,从蓝家度(兰溪镇)来到我们留坑村休整养伤。期间,留坑村村民没有逃避,不怕被牵连,他们积极地为革命战友送饭送菜,站岗放哨。我家祖辈每天到山上砍柴,进行放哨和传递消息情报。那时侯,我爷爷在红军长征期间被国民党打散后,一直未找到革命队伍,只好回到家乡教书育人。爷爷当过红军,又是党员,他和邱德远一家关系融洽,他们志同道合,革命信念坚定,常常利用不同的时机、不同的方法、相同的群众路线,给附近村庄的村民传播着革命新思想……
从出嫁到回家,开拓新时期传承红色未来。从1936年秋到2019年的秋,又走过84个年头,时间就是这么惊人的巧合。从留坑出嫁后,邱招兰依然传承着她祖辈们良好的家风,为人和善、乐于助人、勤俭持家。哪怕在她亲人离世后,她也会每年带着她儿孙回留坑村拜年,延续着这不舍的亲情。她把留坑村的每一家都当做了娘家。每逢我们家办事,她也常回来帮忙。每逢清明扫墓,我们村也不忘在邱招兰上辈的坟前祭拜以表缅怀。我想,这感情不单是邱氏浓厚的血脉亲情,更是那志同道合的革命情怀和高尚品格的延续,它就像留坑村的一股清泉,源源不断,掬一口让人回味无穷,倍感沁人心脾。
虽直至今日,她也一直在想,那天深夜,她有多少亲人被凶狠的国民党反动派残忍害?她的亲爷爷究竟是邱德远四兄弟中的哪一位?为什么他父母一生都没有告诉她那天深夜发生的事情?她也是长大后,偶尔听村里人说起才略知一二。现近古稀之年的她,依然保持着勤劳、朴实的形象,为人低调,积德行善,宽容大度,日子过的虽不富裕,但也子孙满堂,幸福美满。
成功从古田开始,梦想从古田起航。看完电影《古田军号》,回忆起家乡那“两个84年”故事,凝视着“思想建党、政治建军、信念立人”古田会议精神标语,我备受鼓舞,深受启发。古田,她已不单纯是一个地方,更是成了老百姓心中的一份信仰、心里的一块福田!
中国革命的圣地,古田福地,福地古田,永放光芒!
观看电影古田军号心得体会 篇二:
我们曾在纸质的历史上凝视了无数次伟人的模样,他们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却在这部影片中看到了他们最为真切的烟火气。影片《古田军号》呈现的视角与以往抗战题材影片有着鲜明的差异,它以一位小号手跟随“朱毛”这对搭档的脚步进入影片,将红四军到达闽西后鲜为人知的那段峥嵘岁月,演化为其亲眼目睹的一次次为理想为信仰的辩论,再现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会议之前那充满热血负重的激荡岁月。
古田会议是党的一次建军思想的分歧和统一,其中的争论很激烈。如果观众不是很了解这段历史,应该比较难于理解一次次争论背后的意义,如何去平衡两者的关系是这部影片需要解决的难题。近年来红色主旋律的电影有很多,枪林弹雨的战场,抑或是激愤人心的信仰,无不使我们沉浸、动容、感慨。
这部电影用舞龙来贯穿故事的始末,舞龙之人更像是在漫漫长夜中坚定举起红色火炬的人,把那些痛苦疲惫的人,迷惘停滞的人,义无反顾的人聚集在这火炬之下,共同跳出这野兽的包围,躲过黑夜的吞噬。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有人退缩,有人牺牲,但这星星之火绝不会就此熄灭。从那时一直舞到现在,永续传承。躲在毛委员背后的小小号手如今已是花甲老人,谈起那些峥嵘岁月,依旧目光如炬。那时候虽然日子苦,但心里甜。朱毛的争论,都在为着把好的制度定下来,坚持下来。所以小号手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他们为了红军而不断争吵。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毛泽东的领袖形象,正是在激烈的冲突中才显得有血有肉,观众在观影过程的感受不是疏远膜拜,而是同他一起揪心、紧张。在无数个黑夜里,毛主席也曾掩面而泣,惜这无数鲜活生命,叹这无数忠勇灵魂,古田会议上,毛委员粲然一笑,红四军的天就亮了,中国的天也亮了!
