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梦想作文700字初中 篇一:
我有一个梦
我有一个梦。
这个梦很小很小,小到一个四四方方的盒子就能装下。
夏夜的晚风中,她依靠在藤椅上,织着新衣,补着旧鞋,狸花猫伏于膝上,我坐在她身旁的板凳上,听她娓娓道着一件件乡村旧事,低声浅语随晚风弥漫在氤氲的暮色里。初夏的夜,一切都很美好。
外婆也很美好。
可惜,我从未见过她的模样,只知道她的名字,那没有照片的年代不曾留下她的任何影像。
妈妈口中的外婆心细且手巧。家中常穿的毛衣、布鞋由她一手编织,布料粗糙,做工却精妙,缝合口处理得极其完美。莫说过去,就是放在当今遍地机器织成的毛衣时代,外婆的手工毛衣依旧能脱颖而出。做饭亦如此,她只要看一眼村口食堂大师傅烧的菜,回家来不带失误一遍就做出来了……
那是妈妈口中的外婆,然而外婆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不曾得知。印象里,她鲜红的名字刻在冰冷的石碑之上,红字旁小小的黑体字细细地镌刻着“逝于二0一0年冬……”,我亦不曾得知,天道总是那么巧,诞于同年夏季的我,无法用半年岁月记住她的样子,但一直渴望,她萎缩粗糙的手能拉起我整日含在嘴里的粉嫩手指。
我的梦太小太小,小到天不悲悯地不怜,小到不能为国为家做一点有益的帮助。
语文课,老师让我们以“爱唠叨的外婆”为主题写一个片段。周围的同学都满脸幸福地动笔了,留下脑中茫然、思绪飞向远方的我独自发呆。直到老师拍醒我,我才匆匆动笔开始编写那个爱唠叨的“外婆”。
我有一个梦,一个埋藏在大千世界中微不足道的梦,梦里有我的外婆,日日能见的外婆!
我有一个梦想作文700字初中 篇二:
我有一个梦想
我有一个梦。
我梦想以草地做教室,以远处的山峦和雾霭为背景,用那婉转的风声鸟鸣当音乐,成为一群孩子的艺术老师。
什么是艺术?父亲说,艺术是生活中无用的悲凉点缀;同伴说,艺术是那苍硬煞白的素描纸,是那毫无生气的五线谱;老师说,艺术是考生通往名校的捷径。虽然,我也不能给出一个确切的学术性的答案,但作为一个未来的艺术启蒙老师,我在设想那令我悠然神往的情景,就如吴从先先生所言:上音乐课,宜疏花瘦竹,青树翠蔓,谛听那风声、雨声、穿林打叶声。上美术课,宜置身于山头,望残阳之壮美;或临清溪,观流水潺潺。如果一味地在一间小教室中聆听所谓的名曲,或临摹一幅《日出》,那为何自然还要一如既往地赠予我们风鸣众柯,晓雾将歇?
在我的艺术课上,学生们尽可以吹响一片柳叶做口哨,或用豆梗折一只细笛,亦或是用浅草的那一抹嫩绿,装点一匹白绫……
哦,我亲爱的学生,你们喜欢鸟鸣吗?喜欢,那就跟老师吹奏一曲笛音吧!
你们觉得水流的线条、纹路是不是瞬息万变?那就用你无忌的双手汇出洒脱的线条吧!
我看到了,瞧,这是学生们笔下秋的寂冷和夏的缠绵,那原野和山峦的曲线是多么柔美!
哦,我亲爱的学生,我在未来等你!
如今的我,灿烂的童年岌岌可危,死板的作业不断增加,内心仅存的诗意和张扬正在被强力地磨损碾平……
我亲爱的学生,我亲爱的梦想!那清澈的石潭不复存在,那纯真的心灵不再欢歌。孩子们不再亲近自然,不再有精力,不再有个性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和对美的诠释了!我们唱了一路的歌,却发现无词无曲。
我黯然神伤,这是我心中的殇,也是整个华夏的美学之殇啊!
也许,我还该抱有一丝缥缈的希望,还该设想:一个老师,带领一群孩子,蹦蹦跳跳,去感受花的色彩,风的和度,雨滴的明和暗。这个梦算不算空想呢?又算不算狂妄呢?我实在想在未来将美好重新赋予,但未来也许容不得我啊!
在山水间,在丛林里,在浣花溪畔,在蛙鸣的间隙里,我有一个梦想,一个不敢告诉别人的梦,一个不能告诉别人,又不忍不告诉别人的梦啊!
在车马喧嚣中,在堆积如山的作业畔,我发出一声微弱的孤雁般的悲鸣。
我有一个梦想作文700字初中 篇三:
我有一个梦
我有一个梦。
我梦想在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大地上,能开放出一个“自然讲堂”。
当然,你会问,什么叫自然讲堂?自然哪需要什么“讲堂”。讲堂不是数十把桌椅,几盏顶灯,一方惊堂木,再有一个讲话如磨沙石的老先生就可满足的吗?
也许我没说明白,大自然中的讲堂,是以天为幕,以地为席,时时有“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的背景。是以树荫为纸,以清风为墨,四月的清晨,看得见成片的紫藤萝从树梢上沉甸甸地垂下,暖风过处,花雨成阵。是六月的夏夜,以绿荫铺地,以蝉声为乐,燃一丛篝火,看流萤与繁星相映成趣。而九月,会有果香荡漾而来,远处的薄雾将整座枫山浸在里面,桂香由鼻入脑,怡然芬芳。直至腊月寒冬,围炉夜话,看池水冻得像一面未磨的镜子,几点腊梅绣在池面,远处大雪纷扬。
这就是我的自然讲堂。
如今,在这个遍布混凝土的二十一世纪,我们还有这样的地方吗?一日一日,在四面白墙的教室里,面对着触目惊心的鲜红数字,不能去读一叠叠的山,一行行的水,不能去细数天空中的飞鸟与细语呢喃的白云。哪怕一次也好啊,让我们清洗清洗早已被尘土和喧嚣覆盖得生疼的眼睛。
曾仿吴从先文字一段:“斋欲深,堂欲阔,理欲明,心境欲豁然,何不归自然之堂?几席,茶具,书卷与挚友,或卧,或坐,或枕于绿草之上。同闻风,听雨;共观云,望霞。欲诵时蝉鸣俱起,欲书时花香徘徊……”啊,这太美好,太奢侈,太遥远了。这是随意可想的吗?一想便停不下来了啊。上课在林中,听课在湖畔,把教师的职务交给风、花、雪、月,书替换成山,画替换成水,上下课铃是鸟语蝉鸣。学习鸟儿抖动它们潮湿的羽毛,学习松鼠在松枝间跳跃,学习野兔的奔跑,花朵的绽放,树影的婆娑与流萤的舞蹈。这种话说出来,又有谁会原谅呢?
那么,退而求其次吧,只要一抹云一阵雨吧;要一缕春风和几点星子吧;再要一山的红叶和半屏的飞雪吧。
我这样的祈祷算不算狂妄呢?在这巍巍群山,潺潺流水间若有一间“自然讲堂”就让更多孩子去欣赏,去侍弄,去栖居在诗意中吧!