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故事读后感400字 篇一:
邬瑾萱
孔子的人生,充满了色彩。孔子的人生,富有独特的韵味。
《孔子的故事》是孔子一生的写照。孔子的人生,坎坷而伟大。他广收门徒,不论高低贵贱;他传播礼道,将复兴周礼作之己任。虽然后人评论孔子过于执着、顽固,可他们却不能了解孔子以礼治国的本性。当礼道深入人心,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恭敬,一份善良,一份美好的时候,严酷的刑罚就会失去它的意义,用“仁”、“礼”的政策去治国也并非是不能实现的幻想。孔子是伟大的政治家。
圣人的弟子们也是实力派。孔子依材施教,对不同的弟子在同一件事上有着不同甚至相反的教导或回答。这是孔子的高明之处。而对弟子的疑惑,他总是尽善尽美地回答,从不摆高架子去面对他们,反而非常谦虚,从不不懂装懂,对于学习、思考的态度非常诚恳。答语的内容,便是本着孔子的思想观念和博大的宏观了。孔子是聪明的教育家。
孔子的美德就是这些:谦虚、大胆、聪明、好学、勤奋、仁德。民比君贵的思想和精神对后人影响至深至远。
孔子的人生,为自己超前又怀古的思想努力着。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400字 篇二:
陈唐安
他经常被认为是一种宗教的创始人,但这是不正确的。他极少讨论神,拒绝讨论鬼。他对人生的关系深刻了解,他的学说并不是他所创立的,严格来说,他只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是一位重视个人道德和行为的现实哲学家。他就是——孔子。
在那个群雄争霸的时期,孔子主张各国君主以德治国,触犯了很多人的权利,因而才能一直没能得以发挥。在他五十五岁时,带领他的一批学生开始了周游列国的生涯。在各国的民众中赢得了好评,创立了儒家学派。他把“仁”和“礼”视为道德的最高法则,主张有教无类,晓得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即为中国的现代教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说明了孔子思想的先进性,不朽的思想总是与时俱进。
孔子这位鲁国的老人,这位为教育的实施,为正气的传播,为治国的方法施展而奋斗的伟大先贤,他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同时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二千五百年的时光弹指一挥,孔子的思想却永远成立,并已走向世界!
孔子,一位思想深刻的老者,一位礼仪的老师,更是一位心胸宽广的圣人。正如他自已所说“哲人要像草木那样,枯了烂了。”谓巨星陨落,至今无人并称。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400字 篇三:
曹绍博
朱熹说了一句话“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意思就是:上天如果不生出孔子,那么万古就如同漫漫长夜一般暗淡无光。我总觉得这句话太过于夸张了,直至我读到了李长之写的《孔子的故事》。
书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夹谷会齐”的故事了。这是的孔子正在鲁国辅佐鲁君,与其一起去夹谷会齐王。在大会上,他当众训斥齐君。事后,齐君生气地对他的臣子说:“孔子使用君子之道辅佐鲁君,而你们却实用夷狄之道辅佐我。”孔子在故事为了坚守周礼而教训齐君的形象给我留下印象非常深刻。
读完此书后,我对于孔子求知的态度非常欣慰。他曾今像年仅七岁的小孩请教,对应了论语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也能代说明孔子谦虚求学的态度。虽然他已经成为了一个天下知名哲学家、教育家,但他还在周游列国之时,不断的求学。
孔子的三千名弟子在跟着他周游列国之时,就仿佛是一座移动的私立学校,他们当中,有一贫如洗的贫民,也有能金盆洗手的富二代,但他都以收一点点的学费为代价把他多年来积累的知识,诗歌,乐曲,还有礼仪毫无保留的传给了他们。
孔子的一生都历经坎坷,他的儒家思想就犹如一把火,用他一生的时光点燃的一把火,一把炼出了华夏文明的一把火。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400字 篇四:
李薇依
孔子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开创的儒学和他以仁为本的思想,包括他膝下的七十二弟子都被人们世世颂扬,读书人都会去孔庙拜一拜,人们尊称他为圣人。
可是孔子的圣究竟在哪?
很多人都会知之甚少,孔子的故事告诉我,孔子并不是在某一时刻就伟大起来的。孔子少年时就聪明伶俐,学习刻苦,在15岁时便“立志于学”,声誉传遍四方,知识积累使孔子有了很高的抱负,他运用“六艺”培养贤人,他以仁为本的教育理念传播天下,他一心专注于教育。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开创的私人教学,在历史上前无来者,从此平民百姓也可以读书了,这真是一项造福后人的壮举,于此对比,那十条肉干真是微不足道。孔子身边聚集了一群好学、品德高尚的弟子。
孔子的思想有很多我们学习的地方,从《论语》中就能看出来,与弟子对话时,便能给后人留下巨大的影响。
在战乱多如牛毛的年代,孔子的仁政或许是治本的良药,但就像所有治疗一般病的药比治疗重病的药好吃一般。
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多读读名著或国学书籍。圣人的智慧往往被我们运用,它是不会被平庸的人理解或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