心齐方可成龙,将古田军号的很多情节置于今天,依然有借鉴意义。军队思想不统一,没有政治观念,就是一盘散沙。红四军在赣南、闽西根据地危机四伏,斗争环境极其恶劣,在这样的情况下,毛泽东同志如果依然坚持队伍思想不统一,就算拉出去也会不战而溃。然而坚持苏联革命理念的刘安恭则认为当务之急是会打仗、能打仗,思想政治上的事情可以先放一放。事实证明,毛泽东同志的判断是正确的,而且这也被之后历次胜利直至夺取政权所证明。思想政治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是队伍最根本的事情,解决不好,行动上就会有偏差,也会带来一些无谓的牺牲。这也是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必要性因素。
党的执政基础,就是包括阶级基础在内的党的群众基础。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是增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的基础内容。影片中,红四军要为伤员建医院,当地群众自发把家中的门窗拆了送来当病床,当毛泽东同志看到暴风雨中无门无窗的农户,毅然把自己和战士的床板送了出去;毛泽东同志为了掌握实情,不分昼夜的研究分析,更是和裁缝店老板、造纸厂工人同吃同住,也赢得了他们的拥护和信任,裁缝店老板为红四军尽心定制军装,造纸厂老板临走前送了一大厚摞纸。在革命战争的艰难岁月里,党同人民群众之间双箭头的回应时至今日也令人动容不已。
《古田军号》带着突破与勇气并存的强烈基调,一改伟人的脸谱化叙事,更加专注情感的斗争:它记录争执的矛盾所在,也凝望身边的小人物,他们和伟人并行的脚步以及情感交融的日常生活,激发出人物更加真实动人的一面。回顾这段历史历程,影片丝毫不粉饰历史上曾经真实发生的激烈争吵和分歧,并以小号手的视角见证这场争吵带来的巨大转折。这也体现了创作影片中的勇气,对于我们个人来说,也应该时常反省自己身上的不足,不断改进进而成为更好的自己。因此,朱、毛二人拍桌子大吵的背后实则为理想的探索和坚持,他们所探讨的每一个问题实际上都是我们的队伍必须搞清楚的重大问题。
争吵并不是一个完全负面的事情,它如果建立在我完全理解你的意思,并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去争执到底孰胜,也许会进一步的推进这个事情的进展。两人的争吵也像是与当下观众的一次讨论与激辩,使得观众更加投入的去进行思考和分辨,所以,他们最终坐在一条板凳上,不仅是情感上的和解,更是风雨同舟,共同朝着新的方向前进。
古田见证了人民军队建立之初从一无所有到获得人民的认可再到如今的强大,见证了队伍思想的发展、成熟,见证了政治建军的重要性和前瞻性。当今世界,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世界格局不断变幻,人民军队被赋予了更加高的期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卓越的思想政治建设是军队凝神铸魂的基础。无论我们身处何处,都应该牢记这段历史,时刻鞭策自己不断前进。
观看完这部影片并不是结束,我们要传承好红色基因,不忘初心,担当起时代赋予的职责和使命。
观看电影古田军号心得体会 篇三:
前段时间,公司组织观看电影《古田军号》,该电影主要讲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福建闽西从事伟大斗争实践的故事。
观看《古田军号》是学习伟人革命精神的好机会,重温中国共产党红色革命那段峥嵘岁月,感受革命先辈崇高的信仰以及他们为了自我的崇高信仰而执着地去努力奋斗,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描绘出新生的中国,使人理想信念也得到了洗礼,革命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
《古田军号》在细节刻画上很细腻,被那个时代青年的激情和热血所动容,被他们为了实现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所感动。我的脑海中始终闪现伟人身上闪光的两个词——“职责”与“使命”。
影片中一个开会时的场景也很温情,打动人心。毛泽东在讲话的时候,疟疾突然犯了,手抖得不停,陈毅和朱德分别坐在他左右两边,陈毅就蹭过来紧挨着毛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伸手从毛的口袋里掏药给他,而朱德就站起来接替毛继续讲话。这时候毛还小声的问陈毅,你的那首诗呢,陈毅说我就是把你的西江月又读了一遍。
影片中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革命战斗方向有分歧,但是全程充满温馨,老一辈革命家讲的都是奉献,没有人是为自己考虑,即使是刘安恭,最后也是奉献出了生命,共同的理想让他们团结一致,让他们对彼此充满信任,他们一生的物质生活都很简陋,但是他们的精神世界无比富足。
影片结尾讲当年的小号手在解放后又回到了古田,并且一生都在这里,他现在的愿望就是替毛泽东和朱德好好看看现在的生活,这点让人非常感动。
通过这部影片,走近中国革命峥嵘岁月,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使命与初心,进而铭记红色。
观看电影古田军号心得体会 篇四:
