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青年征文1500字 篇一:
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中共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在2022年秋在北京召开,代表委员们聚首北京共商国是,汇聚众智众力,在全社会将激起团结奋斗的精气神儿。
团结奋斗,彰显着一种精神、一种气质、一种境界。中国共产党百年史,正是一部团结带领人民为美好生活共同奋斗的历史。从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到激情燃烧的建设年代,再到波澜壮阔的改革时期,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我们党都始终依靠团结奋斗这一传统。
创业维艰,奋斗以成,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的家乡—望都,通过奋斗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宜居。早春时节,万象更新,骑上单车在县城就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大大小小的公园均匀分布在县城各区域,而且公园内功能设施齐全,布局合理,植被多样,标准篮球场,标准足球场,水上游乐设施,秋千转椅,滑冰场,诗词长廊,十二生肖雕塑应有尽有……沿着九龙河畔闲庭漫步,别有一番景致!
我的家乡望都不但有优美的生活环境,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在种类繁多,色彩斑斓的望都文化中,最具地方特色的是尧母文化,孙式太极拳文化和辣椒文化,被称为望都县的文化名片。
尧母文化。我的家乡望都是尧母故里,县城内有上千年的尧母陵。尧母的上古时代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2000年后望都县把挖掘弘扬尧母文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2002年建造了尧母文化园作为家乡地标性建筑。姚母圣像底座上雕刻着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尧母故里”四个字的题词,以及著名学者罗哲文的“姚母颂”的诗文。2011年,望都县尧母文化学会成立,每年清明节组织全县各界人士举行祭祀尧母的活动。“圣迹传尧母,帝勋颂则天”,尧母园的墙气势恢宏,似一道山峰屏障,又如宽厚的臂膀,将这幽美恬静的古迹揽在怀里。作为尧母故里,尧母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善良、勤劳、朴实的望都人。
孙式太极拳文化。走进望都孙禄堂公园,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太极铜人静立园中,雕像的一招一式让人情不自禁想去模仿。清末民初,东任疃村人孙禄堂以形意拳为基础,结合八卦拳、太极拳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孙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体系中五大拳种之一。1983年,孙禄堂之女孙剑云回乡筹建其父陵墓,带来了许多孙式太极拳的讯息和书籍,时任政协副主席刘鹏江据此写出七篇民间故事发表在《中国民间文学》刊物上。1985年四月,顺平县籍的曹振彪到城内小学任体育老师,培养了一批孙式太极拳学生,从此孙式太极拳又在望都大地上生根发芽。1999年五月望都县孙氏太极拳研究会成立,不少机关干部,市民,中小学生加入了研究会,全县掀起了习练孙式太极拳的热潮。从此太极拳文化迅速发展,“以弱制动,以柔克刚”的太极拳成为了家乡望都的又一文化名片。
辣椒文化。辣椒是不少人的饮食最爱,而我的家乡地方特产就是辣椒。望都人民种植辣椒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在种植栽培、出口贸易及加工食用等方面形成了灿烂的文化。辣椒捣碎了,用胡麻油一炸香味充溢,十里飘香,简单的饭菜放上亲手炸的辣椒油,是人们饭桌上最为惬意的一件事,砸砸嘴,吃的满头大汗,感觉比吃的肉还要畅快香甜。为扩大望都辣椒的影响,带动望都经济发展,1991年至1996年,望都连续六年举办了辣椒节。辣椒节隆重热闹,全城清扫粉刷一新,从主会场电影院至城内十字街两侧搭满了售货帐篷,中小学生载歌载舞,欢迎远来的嘉宾。为了做好辣椒的宣传,县电视台制作了《辣椒方圆》节目,歌曲作者李增国创造了歌曲《九龙河畔辣椒红》,县民俗文化研究会发动文学爱好者编辑了《辣椒的传说》一书,辣椒传说成为保定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望都无愧于“辣都”的称号。凡是到过望都的人都会带走一些辣椒特产送给家人或朋友。辣椒就成了家乡的美食名片。