影片《古田军号》让我们缅怀革命战士浴血奋战的光辉岁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继续发扬革命传统。
这部影片彻底改变了我对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偏见,让我知道了原来革命影片也能做到生动幽默、激情饱满、极其富有现代气息。作为现代中国少年,我们虽然未曾经历那段苦难的岁月,影片让我们直观的了解到当时红军所处的状况是那么的艰难。同时也让我们领略到了由毛泽东主席所倡导的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重要。
不历经风雨怎能见到彩虹?毛主席伟大的领袖形象,更在激烈的冲突中才尽显有血有肉。观看影片的观众并不是敬仰膜拜,而是全身心都一同紧张开来。在无数个黑夜里,毛主席也掩面哭泣叹息,可惜无数条鲜活的生命,赞叹先烈们永垂不朽的英雄魂!古田会议上,毛主席博然一笑,从此红军的世界就亮了,中国天光大亮!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为了拍摄好这部影片,陈力导演多次带领主创团队深入生活,重温革命历史、潜心艺术创作,努力挖掘与影片有关的素材,陆陆陆续续采访了许多人,甚至还访问了一位101岁的高老人,也就是毛主席当年的学生。从这一段讲述中可以提炼出多处打动我的生动细节,并对毛主席和朱德同志当年生活工作的数十个场景有深厚的感悟,导演深入挖人物内核,不断完善台本。
对于《古田军号》而言,90年前历史拐点上的重要事件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它大胆创新则走出了传承新路,用激情吹响《古田军号》,让红色文化在银幕上永续血脉。
观看电影古田军号心得体会 篇五:
故事的开头并不是那样中规中矩,而是嘹亮的军号声使人身临其境,以当代年轻人的口吻作为部分桥段的画外音旁白,徐徐展开峥嵘岁月的图景,恰似“峥嵘岁月稠”。
这部电影讲述了在中国工农红军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节点——“古田会议”的前因后果,特别是在会议召开前的那段艰苦卓绝又紧张惊险的历史性阶段。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这不仅是中国工农红军发展的重要时刻,也是对未来的新中国的成立有着深远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与毛泽东同志形影不离的小号手,总在关键时刻吹起的响亮的号声,不仅仅有其功能性价值,而且有很强的象征性意义,在这嘹亮的号声中,我们的革命事业,在”星火燎原”中不断壮大发展。
中华民族的复兴梦,靠的是共同的信仰和为革命义无反顾的信念,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同样也应该有伟大的梦想,为了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这前人书写的盛世华章,续出更加灿烂的音符!
观看电影古田军号心得体会 篇六:
近日,根据支部工作安排,我利用业余时间自行观看了红色电影《古田军号》。影片真实再现了古田会议的历史背景和重大意义,生动回顾了我党发展壮大的艰辛历程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以一个红军小号手的视角,讲述了1929年红军从井冈山突围到闽西后,那段鲜为人知的峥嵘岁月,真实再现了年轻的革命领袖带领年轻的红军,在绝境中探索真理,在逆境中浴火重生,从而开辟了中国革命成功的非凡历程。
古田会议是我党我军历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这是人民军队完全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特质和根本优势。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建设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里程碑。通过观看《古田军号》,让我在光影的世界里重温历史、感受初心,不仅深刻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艰辛、伟大历史,更体会到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用影像回望历史,用艺术培根铸魂。这不仅是一场红色观影,更是一次党性洗礼,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一切为人民服务”,深刻领悟到中国共产党员“初心和使命”的本质。深刻认识到我们国家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一个军事强国、科技强国、经济强国和文化强国的不易,从而更加坚定艰苦奋斗、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百年党史、波澜壮阔,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作为新一代的共产党员,这就需要我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把该担当的历史责任担当起来,把践行共同理想和坚定远大理想统一起来,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美好未来和最高理想前进。