奋斗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赛跑,望都人民凭借“创新、改革、活力”的思路改天换地。家乡人民会继续砥砺前行,继续奋斗,相信会创造出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拥有更多的望都名片。
新时代新征程新青年征文1500字 篇二:
当时代的画笔描绘出2022这一新的年轮,篇章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伴着春的气息,我们送走了圆满闭幕的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又迎来了“两会”的盛大召开。下半年将是我们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我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对党的二十大充满了美好期待。
岁月回首,从嘉兴南湖的小小红船,到井冈山的燎原星火;从西柏坡“进京赶考”的铿锵誓言,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求解放”到“奔小康”,一代代伟大的筑梦人打造出了一支支民族复兴的力量。
漫漫征程,面对血与火生与死的淬炼和考验,无数先烈为民族献身,伟大的共产党人为人民奋斗大义凛然。
“为人民服务、为百姓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一声声呐喊是一代代革命人前赴后继、薪火相传、在百年长空上留下的经久不变的回响,是中国共产党人自诞生就义无反顾地把人民写在旗帜上、融入血液中的誓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励精图治,开拓进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新的思想和新的战略,出台了很多重大的方针政策,推出了一项又一项的重大举措,解决了很多长期以来没有解决的问题。以不忘初心的精神彰显着为人民服务方得始终的“无我”境界,大境界造就大胸怀。“无我”是大境界,是不计得失、不谋私利,更是鞠躬尽瘁、无私奉献。党中央以实当头、以干为先的奋斗姿态成就着“不负人民”的大作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用一串串坚实的足迹,连接着伟大事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新时代的领袖他这样说“我愿意做到‘无我’,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这是一份庄重承诺,也是一种公开勉励。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和所有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人民”是不变的价值指向,为人民服务是不变的价值追求,一个政党只要把人民放在心上,把使命扛在肩上,与人民心相连、甘苦与共,那么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古老而现代的中国一定会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呈现出勇往直前的大气磅礴。
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拳拳之心,到“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的铮铮之誓,再到“我是人民的勤务员”的不渝初心,无不蕴含着共产党人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的宏大境界。有了这种境界,才能全心全意爱民、暖民和亲民,锻造出心系人民、为民担当的博大胸怀和极大的格局。大格局成就大作为。