观看电影古田军号心得体会 篇七:
学校响应委厅部署,落实长期政治学习教育制度,今年开学首当其冲在全校范围组织观看了《古田军号》。我作为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端坐第一排,和众位干部、党员、师生认真完整地观看了此影片,看毕感慨颇深。
电影的背景是1929年5月红军转战赣南、闽西开辟新的根据地,在一系列的问题上毛泽东与朱德及陈毅等发生了分歧,核心是如何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或者说就是军队指挥谁说了算、怎样说了算。是“农村包围城市”,还是“城市包围农村”。在福建龙岩召开红四军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否定了毛泽东的一系列建军思想,给他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还被选掉了中央指定的前敌委员会书记,之后被迫离开自己亲手创建的红四军,去地方做了个“毛先生”。后来红四军打了败仗,毛泽东回来后重新当选为前委书记,组织了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通过了《古田会议决议》,确立了“党管军队”的大规矩,实行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
电影里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是,在政治生涯最艰难的时候,林彪问毛泽东“红旗还能打多久?”,毛泽东在人生最昏暗前路不确定的时刻自信回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作为学校党支部书记,我自问在学校现在的转型改革时期,我能勇立潮头,坚定信念,与旧观念、旧制度,学校的积弊沉痾作斗争吗?我能有如此孤勇,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在学校的发展建设上,排除万难,敢做敢当吗?我能直面破解突出矛盾和问题,做好主心骨,坚持到底、强化执行力,使学校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成一纸空文,徒有设想吗?电影给我的启发深刻而肯定。回答:是。
从《古田军号》得出几点启发心得:
1、对全校师生的政治学习、思想教育非常重要。
把好意识形态关口,做好思想教育,深化长期学习教育,使学校四支队伍(干部队伍、党员队伍、师资队伍、职工队伍)都从思想根本上扭转“庸、懒、缓”作风;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红色教育、爱国教育,思政课程贯彻始终推行到底,育才先育德。正如电影里那些不服管教的“匪徒”出身的军人,是思想上扭转不过来,意识不到自己“为老百姓打仗”的宗旨。
2、民主集中制是我党过去到未来的传统,必须充分发挥,严格贯彻执行。
贯穿影片始终的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学校须充分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民主,始终坚持涉及学校“三重一大”事项必须进行集体研究、集体决策。党支部委员会、校长办公会议,决策学校人事任免、工程项目建设、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等,事关职工切身利益、学校发展的大事。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实现党支部对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
3、建章立制,拿制度管人、用规章办事至关重要。
一支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红军,能够打天下、创伟业,是必然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推动学校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双重任务,都需要合法合理合规的规章制度。自我到校以来,一直在对学校现有制度规定进行梳理,建立和完善学校多项规章制度,对各级干部人员也有绩效考核制度和考勤制度进行约束。按章办事业务氛围基本形成。
4、发扬斗争精神,做好主心骨,在不被理解的时候,能够勇于承担压力,继续为党为人民工作。
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支部书记、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始终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技工学校”为己任。在学校发展建设上,要敢于破除陈规陋序,创新进取,排除万难,化压力为动力,敢做敢当。比如面对校园是停车场的局面,为了进行校园封闭化管理,制定了《校园停车收费制度》,物业社会化管理和清理出租户等学校头等大事引起了全校强烈反响。为了学校发展,为了职工利益,我和班子成员将铁面无私,独吞压力,强化执行力,坚持到底推动相关工作持续发展。