“无我”是一种大格局,是夙夜在公、勤勉工作,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的自我要求,到“得罪千百人,不负亿万人民”的责任担当,再到“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的庄严宣示,无不彰显着枝叶关情、人民至上的远大格局。有了这种格局,才能诚心诚意为民、公平公正惠民,引领着全国各族人民追梦圆梦的壮阔征程。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是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根本就在于党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以百姓为本,与群众有福共享、有难同当。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肩负着前所未有的历史重任,在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蓝图下,不忘初心、牢记曾经蜡烛成灰的使命,修身立德匠心筑梦,以高涨的爱国热情投入到伟大的民族复兴建设中,以虔诚之心治学,以精诚之心育才,紧跟党的脚步砥砺前行,笃行不怠,为教育战线的改革和发展尽绵薄之力,以满满的正能量滋润和影响着象小小青松般的学生们茁壮成长。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自己无悔的奋斗足迹,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新时代新征程新青年征文1500字 篇三: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从一个小女孩已经成为一名为社会做贡献的青年。身边的亲人朋友也在各自的工作生活中积极奋斗。虽然大家为平淡充实的生活各自忙碌着,但有一点目标始终一致:让家人朋友幸福健康。我也坚信,我们的日子越来越美好,小康生活照进了现实。
有一句话说,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正如:奋力拼搏建小康,扎实苦干达小康。
听妈妈讲过姥姥姥爷年轻时候的故事。在姥姥姥爷刚结婚那个年代,过日子用的是粮票。换到粮票的方法是挣工分。姥姥心灵手巧,踏实肯干,在生产大队开机床,挣工分比姥爷还要多。所以一家人的生活开销由姥姥负责大部分。在家庭结构上,姥爷是家里长子,下面有一个妹妹和弟弟。因为家里长辈去世得早,所以照顾弟弟妹妹的重担全部落在了姥姥姥爷身上。俗话说长嫂如母,我很佩服姥姥坚强不屈,敢当敢做的精神。
妈妈讲到一个小细节:姥爷的弟弟成年独立后,因为一件事的误会,去了东北讨生活。后来给家里写信,让姥姥姥爷全家也去东北生活。东北地域辽阔,有肥沃的黑土地,可以种粮食,吃上饭,不挨饿。在物质资源溃泛的年代,能吃上饭是一种“幸福”。
到了妈妈小时候的70年代。妈妈是大姨的“跟屁虫”。妈妈其实不愿意做“跟屁虫”的。大姨也不想带着“跟屁虫”。只是那个年代,家里大孩子带着家里小孩子上教室听课很正常。不光上课带,下学时间也得带,带着干活。大姨会带着妈妈捡树叶,割草,然后去喂猪。现在妈妈说到喂猪就想起过年一大家子杀猪分猪肉吃,猪油会保存起来留着慢慢吃。这样过年的味道就可以延长的时间久一点。在妈妈的童年时代,过年能吃上猪肉是一种“幸福”。
再后来舅舅开养殖场养鸡去卖鸡蛋。我小时候不愁吃鸡蛋是真的,而且最爱姥姥做的尖椒炒鸡蛋。我还会跟着姥爷去鸡舍里收鸡蛋。姥爷推着小推车,车里放着几摞装鸡蛋的蛋托,我走在最前面,抢着收鸡蛋。这是我的童年乐趣之一。妈妈去县城纺织厂里上班。我见过妈妈当时的一张照片,穿着一身齐整的黑色小西服,尖头皮鞋,帅气的短卷发,背景是一匹雕塑的奔腾起来的骏马。妈妈的样子青春,有一种斗志昂扬,不服输的气场。
妈妈和爸爸自己开服装店。我记得第一天卖货的场面人非常多,一个转身就是客户的询问。我最喜欢的一条裤子被卖掉了,当时还伤心来。一天下来,卖了100多元。往后很长一段时间,妈妈经常坐火车去石家庄进货,我和爸爸不间断去望都火车站接妈妈。每次都盼望着妈妈可以带好吃的给我,尤其是最喜欢的油炸麻花。在我的记忆里,有妈妈的惊喜礼物是一种“幸福”。
过着过着,我和哥哥姐姐们都上了大学,离开了家,去另外的地方生活和学习。虽然和家人见不到面,但是我们可以用手机电话和微信的语音联系,还可以用微信视频见面聊天。电子科技的发展让我们“离家不离爱”。想见面,打微信视频就可以见到爱笑的妈妈。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我利用前两年上班学来的知识经验,考上了教师岗位。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奉献绵薄之力。哥哥在公司上班,利用自己的技术,到处跑业务,获得了各个合作伙伴的信任。通过自己的努力挣钱,有了自己单独房子,今年五一要结婚了。姐姐在网络平台经营着一家鞋店。每天要对货单,选样品,忙起来还要亲自做客服。长大后,我们虽然各自忙碌,但有一点目标始终一致:让家人幸福健康。
一家三代人的辛苦付出,有了现在平淡充实的美好小日子。我理想的小康生活已经到来。虽然一路以来道路是曲折的,但现阶段看,未来的前途是光明的。放眼看我的祖国,是它给了我们强大的支撑,坚实的保护。让我们同心同向共赴幸福小康生活。
新时代新征程新青年征文1500字 篇四:
儿时,我抬头仰望星空,漫天的繁星璀璨夺目,点缀着无尽的苍穹,仿佛我也慢慢地轻轻地升起,成为其中一颗,融入这漫天的繁星之中。外婆轻摇着小扇,小扇轻送的微风将我从星云环绕中拉回,我躺在屋顶上,听外公讲着他年轻时的故事。
外公幼年经历了日本侵略,青年时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投身到祖国建设中去,从此走遍了祖国大江南北。81岁的外公亲眼见证了中国是怎样的艰难探索才有了今天的辉煌与峥嵘。
外公最爱讲起的便是他年轻时的事,每每我都听得入迷,听着外公的讲述我仿佛真的到了那个年代,看到了年轻时的外公和那个艰难前行的中国。
那是60年代的中国,是记公分的年代。它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经历了农业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大跃进、“四清”、“文革”等近三十年的漫长历程,经历了时代的风云变幻,成了农村时代的一个缩影。那时候村子是一个生产大队,划分出生产小队,每天早晨、上午、下午,生产大队都会安排任务,社员出工干活。到了晚上,按出工时间和劳动量给每个劳动力记工分。年轻时的外公外婆出工干活,年幼的大女儿便要照顾更加年幼的弟弟妹妹,常常手里拉着一个,后面背着一个,给正在炎炎烈日下给正在拼命挣工分的外公外婆送水,还要站在跟她差不多高的灶台旁,赶在外公外婆下工回家前,做好一家人的饭。
每每听到这里眼泪都会情不自禁地掉下来,我望向外婆摇着小扇的手,眼泪更是止不住地往下淌。那是怎样的一双手啊?皮肤褶皱的像干裂的核桃皮,骨节粗大变形,轻轻地握住外婆的手,明明看起来很厚实的手掌应该是很柔软的吧,可触感却告诉我,我正握着的这双手有多么硬。这是吃了多少苦啊!“还是你的小手好看,白白嫩嫩摸着跟没骨头似的,多软呀。不像我的手,又粗又硬。”外婆掰着自己的手指目光越来越远好像回忆着什么。我不想外婆想起那些往事,总是撒娇耍宝地说:“谁说的?我第一个不同意。外婆的手是世界上最好看的手,带大了我这么一个绝世可爱大宝贝呀。这手多暖和呀。不像我的手跟正解冻的小鸡爪似的。”外婆被我逗得呵呵笑,可我心里更难受了。
这时,外公垂头低叹一声:“那个时候是真难啊,给你妈买个本儿的钱都没有”。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外公流露出难过的情绪。我一直觉得外公是家里最粗大的那棵树,遮天蔽日,将所有的风浪都挡在自己身前,把我们保护地严严实实地,感受不到一丝冷风一点雨滴,是我最崇拜最尊敬的人。可这件事却在他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疤。
那时的外公,是一位踏实质朴的青年党员,有了妻子儿女,村里很认可外公的能力,想重点培养,县里也非常欣赏外公,想让外公去县里工作,可村里不愿放手。每每说到这里,外公的语气都透着一丝得意也透着一丝无奈。在那个年代,党员干部是不被允许做买卖的,而且很多工作都是无偿的,所以家里的条件对比村里都很不好,外公一直觉得委屈了自己的儿女,亏欠了他们很多。后来,不服老的外公赶上了机会,做起了小买卖小赚一笔,每天好不得意。可我知道,这是外公想要弥补过去的遗憾。
在外公的影响下,我们从来没有抱怨过生活给予我们太多的磨难,因为我们知道当时的中国更加艰难。团结稳定的祖国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我们是超级大国,14亿人口能够安居乐业,不容易!只有拼搏才会带来希望。现在外公外婆最大的心愿就是努力地活得更久一些,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感受如此美丽的祖国。
只有经历过中国飘摇的风雨,才会更加珍爱今天的中国。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吾辈当自强!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更加辉煌!爱您!我亲爱的祖国!