古田军号震响,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可明人心,可知得失,可正气节、定信念。作为学校支部书记、校长,我会立足本职工作、强化责任担当,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有一个“强校梦”,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办好人民满意的技工学校,为陕西新印刷发展、中国职业教育输送高质量人才。
观看电影古田军号心得体会 篇八:
对军人而言,军号就是命令。
在我眼里,军号是命令的符号象征。无论是枕戈待旦还是冲锋陷阵,我脑里均会闪现军人不怕困难、流血牺牲的英姿,呈现其坚韧不拔、雄视一切的豪迈气概。当一把古铜色军号,出现在电影《古田军号》片头,并作为“特写”推出时,让我倍感振奋与激动。
在我心里,“古田军号”就是当年吹响在福建上杭上空的“集结号”。她告诉人们:红军是“为谁扛枪,为谁打仗,为谁服务”,其核心内涵是“党指挥枪”。从此,红军队伍以“星火燎原”之势,发展壮大,而成千上万的闽西儿女则聚拢在“古田军号”下,听党话,跟党走,坚持革命斗争长达20余年,不仅为福建上杭赢得了“红旗不倒”的荣誉,也让我们看见当年红军及闽西儿女是如何用生命捍卫、践行“初心”的。虽然“古田军号”的吹响距今已有90年之久,但它所承载着那段辉煌的历史,却深深烙在你我心底,并随“古田会议永放光芒”,闪耀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古田军号》“吹响”的是凝心聚力的“集结号”,其核心“音符”是告诉人们这是支什么样的军队。
影片将镜头对准毛泽东、朱德、陈毅、刘安恭等青年领袖之间对如何铸造红军这支新型队伍这一问题未达共识而产生激烈争辩,以中央特派员刘安恭为代表持“单纯军事观点”,力主“军人就是要能打仗,不是修房子种地,念三个纪律六个注意”。军长朱德推行极端民主思想,迎合群众落后意识,对违纪部下处罚“手软”,抹不开情面,给部队带来“一盘散沙”。前委书记毛泽东则旗高一着,高瞻远瞩,他预见到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红旗还能扛多久”的问题,就必须把思想集中统一到“党和军队的一切权力,必须集中在前委领导下”,“红军扛枪是为穷苦人翻身解放”这一认识高度上。他严肃批评了刘安恭、朱德两人思想中错误的一面,并力陈红军为百姓扛枪,这是当前“在国民党大兵压境、敌众我寡、四面楚歌的时候”,“老百姓宁愿献出自己的生命,也要捍卫我们的这支军队”的原因所在,也是红军重振旗鼓,“星火燎原”发展壮大的根基。
影片以“青蜓点水”“画龙点睛”之笔,将青年领袖之间为共同信仰,同甘共苦,走到一起,又为怎样实践信仰产生不同见解,各抒已见,还有脾气,互不相让,使得这场激烈争辩持续不下,几经回合,在经历血的教训后,特别是古田会议的召开后,终于“握手言欢”。于是,我们在影片吹响的“集结号”声中看到,“党指挥枪”不仅在红军高层领导之间,也在战士们心间“落地生根”,并营造出了军队与闽西百姓间“鱼水情深”般的情感,最终才有了我们今天的革命胜利。这就是古田会议期间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这一人民军队军魂铸就的过程,也是影片“集结号”的主旋律。
《古田军号》“吹响”的是激昂人心的“冲锋号”,这是为实践信仰和理想而冲锋陷阵、流血牺牲的战斗号角。
影片中的“特写”,那把古铜色的“古田军号”,是“立”在飘舞的红旗中,不由让人联想,继承爷爷和哥哥遗志奋勇前行的小号手和红军军装上象征着“红军永远不倒”那两个领章。影片中吹响“冲锋号”小号手名叫池有田,才13岁。他从毛泽东手里接过这把“古田军号”时,上面还留有他爷爷和哥哥的体温。毛泽东牵起他的小手,领他走上革命道路。他立志要前仆后继,像牺牲了爷爷和哥哥那样当个英雄。这种为信仰而冲锋陷阵、不怕流血牺牲精神,还呈现在战士军装上“两个领章”的创意上。她不仅是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永远不倒的两面旗帜,也是战士们不怕牺牲,勇猛前行的力量源泉。
影片有这样一组镜头与特写:毛泽东在广泛吸纳大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加领章黑边的两重意义:“怀念”和“要教训”。这不仅是为了纪念列宁同志,更重要的是要让战士记住历次战役牺牲的包括刘安恭司令员在内的所有将士,还有井冈山的老区人民和支持中国革命所有牺牲的人民英雄。在影片中,飘扬的红旗,池有田吹响“冲锋号”声中,我看到毛泽东阔步前进,刘安恭身陷激烈战斗,英勇献身的画面,以及战士们在军号声中精神更加焕发,勇往直前的壮烈场景。这一切都浓缩在“冲锋号”的音符里,“定格”在你我心间。
《古田军号》“吹响”的是令人欢心鼓舞的“胜利号”,告诉人们这是支能征惯战、百战百胜的人民军队。
影片以“笑容”为符号象征,加以具现化,寓意隽永。“写”在18岁杨椿娃脸上的微笑是安详的,他牺牲在毛泽东怀里,却用最后的气力说:“祝革命成功”!而“挂”在老百姓脸上的则是一种幸福的欢笑,闽西土楼里,热闹的板凳龙表演,那笑容就像“绽放”的花儿一样。影片结尾,呈现在102岁池有田老人脸上的笑容是灿烂的,虽然齿落脸皱,却健康乐观,他手中捧着那把军号依然闪亮如初。在我心里,那是把象征军魂的“胜利号”,不管岁月更迭,时光流逝,依然璀璨光芒,尤其在步入新时代的今天,在古田再次吹响嘹亮的军号,引领革命队伍从古田再出发,走向胜利、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