新时代新征程新青年征文1500字 篇五:
一家人像往常一样,围坐在餐桌吃饭,电脑上不时传来微信的消息声,我们都知道,这是顾客在微信上发来的需要加洗的照片。记忆中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饭,几乎成了一种奢侈,每次吃饭的时候都会有顾客来照相,我们不得不放下碗筷去招呼顾客,等照完相再回来饭菜都凉了,随便扒拉两口就得了。每逢节假日是我们最忙的时候,照相洗相的人都会挤满屋子,我们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婆婆不禁感慨:科学技术发展真快呀!想想我们刚开始照相的时候,那是真落后呀!我的思绪一下子被婆婆拉到了多年前……
提起我家可以说咱们望都人都非常熟悉,那就是人民照相馆,把它称之为家,是因为我们全家吃住都在照相馆,经营照相馆就是在经营自己的家!人民照相馆可以称得上咱们县比较早的照相馆了。像我这样的八零后儿时的照片几乎都是在这里照的,我们全县人民的一代身份证也全部由人民照相馆照的。早在1980年,公公婆婆和大伯大妈就创办了大众照相馆,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照相业务越来越多,到1990年迁址才分支出来人民照相馆。现在走进我家仍然保留着古老的陈设,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照相的技术却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小的照相馆成为了我们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一个见证!
我们最早用的传统照相机是需要用胶片的,而且是黑白的,最大尺寸也就是二寸三寸,那时候冲洗照片全部都是人工在暗室里完成,暗室里又小又黑,公公婆婆常常一呆就是好几个小时,而且经常是白天照相,晚上才加班冲洗照片。由于经常在暗室里冲洗照片,他们的眼睛早早得就花了,手也因为长期浸泡在药水里变得特别肿胀。
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开始使用胶卷,照片也变成了彩色的,但是我们小县城条件差不能冲洗胶卷,所以每隔三四天婆婆就要公交车去保定洗照片,取照片,当时出相片最快也得五六天,有时照坏了还需要重新返工时间更长,不像我们现在用的数码相机,可以看到照的怎么样,不好的删掉重新照就可以了。为了达到证件照又美观又快捷的标准,在2003年我们买了第一台数码照相机,专门为顾客拍摄证件照,顾客当时就可以看到自己的照片,不满意可以再照,直到他们满意为止。
随着我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人们逐渐开始走出去旅游,并用相机记录下自己美好的瞬间,冲洗照片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2004年我家买了一台彩扩机,并学习了彩扩技术,这样我们洗照片就不用去保定了,还可以加快速度为顾客冲洗出来。这台大机器完全替代了人工洗照片,速度快,质量高。直到数码相机走进了家家户户,胶卷逐渐被淘汰,这台彩扩机才共荣退休!顾客再来洗照片,只要拿着一张小小的内存卡就可以了,我们把顾客的照片拷贝到电脑上,用QQ上传到保定,然后再用物流发回来,根本不需要亲自去保定,而且一两天就可以洗出来,顾客加急的快相还可以自己打印出来,立等可取。
最近几年科技发展更是迅速,人们拥有了智能手机,微信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传输图片转账支付等等功能非常强大,我们建立了自己的企业微信群,顾客发照片付款都不用自己来,直接发微信上就可以,我们真正地走进了智能时代,自此我们全家也可以坐在一起安安静静地吃上热乎乎的饭菜了。
不过最近我家又忙碌了起来,因为我们承接了望都县总工会的一项照相业务。我县为有效解决下岗失业职工、农民工和困难职工的创业就业问题,并且在提高他们就业技能的同时及时实现稳定就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免费培训班,培训项目有:育婴师、家政服务员、茶艺师、养老护理员、幼儿园保育员、中式面点、中式烹饪、电工、电焊、人力资源管理师等,培训结束,考试合格后均可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这也是我县响应国家号召,脱贫奔小康的一项重要举措!
看到前来照相报名的人们,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被深深地感染着,感恩我县的优惠政策,我们虽然累却幸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